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双元”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1-04-15郎润华黄顺红谭小渝
郎润华 黄顺红 谭小渝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其明确表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迫切性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该方案将像指挥棒和信号灯一样为职业院校指明改革和创新的方向。该方案中第三大点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回顾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就开始开展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特色的育人模式探索,“厂中校”学期项目育人模式、预就业班育人模式和订单班育人模式作为主要的成果,为专业融入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深厚的源动力。
1 “厂中校”学期项目
1.1 “厂中校”学期项目的内涵
“厂中校”学期项目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部分理实一体化课程融入到“厂中校”学期项目,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开展学期项目教学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岗位设置、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管理和监督、理实差异化教学、“厂中校”平台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考核等内容),学生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部分时间到企业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实践知识,企业人员主导、学校教师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教学项目。通过“厂中校”模式,让学生在企业实践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1.2 “厂中校”学期项目的特征
“厂中校”学期项目是基于真实工作场景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它有别于传统课程教学,但又与顶岗实习不同,“厂中校”学期项目的特征主要有:
1)“厂中校”学期项目是作为一个课程包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融入数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学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在校所需要学的一部分理实一体化课程,融入到“厂中校”学期项目中,理论部分每周由校内老师进行讲解,企业导师讲解实操并进行实践训练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这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是“厂中校”学期项目有别于传统的顶岗实习最主要的区别。
2)“厂中校”学期项目合作企业一般位于学校所在城市,学生每周至少回校一次。“厂中校”学期项目因为需要校内老师每周讲解项目包含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期间安全,学校所选择的企业一般位于学校所在的城市,并且能够保证学生至少每周回校一次。
3)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企业获得企业导师指导,参加“厂中校”学期项目企业数量和学生人数比一般为1:10。因为“厂中校”学期项目是将数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融入其中,课程实践部分全部由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得到企业导师的指导,通过多年运行得出,企业数量和学生人数比为1:10以内较好。
1.3 “厂中校”学期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
“厂中校”学期项目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因为涉及校外学习,它开展前、中、后都有自身特有的实施流程,具体实施流程主要有:
1)校方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适合进行“厂中校”学期项目的课程融入到“厂中校”学期项目中。
2)在进行“厂中校”学期项目前一个学期期末,校方联系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填写《公司“厂中校”学期项目学习条件考查报告》。
3)通过实地考察,与合格企业平等协商,签订《校企“厂中校”学期项目合作协议书》。
4)在进行“厂中校”学期项目学习前一周进行企业宣讲,宣讲后,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企业确定名单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厂中校”学期项目三方协议书》。
5)校方制定《“厂中校”学期项目方案》提交给教务处审核。
6)学生前往“厂中校”学期项目学习企业前,校方制定《学生“厂中校”学期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学习《“厂中校”学期项目安全管理规定》、《“厂中校”学期项目管理办法》和《“厂中校”学期项目学生考勤管理制度》并签订《“厂中校”学期项目学生承诺书》。
7)学生前往“厂中校”学期项目企业学习期间,每周与校内指导教师见面,并提交《“厂中校”学期项目周志》和《“厂中校”学期项目师生谈话记录表》。
8)“厂中校”学期项目结束,企业和校内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期间表现进行评分,项目负责人对资料进行归档,并装订成册。
2 预就业班
2.1 预就业班的内涵
预就业班是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是高校坚持走精准就业、高效就业、优质就业服务理念,积极为区域民营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学校针对性联系企业,确定合作企业、审核企业人才需求计划、发布需求信息,预就业班学生报名,举办企业文化、企业所在行业专业知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系列课程,预报名同学参观企业,企业面试等环节,从而有效开展精准预就业推荐工作,实现人才就业与企业需求的高效精准匹配。
2.2 预就业班的特征
预就业班是学生确定就业单位前了解就业单位文化、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方面的重要途经,它与订单班不同,预就业班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
1)预就业班开设在学生大三上期,学生参加企业招聘活动之前的一到两个周。预就业班的开设主要是解决企业招聘的学生因为不了解企业文化和对应工作岗位能力从而导致离职率高的问题。企业在招聘学生之前,通过将有意向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学习企业所处行业知识、企业文化和岗位能力等知识,在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下,再进行招聘,从而大大降低被招聘学生到岗后的流失。
2)预就业班开设的课程针对性强,往往只涉及单个企业的内容,课程一般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老师一般是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因为预就业班是企业有针对性的对有意向到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招聘前的企业认知学习,所以课程往往只针对企业所处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内容,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知识、企业文化、岗位能力、学生面试和角色转换等特色课程。同时,因为是企业认知学习,所以学习时间较短,每一个内容往往都以讲座进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企业情况。
3)预就业班建制灵活,一般临时组建,课程结束后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然后进行招聘,面试合格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进入企业就业,招聘结束班级即解散。预就业班是企业为了降低招聘前因为学生不了解企业导致到岗学生离职率高的重要手段。所以,预就业班往往是通过将有意向到企业工作的学生临时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授课和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然后组织招聘。参加预就业班的学生不是必须到企业工作,合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就业。
2.3 预就业班的具体实施流程
预就业班的实施流程主要涉及确定目标企业,确定招聘岗位、商讨课程内容、安排授课时间、到企业参观和招聘等内容。
1)校方联系校企合作企业,并进行实地考察,并填写《XXX公司开展预就业班条件考查报告》,报告应该包括单位资质、规模、岗位种类、岗位人才能力标准等。
2)校企双方制定预就业班课程计划,组织学生报名参加预就业班。校方通过考察,确定合作企业后,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人才所需能力确定预就业班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内容一般包括该企业所处行业相关知识、企业岗位所需相关知识以及学生面试所需相关方法技巧。预就业班课程计划制定后,校方组织有意愿学生参加报名,确定预就业班学生人数,并组织预就业班授课。
3)预就业班课程结束后,组织预就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预就业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后,在企业进行招聘前,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企业情况,校方跟企业沟通后,校方带领预就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为企业进行招聘做准备。
4)企业方进行招聘,校方组织预就业班学员面试,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预就业班学生对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后,企业及时安排有意愿到企业工作的预就业班学生招聘,面试合格的学生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后,预就业班随即解散。
3 订单班
3.1 订单班的内涵
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宗旨,围绕服务高校所在地区行业龙头连锁企业为目标,企业根据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需求制定岗位人才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和学生自愿原则下,目标企业在学生大一上学期选拨一定学生组建班级,该班级学生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思政、体育和常规专业课程以外,还需要完成目标企业人才能力所需求的课程和培训,每学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目标企业进行集中实践,大三毕业后直接进入目标企业进行相应工作岗位工作,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3.2 订单班的特征
1)开展订单班的企业一般是地方行业龙头连锁企业。订单班是为了企业批量定向培养学生,该班学生人数一般在30-40人,这就要求跟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企业规模大、管理规范,能够同时为订单班学生提供相同或相类似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是所处行业龙头连锁企业。
2)订单班人才培养时间一般为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企业的管理岗位,企业把员工从基层到管理岗位的成长过程前置到学生在校期间,这就必然使得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是长期的,一般都是新生入校进行选拨,然后进行单独组班,单独授课,培养周期为大学三年。
3)订单班一经确定,企业和学生需要遵守协议,企业到期接收合格学生,学生毕业按时到企业上班。学生选择进入订单班,一方面,订单班是为了目标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订单班学生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外,所学的都是目标企业相关的课程,订单班学生所学知识相较普通班较窄,所以企业不能单方面在学生毕业后不录取学生;另一方面,订单班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精力,所以如果企业在没有违规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必须要到企业就业。
4)订单班学生要开展识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新生入校后,学校组织新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训,学生通过自愿报名、面试选拔确定订单班学生。学生为了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的管理岗位,学生必须每个学期都要到企业进行岗位跟岗实践锻炼,每个学期锻炼的岗位与企业普通员工晋升对应的岗位依次对应,逐个学期提高。通过识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目标企业,熟练掌握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了解企业部门的运营知识,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胜任管理工作岗位。
3.3 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流程
订单班是为了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企业参与度是所有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高的,所以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具有较大的特殊性。
1)校方联系当地龙头连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填写《XXX公司开展订单班条件考查报告》,报告应该包括单位资质、规模、岗位种类、岗位人才能力标准等。
2)确定开展订单式培养的企业后,企业提出所需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需求,校方和企业方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3)和订单班企业签订《校企订单式培养协议》。订单班时间跨度长,课程差异性大,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所面临的风险较高,为了更好的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签订具有约束性的书面协议,保障三方的权力和责任。协议的内容应该在平等双赢的基础上,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力和义务,学校必须按照与企业共同制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企业按照订单式培养协议规定录用合格的订单班学生,学生按照规定毕业后按时到企业上班。
4)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教学管理活动。订单班是为了目标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学生一旦入选订单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目标企业。所以,进入订单班的学上实际上已经是目标企业的非正式员工。订单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企业都需要全程介入。企业安排本企业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人员参加校方订单班所在教研室开展的教研活动,双方共同商定订单班三年期间的人才培养计划、班级管理模式、各门课程标准等。
5)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订单班学生毕业就进入企业对应的岗位,这些岗位往往相较于其他新员工来说级别较高。因此,在校三年就需要把新员工到相应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完成。所以,订单班学生在校前两年半的时间里,每学期都需要到企业进行有针对性、有差别性的犹如打怪升级般的跟岗实习,大三下学期订单班学生进入目标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相当于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岗位的岗前实习。
6)学校和企业进行毕业验收。订单班学生毕业前,学生需要经过校方和企业方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才能成为企业的员工。校方根据订单班学生在企业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所反馈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分,企业方委托专人到校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评分,对评分达标的学生进行录用。
4 结束语
面对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需求,建立在虚拟环境下的行动导向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仍然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着力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原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能实操是高职院校长期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