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锻炼仪在保留自主呼吸肺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15林海燕李毅岳丽琴连贞华
林海燕,李毅,岳丽琴,连贞华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心胸外科 (福建福州 350001)
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是肺部手术的重要麻醉方式,术中仅采用少量镇痛药物,无气管插管及肌松药残留,可避免气管插管损伤,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有利条件[1]。但肺部手术作为一项侵入性治疗方法,易因术中创伤造成术后咳嗽反射减弱与排痰能力降低,增大多种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给患者的预后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在肺部手术围手术期开展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常规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内容较为单一,加之患者缺乏对呼吸功能训练的正确认知,训练依从性往往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呼吸功能锻炼仪是一种锻炼呼吸功能的理疗辅助仪器,通常适用于帮助胸腹手术后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恢复肺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功能锻炼仪在保留自主呼吸肺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行肺部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43~71岁,平均(54.42±4.11)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4 kg/m2,平均(21.75±1.25)kg/m2。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2~71岁,平均(54.29±4.18)岁;BMI 21~25 kg/m2,平均(21.68±1.2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部手术指征,行保留自主呼吸肺部手术;(2)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沟通、认知及精神状态正常,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肺、胸膜疾病史或胸腔手术史;(2)对本研究所用仪器难以耐受;(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宣教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前4周嘱患者戒烟,术前3 d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等呼吸功能锻炼;术前常规禁食6 h,禁饮4 h。(2)保持自主呼吸麻醉:术前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88,1 ml:0.1 mg)0.5μg/kg,联合进行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不影响患者自主呼吸的情况下静脉滴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2 ml:100 μg)与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6,10 ml:200 mg);放置鼻咽通气管并予以面罩吸氧,设定氧流量为3~5 L/min,待麻醉起效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肺部手术治疗,术中实施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程不吸入麻醉药。(3)术后护理: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训练,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并在雾化吸入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观察并记录两组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与量,保持引流管通畅;给予患者合理的氧疗,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锻炼仪(深圳市盖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oo):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直立放置呼吸功能锻炼仪,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嘱患者呼出肺内气体,口含连接训练器软管的含嘴,缓慢用力深吸气,直至锻炼仪中距离软管最近段第1个球升起至最高位;随后逐渐增加吸气量,将第2、3个球依次吸起后保持至少10 s,随后缓慢呼气;术前3 d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进行训练,4次/d,10~15 min/次;术后第2天,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时将吸气量调节至术前的1/2,并结合锻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吸气量,最终达到术前水平,4次/d,10~15 min/次。
两组术后均训练1周。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出院时)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及时间通气量;(3)统计两组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2±0.28)d、(8.69±4.26)d,均短于对照组的(5.30±1.17)d、(10.68±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2、2.673,P=0.000、0.008)。
2.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针对行肺部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全身麻醉,可避免气管插管所致的损伤与肌松药在机体内的残留,进而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4]。但肺部手术在术中会不可避免地对肺叶、肺门及支气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肺损伤等情况,进而使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常规呼吸功能训练内容较为简单,患者无法自行测评呼吸锻炼效果,难以体会到呼吸功能的康复情况,且难以坚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训练效果往往不理想,术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在保留自主呼吸肺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加用呼吸功能锻炼仪,能够缩短引流管留置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呼吸功能锻炼仪作为一种锻炼呼吸的仪器,通过吸入空气促使肋间外肌与膈肌收缩,增大胸廓的前后径与上下径,最大限度地扩张肺容量,促进肺功能恢复[6]。呼吸功能锻炼仪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患者仅需根据刻度指示与容量设置,即可了解与控制吸气速度与容量,效果评价更为客观;同时,护理人员也可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便于术后正确有效地进行咳嗽训练,进而提升排痰效果,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常规呼吸功能训练,应用呼吸功能锻炼仪能够帮助患者体会到吸气量的增加,掌握呼吸锻炼的效果,进而利于提升其锻炼依从性;此外,呼吸功能锻炼仪通过增加患侧胸壁活动度改善淋巴循环,加速引流液的吸收,减少胸腔积液的形成,进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7]。但在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考虑可能与患者长期吸烟、痰液分泌过多或因术后疼痛不敢咳嗽等因素有关。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加强宣教,强调锻炼与咳痰的重要性,增强其锻炼依从性,提升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锻炼仪在保留自主呼吸肺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