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百年演进及其基本经验

2021-04-15戴俊剑张振

广西社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党中央时代

戴俊剑,张振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1]。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可以说,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保障线”,也是党的事业的“安全线”,更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生命线”。党的组织路线是“根据党的政治路线而规定的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准则”[2],党的组织路线始终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新时代发展党的组织路线,确保党长期执政的主题没有变,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没有变,巩固党来之不易的伟绩、防止半途而废和前功尽弃的决心与意志没有变。系统考察党的组织路线的演进历程、总结其百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对我们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初便开始了对组织路线的探索,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逐步认识到党的力量源自党的组织、推进党的社会革命需要党的组织做支撑。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社会革命客观需要的变化、围绕党的政治路线,不断调整党的组织工作。在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正确的党的组织路线,从而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力地指导了党的组织建设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初现端倪

从党的创建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萌芽时期,也是我们党由弱小走向强大、从年幼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该时期党的政治任务集中体现为组织并领导工农革命、不断壮大党的组织力量。围绕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以下简称“一大”党纲)就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党的六大则明确提出:“组织工作之一般的薄弱……没有建立全党由上至下的明确的,坚定的组织路线。”[3]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古田会议更进一步明确,要“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才算得到成功”[4]。因此,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最突出的政治任务就是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努力“担负党的政治任务”。围绕这一要求,党从多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初步建立了党的组织,依靠组织开展工农运动。1921年至1922年6月,上海、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和中共湘区委员会相继成立,为配合开展工农运动任务的需要,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完善党的组织系统,党的二大分设党的小组、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后,党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决议案草案》[5],确立了“秘密党的组织原则”,建立了党的秘密交通机关,开展了各级党的组织设置的调整,并在1937年苏区代表会议后提出了转变党的组织工作以实现党的组织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提供组织支撑。

二是壮大党员规模,吸收工农群众入党。建党之初,党员中知识分子居多而工农成分太少,不利于工农运动的开展,党逐步确立了吸收工农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工农联盟的方针。为提升党员质量,不断规范发展党员的审批手续及条件,并在党的三大后完善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增设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华北事变后,我们党摒弃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极大地推动了党员数量的发展,为后续全面抗战的到来奠定队伍基础。

三是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自党创建后,党内生活的主要内容便是学习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21年党在上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系统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大革命失败后,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并逐步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四是努力构建“真正的”民主集中制,确保全党的团结统一。“一大”党纲就体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民主集中制要求。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二大”《党章》)强调:“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6]从而确立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1937年,毛泽东充分论述了党内民主与全党的团结问题,突出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提出把实行民主集中制与发挥全党干部积极性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健全了党内生活,推动了民主集中制的发展。

从1921年到1937年,党的“组织路线”逐步从一般的组织原则发展为具体的组织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党的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总结。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虽初现端倪,但却完成了从“一般原则”向“具体要求”的伟大转变、认识到了组织路线对于组织工作的重要作用,这在党的组织建设史上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也为全面抗战的到来做了组织上与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初步形成

从全面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抵御外辱、实现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既强调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也注重迎接全国执政考验的重心转移。1938年,张闻天在《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党的组织工作的总路线问题,明确该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是:“组织最广大的人民到抗战中来”,“巩固与扩大党,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群众的、布尔塞维克的,在抗战中能够起重大的以至决定作用的党,保障在持久战中战胜日寇,争取中国民主共和国的彻底胜利”[7]。报告还首次论证了政治路线起主导作用下与组织路线的关系,指出了组织任务服从政治任务,政治任务靠组织工作来保证。政治路线不正确,组织路线也不会正确。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组织路线理论的系统总结,表明了党的组织路线的初步形成。

针对党内存在的组织问题,党从调整组织关系入手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形成了以党委统一领导的组织体系[8]。在团结党的各方面组织的基础上,调整和建立了中央派出机构,充实了各地区党的领导机构。确保全党高度集中统一,还离不开民主集中制下党的组织制度保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实行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明确了“集体讨论、共同决定”等四条举措。1942年毛泽东进一步对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完整论述,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等开展党内正常生活的方法。为进一步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明确了一切有关政策及政策性的指示与答复“均需同时发给中央一份”的要求。同时还强调要健全党委制,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9]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针对大量发展党员带来的问题,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要求与“干部四条基本标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干部路线。为提升干部质量,党中央还集中开展了干部训练与学习,规定了党员干部脱产到学校集中学习的教育形式,明确了学习党性、唯物史观、党史、时局及执政党理论等教育内容。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执政的考验,党中央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邀请党外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支部会议”[10],以此改进党的工作的方针,提出了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正确道路中“保证共产党员水平”的三个基准,实现了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修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目标,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转折奠定思想基础。

从全面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对组织路线的理论认识更加深刻,党的组织工作在巩固各方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中国化”的党的组织路线。随着党全面执政建设的需要,党的组织路线的重心也发生转移,更加重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正式确立

党的组织路线需要随着党的政治任务的转变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后,为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与发展生产,党中央全面开展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为恢复社会经济积蓄组织力量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正式确立。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既体现了组织体系与组织制度的一体推进,也突出了理论学习与改进作风的协同统一。为加强全党的团结,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集体领导的原则”,确保党的团结统一[11]。党的八大进一步吸取苏共的深刻教训,系统论述了扩大党内民主与调动全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好民主集中制上下级关系与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任务,明确了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要求。为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全面执政下党的组织体系,党中央决定建立党委会、党组,增设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构建全面执政下党的组织系统。

随着党的组织事务的扩大,党中央建立了专门管理党员的党的组织部门、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以加强党的纪律。党的八大后,逐步开展了中央组织机构的增设与调整,推动了该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与建设,有效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党的组织的整顿与加强。将理论学习与党员教育、整顿作风相结合也是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鲜明特征。党中央不仅领导和推广了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宣传,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和马恩列斯有关全集和选集,还通过建立严格的政治学习制度与考试制度、组织党员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来加强全党的理论教育;既确立党校“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与增强党性”的教育方针,还实现克服主观主义、分散主义、改进工作作风的干部轮训教育目标。其中最具实践意义的是党中央将“党的理论学习贯穿到党的思想教育与作风整顿”的做法,不仅及时纠正了党内存在的骄傲情绪与个人主义,还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兴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开展全党“怎样做共产党员”系统教育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管理好干部的七条举措”、建立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与定期交流干部的制度,推动了干部技术训练、审查干部、正确使用干部以及加强干部文化教育的工作,确保各行各业党的干部“又红又专”。

从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八大,是我们党组织路线发展较好的时期。这一阶段,党的组织路线正式确立,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全面指导了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体系与组织制度建设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不断总结组织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路线发展“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新要求。然而,由于在思想上没有彻底解决党内存在的“左”的问题,导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工作出现失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损失。

(四)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完善和发展

党的组织路线必须符合党的政治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准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最大的政治任务就是完成路线上的拨乱反正。1979年,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12]。此后,我们党设立了顾问委员会、培养了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改革开放事业确立了新的党的领导集体。推动党的干部制度改革、确立“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方针[13],培养了支援改革开放事业的党政领导骨干。通过健全与完善党的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备各项党章党规,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党的组织路线。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开始了推进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工程与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的新任务。

一是实现了党的组织体系的系统化,形成“纵横协同”的组织格局。改革开放后,党中央从调整党的中央组织设置入手,强化了党的纪检机构,并协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加大对各机构党组的建设力度。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党的组织职能调整来回应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实需要。如党中央适时调整了中央书记处的性质与职能、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能力建设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后,确立了“构建先进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针与组织工作重点“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的要求[14],有力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向前发展。

二是提出制度建党的新思路,注重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党的十二大后,党中央以集体领导制度与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来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理顺了中央和地方上下级组织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建立了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制度。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党中央以发挥地方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作用为重心,健全了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协调机制,并推进了反腐败的组织制度建设。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党中央从制度建党的高度出发,着重以民主集中的制度体系建设为统领,系统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协同推进“惩治预防合一”的反腐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

三是将思想武装、作风建设与党员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与组织不纯的问题,党中央集中开展了党员干部的教育轮训,通过推进先进性教育来整顿全党作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全党理论修养、通过完善干部考核、建立职务任期制度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推进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工程、完成了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的新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组织路线在全面恢复后始终遵循“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的主线,不断指导着党的组织建设的系统工程,并逐步走向制度化与现代化。在强调组织制度建设与提升干部能力的同时,更加凸显科学理论指导下党应对执政挑战、推进“自我革命”的逻辑机理,为党的十八大后开创党的组织路线发展的新格局打下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新格局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重大风险与挑战面前,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党的组织力量,全面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为回应这一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15],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科学遵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形成了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要旨,以严密组织体系、健全组织制度、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的相互嵌套、有机结合的发展格局。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南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的思想[16],是新时代统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完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蕴涵,逐步形成了涵盖经济、法治、生态文明、外交等系列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要求,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向纵深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1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建设举措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方面,在骨干队伍建设中着重突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与“两个维护”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优势与组织制度优势,有效保证了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效能。

组织体系、组织制度与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基础内容,三者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工程,这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发展的重要创新。全面从严治党是兼具持续性、实效性的系统工程,是回应我们党“自我革命”的需要,也是巩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成效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以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布局。通过出台各项事关党的各级组织的党内法规与工作条例,不断加强党的中央组织建设。在持续强化党的中央组织职责与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严实地方党委主体责任、完善工作规范。不仅如此,党中央还特别强调了全面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工作短板的重要意义,努力打通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过程中,将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纳入国家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了含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基本组织制度、重要组织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制度的完备的组织制度体系,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加强执政骨干与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党的组织路线的重点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系统工程的重要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更加需要信念坚定、能力过硬的执政骨干与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首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等,有效增补了干部队伍的“精神之钙”。与此同时,党中央更加注重干部能力建设,提出党的干部必须“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要求,并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学习能力与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干部政策与干部制度的深化改革,从而规范了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树立了“政治关、能力关与廉洁关”的好干部标准,为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发展打好干部队伍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百年演进的基本经验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已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一百年筚路蓝缕,一百年沧桑巨变。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组织路线始终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两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不仅是贯穿党的组织路线百年发展的“中心线”,也是确保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定位线”。立足这一根本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百年演进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创新新时代的党建目标,从而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一)始终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组织路线发展的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也是党的组织路线百年发展的根本遵循。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作为组织路线发展的核心遵循。党的二大就明确了“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西湖会议后确立了“严格集中的领导机构”。党的三大后逐步提出“加强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全党必须服从中央”等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确立“党领导一切”的方针,继而有效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是我们党组织路线发展的核心命题。党的八大在党章中明确了“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原则与组织原则予以强化和巩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党中央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上升到核心政治原则的高度摆在首位,成为全党必须遵循的“政治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出发,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指明了航向。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无论在什么阶段、无论面对什么任务,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条“红线”不动摇。为完成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18]什么时候党的“核心”明确,什么时候党的领导才坚强有力、党的事业才有保障。新时代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不仅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升华,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实践要求。为凝聚党的组织力量,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在推动组织路线深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党通过党员教育与制度安排,实现了全党向心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建构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完备健全的组织制度,有效保证了全党意志的统一、保证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贯彻执行。为更好地建设“使命型政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不动摇。我们党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来为人民谋幸福。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坚持人民立场的领导。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重强调德贤为先、对党忠诚、干净担当、爱国奉献的精神价值与人才标准,体现了中国千百年来政治价值服务人民群众的历史飞跃,并将两者统一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伟大实践,从而为实现党的初心与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始终将党的科学思想作为组织路线发展的理论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组织路线发展的理论指南。在中国社会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走出了“教条主义”文本的桎梏、走向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飞跃,走成了一条以党的科学理论成功指导自身革命实践的中国道路。在这一历史转变中,党的科学理论始终指导着党的组织路线的深化发展,推动着党的组织路线由“基本原则”走向“具体实践”、由“中国化”的组织路线走向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心转移,直至形成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丰富蕴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提供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指导。

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革新全党的思想认知与理论水平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全党理论武装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党,努力解决“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更是方法。在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发展过程中,我们党有效加强了全体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切实推动了全体党员对党的全面领导思想丰富意蕴的认识深化,也帮助了广大干部精准把握推进社会治理的理论方法。通过完善党的学习制度,满足了全体党员干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制度执行能力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活着的理论,必须落脚于指导实践。在推进全党理论学习的同时,各级党组织坚持从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的观点、立场、方法出发,努力构建起新时代思想理论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宣荐,在思想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推进中,努力“从巩固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平台阵地建设以及聚焦重点人群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着力”[20],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大众、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明睛亮眼”的理论给养,更是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在推进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发展的实践中,意识形态环境不会是“一片净土”。我们应深入探究各种错误思想的起源,深刻剖析其本质、揭露其危害,在不断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

(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党的组织制度是“根据党的纲领、章程和组织原则制定出来的规范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21]。重视组织制度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建党百年来,党的组织制度由最初的基本形式、组织原则,逐步发展为完备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党的组织任务的实现,有力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集中领导与长期执政。实践证明,党的组织制度是实现党的任务、完成党的工作、确保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也是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组成。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体系完备、功能健全的组织制度体系架构。具体来看,一是坚持和巩固了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中起根本决定、全局指导与核心依据的组织制度,是党的组织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大法”。其中,坚持和健全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是核心关键。通过努力完善“两个维护”的组织制度、坚持和完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有效保障了全党的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是基础要求。党中央从集中推进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建设发力,带动党委制建设、健全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有效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要求的制度化。坚持和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是重要内容。党中央既强调完善“四个服从”的制度规定、确保党内生活秩序的制度保证,也重视健全党的组织领导制度、完善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要求。

二是完善和强化了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党的基本组织制度是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中起基本规定、原则指导、具体规范的组织制度,是通过贯彻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而形成的对党的组织设置、生活、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形成的具体制度规范。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对规范党的建设各领域具体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党的建设具体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与制度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以贯之地推进了党的工作制度的健全、党的组织会议制度的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落实、党的干部制度的改革等工作,成功建构了党的基本组织制度的架构格局。

三是深入推进党的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党的组织保障制度是党的纪检工作制度、党内法规及党内基本组织原则的总称,是维护党的性质宗旨、保障党的组织制度贯彻落实、确保党的组织工作正确开展、规约党的成员思想言行、起总体性保障作用的制度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政治魄力始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了党的纪检工作制度,畅通纪检工作程序、严实纪检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切实贯彻党纪工作规定。此外,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是推进从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内容。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入手、严实党的规纪内容,不断细化、明晰党的各项工作具体行为规范,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与工作条例。同时,党中央还全面严实党的组织原则的基本内容,努力从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重要组织原则出发,将组织原则要求具体化,确保党的组织工作的正确方向,有效保证了党的组织工作的正确开展。

(四)始终坚持改进组织工作与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相结合

党的组织工作是实现党的组织任务、体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的实践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的战斗力的源泉”[22]。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的组织工作,党中央出台了诸多的制度规范,有效规约了组织工作的正确开展、为提升党的组织工作质量夯实了制度基础。“有了健全的制度,还要解决落实问题,即在制度基础上形成机制。”[23]为进一步落实党的组织工作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健全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强调并巩固了重大工作领导权在党中央的根本原则,实现了全党组织始终遵循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听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遵守党的工作纪律与政治规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各党的组织及党的办事机构的配合机制,形成党的中央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协同格局。不仅如此,全会还完善了地方党委、党的工作机关实施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着重加强地方党组织对实施党的领导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贯彻全面”的组织领导机制。并明确领导责任、强化责任监督,防止实施党的领导工作的形式化。与此同时,党中央还改进了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工作机制。党中央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划分,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网络宣传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4]党的组织体系是由党的各级组织构成的完整的党的组织系统,是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统一整体。自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自身组织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体系的规范化发展,形成了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在内的完整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党的政治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党的各级组织职能的中心内容,有效保证了党的组织效能的充分发挥。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经验,明确了组织体系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更加严密”的建设目标,从而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党的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各级地方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有效提升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与凝聚力,改善了地方党组织存在的“表态积极、行动消极”现象,破除了地方党组织实践中推进领导工作的“断层与梗阻”,实现了“始终紧绷政治建设不放松”、始终做到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目标要求。此外,党中央还重点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功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逐步破解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党的领导工作延伸过程中“领导效应”层层递减的问题,不断健全基层党委负责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并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政治功能建设,突出政治引领功能,有效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党中央时代
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研究述评
党的“组织路线”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上)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我省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壮美画卷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