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地域内当代建筑师乡村实践特征分析

2021-04-16姜雨佳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师湖南

文 静,姜雨佳

(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1 湖南当代乡村建设现状

自2005年乡村建设被放在我国发展焦点问题层面上以来,湖南境内的学者积极做出了回应,湖南大学柳肃、张卫教授等较早做了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建筑师和设计机构,如城村架构事务所,相继在湘西南、湘北等地做了一系列具体的乡村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湖南当代乡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面临的现实危机也不容小觑,具体如下:

(1)整体缺乏有效宏观调控,宅基地抢占、乱搭乱建时有发生,民居形态参差不齐、混乱无序。为此,2021年1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中共湖南省纪委机关联合印发《湖南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相关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全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力度。

(2)引导难度大,缺乏审美意识。建筑立面“舍三取一”,只装修主立面[1];楼层高度、室内装修相互攀比;欧式舶来品盲目抄袭。

(3)严重缺乏娱乐场地、体育设施,教育设施不完善。在此背景下催生的本土乡建案例因良好适应性,如调节室内气候、凸显地域特色、展现民俗风情等,得到业内同行和当地居民一致认可和推广。

2 湖南当代建筑师乡村实践案例梳理

湖南最早、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乡村实践是由清华大学王路工作室于2007年建造完成的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学,经过13年的发展,湖南的乡村实践案例逐年增加。经不完全统计(规划以及设计方案未计入,只统计落地建成的),湖南当代建筑师乡村实践案例共20处(见表1)。由于湖南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人文传统,建筑师设计创作的手法不尽相同,例如湾头桥乡镇集场方案以现代建筑语言对乡土建造、乡土场所、乡土情怀重新塑造,从乡镇的文化本源出发,寻找适合武冈地域特色的建筑表达[2];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学通过改变材料使用位置与尺度,以及不同材料组合搭配以实现其应用重构;昂洞卫生院使用再用砖和定制的混凝土镂空砌块产生柔软多变的光影效果,多用途屋顶延续当地居民熟悉的晾晒空间。

表1 湖南当代乡村实践案例基本信息(不完全统计)

3 湖南地域内的当代建筑师乡村实践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3.1 空间分布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湘西区域的乡村实践创作数量最多,其次是湘南、湘北区域,湘东区域数量最少。

当代建筑学界关注的乡建热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极端地区(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周边,贫困地区如西南大多省份),受灾地区(四川、福建),文化特色明显地区(云南、四川)。

就湖南而言,湘西地区经济贫困,人口流失严重。2018年湖南省扶贫办公布2015—2020年全省8000个省级贫困村名单,其中14个市州中贫困村最少的为湘潭市,仅有65个,最多的邵阳市有1273个[3],其余市州贫困村数量较多的依次为怀化市(1237个)、湘西州(1200个)、永州市(931个),皆位于湘西。然而湘西文化特色鲜明,文旅项目较多,这样一个在物质上贫困,但传统文化精神又极其富有的地区,平衡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无疑对任何介入者都是巨大挑战,但也正因为这份挑战,给了建筑师们绝佳的表现舞台,吸引他们或以慈善扶贫或以重振民俗传统的方式将城市中难以实现的设计理念在这里实现,因此湘西区域的乡建成果是最多的。

湘西地区的实践创作以解决农村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农村自主更新,加强内部凝聚力和再生力为主。湘南、湘北地区则不同,主要以灾后重建项目为主。湖南水系发达,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为主,而湘南的郴州和衡阳位于湘江下游,一旦大面积暴雨或台风来袭就会引发严重水害。在缺乏技术保障及规范合理的施工条件下,当地自发建造的许多建筑本身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耒阳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学的兴建就是因为2006年7月的“碧利斯”台风,原毛坪小学的校舍在台风引发的暴雨与山洪中被摧毁,清华大学王路工作室接受湖南省浙江商会的邀请,义务承担了该希望小学的设计工作。

3.2 建成年份

从建成年份上来看,建筑师乡村实践多集中在2018年以后。以2005年为开端,每年平均有3~8个不等的建筑师乡村实践项目落成,尤其在2008—2010年间,实践项目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4]。湖南也不例外,但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断层,究其原因,受国家相关文件发布、政策引导影响较大,可将湖南地域内乡村实践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3.2.1 多元探索期(2005—2012年)

自2005年新农村建设开始推动,湖南乡村实践创作于2007年初显生机,如湖南耒阳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学(2017年12月),但这个作品是基于灾后重建而产生的,严格来说并不是基于乡村内生需求而自发建造的。地方工作室建造的寒坡希望小学(2009年11月),尊重场地现状,减少开挖土方,留存现有植被,以“S”形连续、扭转的体块排布,既打造院落空间又呼应山体的脉络肌理。寒坡希望小学基于当地居民需求而建造,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该地区学生的学习环境,它开启了湖南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筑创作。2012年省委统战部牵头并携手华润集团共建韶山的重大项目“湖南韶山华润希望小镇”,是华润集团利用企业资源解决“三农”问题,探索独具华润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一个慈善公益项目[5]。这一时期设计主体为政府主导、高校参与,通过统一规划、就地改造和重建的方式探索新型农村建设之路。

3.2.2 稳定发展期(2013—2017年)

农业农村部于 2013 年启动了 “美丽乡村 ”创建活动,此后建筑师的乡村建筑创作活动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征地拆迁政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6]。彩陶源村茶亭(2013年)、昂洞卫生院(2014年)、高椅童书馆(2014年)、富寨村小学(2015年)、民族团结小学(2016年)、王旭潭家宅(2016年)、花瑶厨房改造(2017年)等在这一时期涌现,湖南地域内的乡村实践以每年新增1~2个的速度稳定发展。

3.2.3 高速发展期(2018年至今)

2018 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绘制初步成型。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乡村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田汉文化园(2018年)、双溪书院(2018年)、高步书屋(2018年)、新邵清水村村委会(2018年)、湾头桥乡镇集场(2019年)、兰舍(2019年)、时光里(2019年)、白水洞赫曦小学(2020年)、拉毫石屋(2020年)共9个实践项目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相继建成,此外还有邵阳清水村乡村振兴(改造提升)、常德西湖管理区洞庭渔村规划设计(2018年)等规划方案未计算在内,双牌镇公共服务中心、水浸坪乡公共服务中心等方案正在筹建过程中,湖南地域内的乡村实践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

3.3 设计团队

从设计团队上看,以高等院校居多,设计事务所次之,个人设计师有零星涉猎。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训基地,承载着为社会输送人才、对社会予以帮扶的责任,其乡建行为多为公益举动,包括灾后援建、定点扶建等。湖南大学自2013年承担对口隆回县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任务,充分发挥组织、学科等优势,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乡村整体规划、农村废污无公害技术治理、厨卫改造和“厕所革命”等治理模块[7],实现了当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事务所由于成本运营需求及自由的工作方式,项目类型较单一,以会所、酒店、办公楼居多,数量上比直接受政府委托承接项目的高校要少。设计事务所对乡村实践建筑样式的表达力较突出,注重地域化、差异性、体验感、受众群,体现丰富的人文情怀。之行建筑事务所是湖南本土的一家以年轻、创新著称的创作团队,其乡村实践的两个主要案例,兰舍和黄桑时光里民宿酒店设计中皆针对特定场所、气候、材料、建造方式和资源整合做出了合理思考后的建造行为,营造奇妙的山林野趣。

个人设计师的乡村实践则有很强的偶然性,一般依托家人、朋友、客户委托,这样的机遇相比设计事务所就更少了,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量产为手段,有较强实验精神、前瞻意识、专业技能。还在同济大学攻读研究生二年级的王旭潭接到甲方(其父亲)的委托,为四代同堂的一家人设计家宅。建造过程中因奇形怪状的外观饱受争议,最终出色的室内空间和以人为本的细节关怀打动了家人,受到了邻里街坊好评。一栋家宅虽然很小,但力量很大,口口相传的盛誉远比任何纸媒宣传更有效率。

3.4 建筑类型

从建筑类型上来看,涵盖的范围既有社区尺度式的乡村规划,又有点对点针灸式的单体建筑改造。

湖南的乡村实践主要涉及教育、医疗、文化三方面,其次也做了景观、商业类的建筑实践。总体来说,以公共建筑居多,可以理解为既满足居民公共活动的基本需求,又借助公共空间的弹性和体验多样性来发挥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文化、卫生、环境甚至经济转变的示范作用。例如湖南大学卢健松团队在花瑶的7年实践工作中,共完成了虎形山乡综合农贸市场、虎形山乡幼儿园、虎形山村民新建民居更新、虎形山瑶族乡风情民宿、花瑶非遗文化中心、崇木凼村厨卫提质改造、大托安置区、草原村等一系列公共建筑,以及乡村规划的设计方案[8]。

3.5 建筑材料及技艺

从建筑材料和建构技艺上看,重技艺,轻材料,强调现代技术与本土材料的结合,其对材料的运用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原生材料的表达呈现,二是现代材料的转译融合。如表1中,建筑师选择的乡土材料无一例外都有原生材料,但不局限于原生材料。他们一方面尊重地域文化,采用乡土标志性元素如青红砖、毛石、灰瓦、生土墙等,另一方面探索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混搭模式,使得构造上更便捷轻巧,空间形式也更加多样,这也对建造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作品呈现高技艺、低造价的特征。田汉文化园以青砖、混凝土、水泥瓦、木材等传统材料建造,但艺术沙龙的方体游离于主体建筑一端,两向拉开形成巨型檐下空间,入口方向的巨柱伞形空间产生具有透明性的深景空间,反弧形拱顶屋顶在入口端处则结合空间需求异化为独立巨柱承载,反拱与功能体脱离,整体呈现夸张、高技艺的艺术形态[9]。

4 结语

归园田居,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虽然湖南有些地区的乡村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乡村传统生活,造成一大批“湘土”建筑水土不服,但有更多的建筑师却试图通过空间、材料和技艺重新找寻湘土记忆。文章通过以上分析,一方面系统性梳理了当代建筑师在湘实践案例,凸显专业能人专业能力,科学引领技术示范,另一方面对已建成的乡村实践成果总结了规律,希望能对未来湖南乡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些许方向和启示,以使其良好效果和积极效应在全省大面积铺开。

猜你喜欢

建筑师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胖胖的“建筑师”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乔伊想当建筑师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