青铜艺术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小清新”元素探究
2021-04-16杨梦晓郝梅梅
杨梦晓 郝梅梅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青铜”的厚重语言和古朴文化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东方的悠久历史和中国的沧桑变迁。郭沫若先生,作为一个较早对青铜艺术的美学研究学者,曾提倡要通过研究青铜的生成与演化、文化背景与社会寓意, 从而为中国的美术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近年来,从艺术和美学角度来考察青铜器的研究者不在少数,很多学者更提出“我们要让优秀的中国传统美学资源成为当代美学思想的源头活水,成为当代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乃至成为世界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有鉴于此, 本文以青铜艺术所蕴含的艺术美感与现代服装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内在相通性为基础, 探寻青铜艺术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及其有效途径,以期能够对当前其他各类 “中国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推广中有所裨益。
一、具有南方风格的青铜艺术美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 青铜艺术美存在着长远的影响,能够展现出我国的铜文化底蕴,而且也能在发展中得以创新。 青铜器的历代发展均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且不同地区的铜文化美学特征也异彩缤纷,尤以南北差异见常。 先秦时期, 铜陵先后归属吴、越、楚, 又与淮夷文化隔江为邻, 地理上上接荆楚, 下启吴越, 南北文化在此交汇。 表现在出土青铜器形上, 既有中原青铜文化因素, 又有吴越青铜器所独有的南方风格, 同时还呈现出强烈的皖南地域土著文化风貌。 而其中一些“南方风格”恰好迎合了“小清新们”对于森女服饰的文化诉求。
铜陵出土青铜器不但器形优美, 品种繁多, 而且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呈现出多文化交融的地方特色。年代上起商代前期, 春秋战国为其高峰期。从秦始皇打败六国(齐、楚、燕、赵、魏、韩 )统一中原开始,历朝历代都把问鼎中原当作成为正统王朝的象征——逐鹿中原,方可问鼎天下。 因此中原地区受宗法制度和礼仪的影响比较深刻, 其青铜器铸造更注重古朴、大方、端庄的几何造型,这些几何形的抽象图案通过对称和平衡的手法来强调一种秩序美。而长江以南由于偏离了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受宗法约束和礼制教育较少,工匠造型时更多时候体现的是个人的自由意志,个人的想象力,因此其造型更为活泼、浪漫。 例如出土于铜陵火车站基建工地的“鸟纽铜盖鼎”,一改中原地区“庄严厚重”的传统风格:小口,球腹,圜底,蹄足,盖纽作鸟形,腹饰蟠虺纹和弦纹, 并有对称扉棱两道。 以鸟作盖纽显示了它的灵巧与生动; 古老的弦纹简单平行得环绕在腹球之上,使其朴素自然而富有美感;“小口圜底” 的布局彰显了它的小巧灵便;被视为神明的蟠虺纹(蟠虺纹即为“蛇纹”,在古代视蛇为神明,潜于深渊,能致云雨)雕刻于球腹之上,渲染了它的神话色彩。全器造型生动活泼、构思巧妙,如图1 所示。
图1 鸟纽铜盖鼎
据考证, 这些青铜器大多是铜陵本地铸造的,这不仅充分显示了铜陵先民高超的制作技艺,也反映了他们对于青铜艺术美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艺术美的创造需要机缘,无机缘的创作不可能产生有生命的美,郭沫若也曾指出:艺术美即艺术形象的创造,总应该因机缘而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孕”,总应该始于得自生活的“胚胎”或“胚芽”。这件产于铜陵春秋时期的青铜器, 与其他在铜陵出土的春秋中晚期铜器一样,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楚文化美术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系列神秘古怪的意象组合,鹿角立鹤、虎座凤鸟、漆绘上的人神杂糅、织绣上的龙蟠凤逸、青铜器上斑驳陆离的色彩等等[3], 这是楚人文化精神上“无碍于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体现,也是吴越青铜器所独有的“南方风格”的体现,更是契合了当代小清新式的人生态度:热爱自然、超脱世俗、坚强、独立…既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沉淀下来,也能在世俗里拒斥成熟和同化,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因此我们常常能在小清新控的衣着上看到一些类似于楚文化中那些具有神话色彩的组合图案,如图2 所示,这是一款挂在“小清新”服装店铺里,被设计师命名为“奈何花落”的设计图解说: 以刺绣的形式将这些神话色彩融入到小清新服饰的设计中。
图2 “奈何花落”的设计图
二、 青铜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应用——别样的青铜元素
(一)可能性
青铜艺术始于龙山时期(铜石并用时代),在其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中渐渐囊裹了青铜铸造技术、艺术类型、和文化历史等诸多内容。 从遥远时代的礼器和乐其器,再到兵器和生产、生活器具,最终演变为当今博物馆中的陈列的各种艺术珍品, 书写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辉煌篇章之一, 这与青铜艺术所蕴含的极高美学价值是分不开的。 在人类创造的视觉艺术中, 装饰艺术(包括服装艺术) 可以说是形式和手法最丰富, 涉及门类最多, 同时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 装饰艺术是人们在 “美的规律” 指导下所从事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意识形态, 并通过秩序化、 程式化、理想化的形式美感, 借以表达人类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4]。 综上所述,将青铜艺术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元素探究, 实质上是两种艺术在审美情趣与美学赏析层面的互通交融。 因此,从美学赏析的角度展开对青铜艺术之美的探索与解析, 才能发掘出青铜艺术中的特色元素,并将其借鉴到服装设计中去。
(二)价值与意义
要把青铜艺术美运用到服装艺术上, 就需要将其艺术美提炼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可借鉴的元素,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青铜元素”,类似于最典型的中国元素“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达到一种平和而深远的艺术效果, 因此深受设计师的青睐。 而“青铜元素”最显著的特点是带给人一种浑厚有力的震慑力。 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服装设计师们也多将青铜艺术中比较直观的艺术元素, 譬如纹样、色彩、廓形等进行一定的艺术手法处理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并且多以“威严与神秘之美”的风格著称,鲜有对其“灵巧与生动、朴素自然,生活化等特征”的实践和运用。 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加快了世界各国文化元素的涌入,这无疑对包含“青铜元素”在内的中国文化元素产生了一定冲击。 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只有要求设计师及其专业团队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创新, 才能确保青铜艺术在当下的设计中得到一定的延展应用和创新发展。 设计师们必须深刻领悟到:“青铜元素”的精髓不仅仅是“浑厚有力”的文艺载体,更是包含着其他多种风格迥异的可能性,比如上文提到的“小清新南方风格” ;进而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积极寻找出一种健康的创作路径,为现代化设计提供更多的新鲜活力。
(三)别样的青铜元素
时尚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满足人类所需,追求的目标是造福人类。在个人消费需求盛行的今天,新青年的时尚圈是“有趣的、多料的、感性的”!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自命不凡的文艺青年,一接触到社会就不得不直面现代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尽管一时无法适应,但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我风格化的方式来应对成人世界进而发展成为“小清新”群体。 这种独特的文艺风格允许他们以消费内化的方式来寄存那些尚未遗失的美好情愫, 并使得他们逐步适应现代精神的价值体系。 时尚杂志和app 平台也逐渐意识到“小清新正当道”,常常教读者如何“打造小清新”穿搭风。 韩国服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对于时尚元素和精致做工的强调,以及它对夸张手法的运用,个性的张扬就是快乐的源泉:宽就宽到极致的阔腿裤,瘦便瘦到极致的紧身衣。 你可以妩媚到极致:纯白色紧身背心,嫩粉色的绣花长裤,一举手,一凝眸,都散发无尽的女性魅力;你也可以神秘到极致:黑色无带背心配黑色的阔腿长裤,本色的鱼网长裙,一个令人目光追寻的神秘女郎。 这种服饰文化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繁华都市里紧张忙碌的人们渴望宣泄的心理需求。与之相比,日本服饰则注重的是服饰本身的舒适与惬意,她们在现代文明中追求禅意地栖居, 被称为“森女”。 森女是指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打扮得像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女孩,气质像原始森林般自然纯净。她们自带有北欧风情,不盲目追求名牌,喜欢自然舒适的衣物,更加热爱自然舒适生活。 这种以“返璞归真”为特征的日本“森女”风着实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小清新”群体,她们的时尚标签则是“棉麻控”“文艺风”等,她们的时尚法则就是舒适个性、闲适从容,这些文艺情愫似乎都与铜文化自带的古朴气息不谋而合。
三、 小清新文化与青铜艺术美的结合——森女风服饰
(一)剪裁设计以素为主
春秋《左传》中记载:“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吴人败诸鹊岸。 ”鹊岸即铜陵县鹊头山一带,距铜陵县城北十里。 春秋时期,楚与吴国多次在铜陵一带争霸,势力已达到皖南大部,其文化对皖南冲击很大,南方铜器的融合统一,也就由此开始了,在器物形制和装饰上也不再是模仿, 而是根据自己的传统,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了自己的风格。多数礼器,无论是否明器,纹饰都由繁到简,以致成为素面,以生动灵巧多见。 歙县博物馆就收藏有一件春秋时期素面鼎。 该器通高13.2 厘米、口径13.4 厘米,敛口窄沿,口沿上设有一对矮立耳,弧腹,平底,三条宽扁足,通体光素无纹。 这种青铜艺术美体现在森女服饰上的表达是:“禁止性感”,她们抗拒紧身服饰的束缚感,就自自然然穿上宽松利索的单品,衣服的剪裁以宽大舒适为主, 不穿紧身性感的裙子凹曲线,以长线条作为主搭配,上衣长度最好可以遮盖臀部,不露肩露胸露背,裙子的长度也要超过膝盖。 利用不明显的身材线条反而打造了自然仙系之感;没有束缚感的宽松剪裁反而最大提升了身体灵活度。
(二)衣料素材讲究天然
青铜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青铜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青色的光影交错出经久不衰的华夏文化魅力。其实,青铜器最早被国人熟知,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电视剧《封神榜》对于商周时期的宫廷生活的讲述。尽管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但由于铁的广泛运用和迅速发展,青铜器的实用性很快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被淘汰和遗忘。 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还有一些险些被遗忘的“铜装饰”,让人们普遍都觉得铜比较贵,对铜装饰的市场没有任何认识,总体上对铜装饰的认知度较低。但是也有些专家认为铜装饰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据了解,铜具有色彩丰富、使用寿命长、抑菌、耐腐蚀和100%回收等优点,铜装饰品包括铜屋顶、铜幕墙、铜门、铜窗、铜电梯以及各种铜制的家居品等。 目前,许多欧洲建筑包括医院、学生公寓、咖啡馆、办公楼、教堂等都运用了铜装饰,但在我国,铜装饰品并不多见。目前国内只有采用铜幕墙的北京保利大厦、上海逸飞创意街、朱炳仁大师制作的武汉琴台大剧院铜幕墙,采用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铜装饰内墙的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采用铜门的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江西厅、香港厅等几个案例还有些知名度[5]。 有位专家提出,我们需要站在市场的角度,扮演计划人的角色,让铜装饰走进设计师,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复合材料的开发,在各方的沟通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整合资源[6]。
正如“铜”作为一种材料制成的生产工具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重色,“棉麻丝毛”也分别对应了四大古代文明,古时候人们常使用大量野生植物的纤维做原料,比如棉和麻。 棉麻,总是会和布衣一起出现,古时,棉麻是大众社会的第一选择,也是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精神的代表,“布衣精神”的回归,也正诠释着复古与时尚的一种碰撞,体现在森女服饰上的表达是:以棉、麻等天然材质为主。棉麻属于粗布,皆由手工缝制,制作过程绿色天然、环保健康,从种植到手织布制品,不使用农药和化学染剂,纺织品不含甲醇,偶氮等化学有害物质,是人体最适合的贴身纺织品。森女服饰所追求的这种自然装扮,隐约透露着文艺青年闲适而散淡的味道。无论你是刚进社会的新人,还是社会精英,也无论是百搭的纯白款还是回归自然的卡其色、裸色,只要配上亚麻质感衬衫,都是凸显气质最佳利器。
(三) 装饰元素充满生活气息
同样是商时期的蛮荒之地,湖南宁乡,二十世纪中期,四羊方尊的出现改写了长江以南不出青铜器的历史,此后,湖南青铜器在考古研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宁乡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往往是海内孤品,在中原的数十万件青铜器中间,都找不到相同的例证[7]。 以动物造型较为偏好的江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常见的有猪像、羊像、象像、牛像等,这一点与中原地区有着明显不同。 北方青铜器的风格是规则、简洁的几何形图案,色彩偏暗和简单,纹饰风格肃穆狰狞,描述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反应出一种内敛、质朴而又残暴、傲慢的精神世界。南方的青铜纹饰主题虽然和北方一致,但是表现手法上截然不同,图案大多采用纷繁复杂的曲线构成,以“鸟纹、凤纹、波纹”为主,造型夸张而富有想象力,色彩瑰丽又不乏纯真与美好,同时非常有生活气息,反映出一种飞扬跳脱,温暖朴素的精神气质。 如果说森女服饰在剪裁和衣料上都偏向于呈现“偏离人间烟火”的仙气感,那么它在装饰元素上的选择,如小动物、糖果、碎花、格子、波点、蕾丝花边等,均传达出“小清新们”热爱生活,寻求生活细节与温暖的纯真情愫。他们一方面抗拒着世俗生活的刁难,柴米油盐的麻烦,一方面亦步亦趋在对美好生活的细碎向往里,并逐渐适应现代精神的价值体系,这种以自我风格化的方式完成个人与社会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的内化过程,使我们不得不再次重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在当今文化营造中复兴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四、 结语
由于青铜艺术和服装艺术在时代、工艺、材质、功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青铜艺术和服装艺术其可借鉴的显性因素有限, 主要是青铜艺术中纹样的借鉴,另外还包括廓形、质感、色彩等借鉴。然而青铜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诉求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服装艺术其本身也具有着多元融合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总会受到当时艺术形态对其的影响,例如洛可可时期的服饰装饰繁复, 新古典主义时期清新典雅,到了近现代更是出现了朋克、嬉皮、雅痞、洛丽塔等多元文化复合作用的服饰风格形式。通过对青铜艺术美的解读,将其与不同风格的服饰进行融合,是青铜艺术借鉴到服装艺术多元融合的重要尝试。
青铜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是两门艺术的融合,同时也是青铜文化与隐藏在不同风格服饰背后文化的融合。将青铜艺术借鉴到服装设计中去,要求既要运用直观的设计语言,也要结合隐形的理念设计背景去实现。现代服装设计的目标受众群体是消费者,设计师应以此为出发点,从人类的文化需求和情感诉求出发,依托中国本土强大的文化基底,找到时尚潮流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走原创设计之路,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和传统服饰的魅力,将现代文明时尚融入历史文化,赋予现代服饰灵魂和文化底蕴,使得文物年轻起来,服饰活起来。 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