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机制研究

2021-05-24励效杰

卷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院校

方 磊 励效杰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500;2.泰国博仁大学,泰国 曼谷 10210;3.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1 前言

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与本科教育的比较中一直处于弱势,公众对于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始终不高。此形势已从2019年开始有所改观,国务院提出了“高职百万扩招专项工作计划”,降低了高职院校招生的门槛,提升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的录取力度,但吸引这部分人群读高职院校是个难题。“高职百万扩招专项工作计划”看似是扩大高职招生的总量,实则是增加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程度,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压力巨大的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机会。此新时期看似是招生的困境,实则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一道难题。从另一个宏观角度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是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起点。因此,高职院校如何能尽可能的满足国家对于新时期的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建立并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是有待研究的。而在此之前,运用相关理论解释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演进机制已成为一个亟待厘清的先发问题,这正是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之所在。

从研究理论来看,本文使用新制度经济学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构竞争优势的演进机制及演进过程。当前已经有大量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但从竞争优势角度来研究教育问题,尤其是高职教育问题,并不多见,可以说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有限的相关文献中,内容相对表层[1,2],研究方法相对静态(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透过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表层,动态分析竞争优势演进过程的研究未见报道。相应的,静态的研究方法无法满足动态演进过程的研究需求。耗散结构理论不仅可用模型来演绎竞争优势演进的规律,还可提供演进的对策建议。

2 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演进机制

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即将构成要素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并执行制度规定来发挥作用,并使用定期评估进行转型升级,发挥出优势余量,以获得更为持久的综合优势[3]。在其演进中,组织契约起到基础作用,制度安排是内部驱动力,政府、市场与高职院校关系是外部驱动力。

2.1 组织契约是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基础

2.1.1 高职院校组织的契约本质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实质上是许多契约的绑定联合体,在微观层面上,教育组织和制度的改革实质上就是高职教育中交易方式和契约选择的变革。这一观点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较容易理解;在公办高职院校,既是由政府出资主办,同时又向公众提供教育服务,这其中的复杂契约关系涉及三方:个人、公办高校、政府。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解释此契约关系,从上至下细分为四种子关系[4]:政府与个人、政府与院校管理者、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教育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

2.1.2 组织制度是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孕育载体

组织是高职教育制度的孕育载体,是落实高职教育制度规定的机构,是高职教育行使职能的着力点,是政府实现高职教育培育目标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的制度选择锚定了高职院校组织职能的定位。高职院校已经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制度规定作为学校谋求发展的引领文本,培养并输出人才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科研成果转让给高新技术产业,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当今高职院校是一种现代经济社会实体,其组织与多层位组织发生交易业务。为有效落实国家教育制度,高职院校必须选择契约。

2.1.3 高职院校组织与竞争优势产生的关系

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效率会受到组织效率的影响。高职院校运行的效率度会受到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四大要素”(产权、制度变迁、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的直接影响。第一,人力资本产权是竞争优势生成的先决条件。基于教师具有其他职业不具备的特殊性,竞争优势的产生得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积极性,在各自的分工领域积攒能量,汇聚形成合力,这在竞争优势的产生过程中起到根基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人力资源能量和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制度安排是竞争优势产生的关键。制度安排是高职院校治理中的先导性问题,是关键和必要的环节,但仅有制度文件并不充分,更需要有“元制度”。“元制度”可以理解为制度执行和内部制度的再生,是规定制度如何高效发挥作用的准绳,在发挥制度效力时,不可或缺但极易被忽视。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变迁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易将执行力的研究抛在脑后,而元制度恰恰是连接制度和执行效果之间的组件。此“四大要素”是必须在制度安排之前落实设计到位的,严重影响着组织效率,可见,其未对竞争优势演进产生直接影响,但深层次的影响不可估量。可以说,高职院校是交易的多重主体。高职院校既要妥善处理对外的产权、交易、委托代理关系,又需关注如何借助交易激励内部广大的教职员工。这些要素在做顶层设计时就须优先厘清。

2.1.4 校长素质是高职院校打造竞争优势的关键

校长是院校组织的法人代表和高职教育思想的理念领袖,其教育思维方式与办学理念对竞争优势的打造起到核心思想的作用,左右着院校的成长。首先,校长素质包括院校的办学理念设想。著名的高职院校大都有一个名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能在短短几年内将一所普通院校提升几个层次,甚至升格为名校,这是因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执行力总会在重要时刻起到指明方向和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作用。校长的思维和能力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这背后需要的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对高职院校内部构造的熟知和勇于接受高职院校领导权参与激烈竞争的勇气,需要强大的审时度势、在院校竞争中运筹帷幄经营运作的能力、对应对社会变化而进行及时调整改革的敏锐嗅觉、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要为广大教职工谋生存和福祉,要为学生谋成长和机会,如果校长和学校的投资者(政府或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不充分到位,意味着校长上联投资者的投资下联学校的产出,无法实现办学内部各环节积极性的最大化,院校面临无形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其次,对于受政府(或投资者)投资支持的高职院校校长,在追求高职院校校本事业发展之外,政府的委托代理程度会成为发展各种事业时首要考虑的大前提。

综上所述,制度制约着院校组织先后天的特征和内部结构,高职教育制度目标外化后即院校的组织,组织是高职院校教育制度本质的具体反映。制度和组织是两个高职院校职能不同的展示面,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组织和以契约为实质的制度是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保障。

2.2 制度安排是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内部驱动力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高职院校制度安排从产权(物力、人力、知识产权为主)、制度变迁、交易成本、委托代理四个层次分析。高职院校谋求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制度安排。制度具有两个层面的功能:宏观功能是对交易主体进行约束和激励,微观功能是给予有效用信息的指引,降低不稳定性和交易成本,让机会主义无机可乘,将外部问题内化解决。制度发挥功能分为四种方式:一是减少机会主义(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出现的机会,二是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三是直接降低交易成本,四是外部问题内化。在新制度经济学者看来,制度效率是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之比,即E=R/C[5]。具体而言,制度收益(R)是指降低不确定性、交易成本和外部性问题等因素给予交易主体的激励与约束程度,制度成本(C)包括制度建立和变革的认定、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开支[6]。制度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功能,抑制不规范的办学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减少内(办学)外(社会)两部分交易的不确定因素、交易成本,切实提高办学实体激励,调动其积极性。综合制度层面的分析,可以推出,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取决于组织的制度安排。

2.3 政府、市场与高职院校关系是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外部驱动力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职能是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意味着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高职院校与政府、市场之间的联系并非院校单向的服从政府、顺从市场的关系,而是双向相互依赖的关系。

高职院校大多由政府投资,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演进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是,政策支持超过应有的尺度,造成过分干预,会影响院校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能量和创意灵感,而这只会削弱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导致高职教育领域的“政府失灵”。

同理可得,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演进也需要市场制度合适的自然调节。市场制度满足高职院校一些需求,如专业设置、资源收集配置和品牌效应吸引到大量生源,发挥了有效的调节作用。高职院校如果完全脱离政府的支持和约束,而绝对依赖市场制度,必然造成“市场失灵”的不堪局面。

可以看到,单一的依赖政府或市场都无法建立预期的竞争优势。当政府支持和市场调节均占有限比例时,在高职院校治理内部,组织系统结构模式、人力资本属性规模、资金渠道和流通方式、事务类型内容结构都会受到政府市场比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高职院校治理外部,宏观环境直接影响、职能运作执行效果等变得无法预测和完全掌控,导致无法确定竞争优势培育的实际情况,但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制度运行的高难度和追求的高效度。在建立竞争优势的实际过程中,如何根据政府市场比重的不同,统筹三者关系,综合考量和统筹安排,灵活但精准地把握和落实制度就显得极为关键。

3 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过程演绎

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基础、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在演进机制中都在不同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的各要素各自发挥着作用。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来看,高职院校在于环境交换资源、技术、文化的过程中,彰显出院校的竞争优势和特征,产生相应的波动,如波动达到显著水平,竞争优势将趋于不稳定,深层竞争优势和特征借助内部要素非线性作用得以上升至表层,甚至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新因素,竞争优势将更为精细有序的发展。演进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自组织演进过程

根据耗散结构的特征,竞争优势的参数在细微波动中可超过一定上限或阈值,经过因素的非线性作用,涨落即放大转变为巨涨落,继而使竞争优势整体实现演进,这个过程即称自重组。细微波动如未使参数超过阈值,涨落会回归至起点,这个过程称自稳定。图1中,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在政府、市场等外部环境以资源、技术、文化等形式的刺激下,产生了打破稳定状态的趋势,演进外部驱动力使竞争优势逐渐摆脱了平衡态。竞争优势的参数在细微波动中一旦超过一定或阈值,涨落经过组织契约基础的非线性作用,放大转化为巨涨落,高职院校根据内部发展追求和外部适应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支,实现竞争优势的自重组。此时,战略优势已经变化,而具体的实现手段是制度进行了新建、修订或废止,这也是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实现演进内部驱动力的体现。竞争优势根据内部发展追求和外部适应要求,选择性接入某一进化分支,环境中的选择机制和竞争优势演进水平决定了识别并使用选择接入的标准。至此,自新优势也已经实现演进。此外,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在演进时,应激反应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竞争优势对环境刺激有反应是确定的,而应激的起点位置、具体方式、程度深浅和多样性选择等是随机的。

从耗散结构视角来看,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是以内部因素通过开放、远离平衡、非线性放大、涨落四个机制周而复始运行,促使演进方向选定的过程。其中,前二者演绎演进的缘起和动力,后二者演绎演进的过程和结果,非线性作用创造演进的可能性,涨落把握着失衡和复衡的节奏,四个机制共同保证了演进有序趋势。

4 结语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面对扩招的挑战,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竞争优势的基础、内外部驱动力进行了阐释,使用耗散结构理论演绎了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演进的过程。但由于研究进度的限制,目前对通过何种方式方法发展建立其竞争优势,并实现不断巩固达成长期的优势目前还未涉及。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应从长计议,其演进的研究原点已初步形成,但未来关于竞争优势如何在演进中找到着力点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院校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