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15谢锦瑞
谢锦瑞
广西横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横县 530300)
呼吸衰竭属于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尚在发育阶段,肺泡在受到挤压后可有能会受到破坏,从而降低活性物质的含量,诱发呼吸衰竭的风险升高[1]。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气体交换受到严重阻碍,机体内的血氧供应不足及CO2潴留症状加重,导致代谢功能受到严重破坏,生理功能不稳定[2]。有研究表明,呼吸衰竭在早产儿群体中的发生率更高,体质量越低其诱发风险越高,同时还能够增加新生儿的致死风险,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3]。鉴于呼吸衰竭的危害,临床常以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故还需要通过规范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4]。近年来,随着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其对接受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血氧饱和度,对新生儿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为20 min至11 d,平均(2.5±0.3)d。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日龄为45 min至10 d,平均(2.4±0.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无先天性疾病;血流动力学稳定。排除标准:颅内压增高者;脏器功能受损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干预等。
观察组新生儿接受循证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强化对新生儿的体位护理及口腔护理,体位更换频率为2 h/次,清洁口腔频率为4 h/次,避免新生儿肺部受到感染;重视对新生儿会阴部位的清洁,加强尿布的更换频率,避免红臀。(2)气道湿化干预:使恒温湿化器(无锡吉科电子有限公司,SH330A)处于加热状态,气体通常被加热至32 ℃左右,最好加热到或高于室温;若湿化不充分时,会显著增加黏稠干燥的鼻腔分泌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确保灭菌用水达到安全的水位线,当冷凝水聚集到一定程度时,需将其清除,将集水杯置于呼吸环路的下方,降低冷凝水倒流的风险。(3)氧疗护理:选用医用制氧机(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YQ-325),观察并记录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节律、胸廓外观的变化情况,重视观察新生儿肤色,评估发绀程度,通过听诊了解新生儿的干湿性啰音、肺泡音、双肺音,分析呼吸受抑制程度;对新生儿予以氧气支持,设置合理的氧气浓度以及氧气流量,尽量以最低的压力、氧浓度维持血气分析指标于正常范围内,避免因氧气浓度过高或者氧气流量过大对其产生刺激,降低高氧肺损伤、失明的发生风险。(4)吸痰护理:调整新生儿的体位,通常取仰卧位,观察新生儿呼吸是否顺畅,呼吸道有无阻塞,并将其肩部垫高2.5 cm左右,头部维持低位的状态;以正确的叩背、翻身技能对新生儿进行干预,使其能够有效咳出痰液;若呼吸道有浓痰积累,应通过电动吸痰机(扬州慧科电子有限公司,YB.DX-98-7)进行机械吸痰,并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准确把握吸痰时机,当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或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骤然下降,或者新生儿出现呼吸急促、躁动不安、肺部出现痰鸣音等现象时,为防止大气管的痰液因体位改变而流向对侧气管,可开展吸痰操作;吸痰管的外径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理念进行操作;调整吸引负压,通常保持在60~80 mmHg(1 mmHg=0.133 kPa),为新生儿进行1~2 min的高浓度氧疗,当吸痰管达到预设位置后,将其抬高0.3~0.5 cm,吸引、旋转同时进行,保持轻微的力度,避免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损害,吸痰操作一般在10 s左右完成,然后再进行1~2 min的高浓度氧疗,若痰液难以排出,需预先注入1 ml的湿化液,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1.3 临床评价
(1)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显效,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降低≥30%,PaO2升高≥35%;有效,PaCO2降低≥15%,PaO2升高≥20%;无效,PaCO2降低<15%,PaO2升高<2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各组例数×100%。(2)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气胸、胃肠道不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3)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身体功能情况,包括适应性、精细运动、大运动等。(4)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CO2、PaO2、SaO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身体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适应性、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身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PaCO2、PaO2、Sa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3 讨论
呼吸衰竭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尤其是早产儿的抵抗力较差,再加上呼吸衰竭的影响,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5]。虽然对呼吸衰竭新生儿采取机械通气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并降低病死率,但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诱发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易使病情恶化[6]。鉴于此,为呼吸衰竭新生儿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尤为关键。循证护理能够优化呼吸衰竭新生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备受患者家属及医师的青睐。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干预等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内容过于简单,应用效果往往达不到临床需求[7]。循证护理遵循人性化的护理理念,通过构建护理小组、提出护理问题,加以循证支持,据此制订相关护理计划[8]。循证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气道湿化干预、氧疗护理、吸痰护理等,其中基础护理能够降低新生儿肺部感染、红臀等并发症的诱发风险;气道湿化干预能够避免气体对机体的刺激,减少痰液黏稠导致的气管堵塞;氧疗护理能够辅助新生儿呼吸;吸痰护理能够减少痰液的累积,保持呼吸道畅通。通过以上细致的护理内容,能够使新生儿机体的血氧供应恢复正常,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从而促进新生儿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适应性、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PaO2、SaO2水平优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优化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提升精细运动、大运动能力,优化血气分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