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04-15朱丹萍马开锋
朱丹萍,马开锋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常州 213000)
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病死率,经外科治疗后患者多伴有功能障碍,通过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预后[1]。相关研究表明,脑部神经细胞与组织在缺乏充足供氧的情况下易引起脑神经功能受损,对其预后尤为不利[2]。亚低温治疗仪具有自动控温系统,利用“低温冬眠”原理减少患者脑部细胞的耗氧量,维持脑细胞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改善脑神经功能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92例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4~78岁,平均(57.85±2.66)岁;28例体温<37.5℃以下,18例体温≥37.5 ℃。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4~78岁,平均(57.85±2.66)岁;26例体温<37.5℃,20例体温≥37.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存在明确急性颅脑损伤外伤史;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肝功能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昏迷期间,协助其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每间隔2 h更换1次体位,同时配合饮食、用药、环境等护理干预;待患者清醒,病情平稳48 h后进行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等;若患者可坐起,训练其完成进食、洗脸等自理能力训练。
观察组实施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1)亚低温治疗仪:使用北京恒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C-A型亚低温治疗仪帮助患者降温,在降温毯上铺垫双层床单,将500 ml 95%的乙醇+3 000 ml蒸馏水倒入主机水箱,患者平卧于冰毯,头部佩戴冰帽,将温度传感器放在患者腋下,稳妥固定后设置各项参数,体温设置为36~37 ℃,水温设置为4~15 ℃,降温速度设置为1.0~1.5 ℃/h,启动开关,待患者体温达到目标值后启动水循环。(2)康复护理:降温期,每间隔30 min测量1次体温,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亚低温降温5~8 h后测量患者的体温,降至33~35 ℃即可;恒温期,加强冰帽位置检查与心率测量,凌晨2~4点为脑部水肿高发时间段,需将其体温维持在35 ℃或以下;复温期,使用7 d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可停止降温,协助患者自然恢复体温,将体温恢复速度控制在0.1 ℃/h,必要时于大动脉处放置热毛巾,或用热水袋为其足部保温,直至患者的体温恢复至37.7 ℃;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按时翻身,以促进患者皮肤的血液循环,翻身时予以振动排痰。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该量表内容包括意识水平、凝视等15项,共42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佳;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内容包括大小便、修饰、如厕等10项,共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2)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褥疮、坠积性肺炎等。(3)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预后效果: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两组的预后情况,1分表示死亡,2分表示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3分表示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照料,4分表示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5分表示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GOS评分比较
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GOS评分为(4.02±0.21)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8,P=0.000)。
3 讨论
ICU危重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经过临床救治后患者可幸存,但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继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颅脑损伤易引起患者细胞损伤的同时可导致炎症反应、脑部缺血缺氧、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报道显示,亚低温诊疗具有降低脑耗氧、脑氧代谢及减轻乳酸堆积的效果,并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避免神经细胞凋亡,促使神经再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用于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中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效果。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康复辅助方法,借助物理降温的方式,通过人为控制降温速度,将患者脑部温度、体温降至低代谢状态,进而实现减少脑耗氧量、预防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5-6]。亚低温治疗仪的自动控温系统可提前设置目标体温,并将降温速度维持恒定,避免快速降温引起水电解质失衡等不良情况;患者头部佩戴冰帽,身体平躺至冰毯,全身均可与仪器充分接触,利于增强降温效果;亚低温治疗仪通过低温状态调节脑部血流,促使细胞间信号传导恢复,减轻脑水肿、脑部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恢复部分神经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日常活动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将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工作分为降温期、恒温期、复温期3个阶段,通过合理规范亚低温护理流程,预防体温骤升或骤降以加剧脑部水肿;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运用按时翻身、拍背、排痰等护理方法,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促使亚低温治疗顺利进行,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从而促进其身心康复和预后效果的改善。
综上所述,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