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阈下课程思政有效性分析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
2021-04-16于光磊李陆嫔上海海洋大学
■于光磊 李陆嫔/上海海洋大学
高校在落实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过程中,要注重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表1 2018.3-2019.2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网络发布信息内容状况统计表
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除了课程本身的内容设计外,合理有效的授课方式、方法也同样重要。任何课程,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及所思、所需,都是探索和创建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依据。区别于传统的调研方式,通过网络舆情观察进行统计分析,能有效避免被调查者因事先知晓而做出的带有防备性或抵触性的反映,调研结果更趋于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把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最终将学生所需、思政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三者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通过网络舆情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概况
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笔者利用“新浪舆情通”软件,对上海某高校在校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网络舆情跟踪,主要以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热门平台信息为主,将在校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共计信息9010条。见表1。
学生日常网络发文较为杂乱分散,内容范围涉及较广,概括整理后归为上述几项内容。由表中可知,占比最高的内容项为自拍晒图,且远高于其他内容项的占比。根据统计结果,学习相关虽排在第五位,但厌学、临考复习等不积极的学习行为和态度占比较多。在占比排在前列的人际关系项中,有超过半数均为反映自身遇到的人际交往矛盾。情感方面,在网上展示个人爱情相关的比例明显高于爱国情、师生情和亲情。整体来看,学生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更倾向于围绕自身的生活状态展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追求。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1)自信张扬,对美的欣赏更偏向于浅显的外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在网上晒自拍,以个人美照为主,还有美食、美景、美妆等,他们的表现欲很强,渴望被关注和夸奖。而偶像方面,追捧的多为俊美的流量小生,统计下来所有的偶像名单中,国家一级演员、科学家、各类先进人物等无一人入榜。由此可见,他们对美的追求更倾向于外在的美感,缺乏内涵层次的追求和修炼。“空心一族”在当代学生身上的标签化正越来越明显。
(2)记录个人生活的形式日趋多样,喜欢追赶潮流和尝新。学生热衷于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包括每日经历、心情等,从本质上来讲,这与多年前的日记本、前几年的博客相比,内容方面并无二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展现的形式和手段。现在的学生虽说还是以图文为主,但越来越多的加入了短视频、动画等,他们更喜欢用vlog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展示,同时辅以大量的网言网语,包括各种网络热词、字母缩写形式的表述和标新立异的短语等。
(3)喜欢自我贴标签,负面自我评价居多,面对问题不擅长解决,往往以吐槽形式逃避。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时,他们没有努力去适应或者是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而是更多的选择自嘲表示自己不行,或者表达无奈、失落等情绪。他们在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感触,喜欢发各种各样的感慨,而往往偏于消极,缺乏年轻人该有的朝气、活力和闯劲。
(4)个性独立较为自我,人际沟通障碍问题日趋增多。人际关系方面,反映人际交往困难和矛盾的言论占比约为61%。矛盾主要体现为生活习惯不同导致的寝室矛盾、评奖评优中竞争引起的冲突等。另外,当代大学生更加在意自身的爱情,而对友情,尤其是亲情的关注则很少。在异性交往中,失恋等现象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相关外,作为“网络一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从幼年开始就接触互联网及各类电子产品,这些始终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这导致他们从小开始就极其缺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历练,个性已经变得相当自我。
(5)格局较小,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现在学生关注和在意的往往都是围绕他们自身的琐碎小事,如自拍、日常活动、爱情、饮食等等。学习相关的占比虽多,但如上文所述并非正面居多。他们对社会的关注极少,占比仅为1.10%,这其中又多为娱乐八卦和社会负面舆情相关。占比为3%的个人立志内容项中,全部围绕考试要过、心情要好、身体要棒三个方面展开。总体来说,在调研统计的所有内容项中排在前十二位的全部围绕自身展开,说明现在大学生的格局很小,他们关注自我远远多于关注社会,他们在网上反映的理想与志向也全部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缺乏更有意义的人生追求。
(6)压力日增,开始影响个人生活。根据调研,来自学业、校园活动、人际交往、超前消费、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已经占了很大比重,并且还在与日俱增。熬夜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据了解,半夜12点前入睡的学生群里越来越少,“好累啊”、“好困啊”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口头禅,不健康的作息正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伴随而来的失眠、焦虑、脱发、减肥等问题正给越来越多的同学造成困扰。究其原因,浮躁、繁杂的社会正不断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移动网络的普及和高速发展,抖音、B站、快手等一大批新兴网络平台的热捧更是花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使得学生真正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导致他们无法聚焦认真做好一件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获得感和成就感却大大降低,各种压力随之而来。
三、提升课程思政有效性的建议
(1)用真情实感关爱学生,善于鼓励,让课堂变得有温度。在课堂内外加强与学生互动,主动了解学生。针对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被夸奖,以及自嘲、消极、不擅长解决问题的特点,首先根据学生特质和状况,善用合理的鼓励和肯定,拉近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开始被接纳后,再针对存在问题,给予学生委婉的建议和帮助,来引导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能力。
(2)要与时俱进,熟悉学生话语体系和时代潮流,做到同频共振。善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提高课堂语言表达力,用学生日常迷恋的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环节的创新能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带入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学生喜欢且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介绍专业背景和发展前沿。将与专业相关的时政和社会热点带入课堂,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介绍专业的前景及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专业的同时,更多的去关注社会发展,将小我融入大我,以此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格局。
(4)外塑形象,内塑学识,提升人格魅力。教师要注重日常的着装、言行的得体,同时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学习,要用优雅得体的外在姿态和宽广的理论视野、博学的知识底蕴来征服学生,争做他们的偶像。不断用积极的情绪、言语和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正能量的榜样示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的理论、品格学习,做到内外兼修的追求美感。
(5)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职业生涯教育,并聚焦努力目标。学生的繁忙、压力多是缘自自我认知的不高和奋斗目标的不明晰,而单纯的专业教育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辅以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和合理、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将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整理,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真正的自我提升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取得更大的成绩。
(6)合理引入团队合作环节,用任务驱动实践育人。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适当分解,设计部分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才能完成考核,鼓励和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必须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各司其职,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他们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取得共同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