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4-15任文晶王新华
任文晶,王新华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辽宁凌源 1225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在我国已婚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40%[1]。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为31%~67%,产后发病率为6%~29%[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自身的关爱意识逐渐增强,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研究备受临床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年龄20~35岁,平均(27.47±3.39)岁。对照组年龄20~37岁,平均(27.44±4.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初产妇、足月、单胎;(2)阴道分娩;(3)新生儿体重为2 500~4 000 g。排除标准:(1)早产;(2)新生儿为巨大儿;(3)既往有流产、引产史;(4)既往有盆腔手术史;(5)合并严重妊娠合并症。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盆底肌锻炼,具体如下。(1)凯格尔运动:指导产妇平躺,双腿抱胸,收缩臀部肌肉提肛,持续5 s后慢慢放松,10 s后重复以上动作,共20~30次,每日2次,连续训练5周。(2)阴道哑铃训练:初期,向产妇阴道内置入直径较大的阴道哑铃,嘱其收缩盆底肌并尽可能使哑铃在阴道内停留10 min以上,当咳嗽、跑步时,停留时间仍可达到10 min,则更换较小的哑铃,15 min/次,2次/d,连续训练5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采用PHENIX USB 8盆底功能诊断治疗仪(法国欧亚迪斯),产妇取半卧位,由阴道插入电极,首先评估盆底肌纤维收缩力与控制力,然后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电刺激的强度以产妇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将屏幕上显示的盆底肌电值和图形变化反馈给产妇,并指导其根据信号做凯格尔运动,20 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5周。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盆底肌收缩能力:0级为无收缩;1级为肌肉颤动,基本无法持续;2级为肌肉不完全收缩,持续时间短于2 s;3级为肌肉完全收缩,但不能对抗,持续时间可达3 s;4级为肌肉完全收缩,能轻微对抗,持续时间可达4 s;5级为肌肉完全收缩,能明显对抗,持续时间5 s以上。(2)比较两组盆底肌电位:运用PHENIX USB 8盆底功能诊断治疗仪进行测定,盆底肌电位均值以振幅表示。(3)比较两组性功能: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评估产妇产后性功能,分为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痛、性生活满意度6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性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估产妇盆底功能情况,包括盆腔、排尿、排便等症状,总分300分,得分越低表明症状越轻[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收缩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收缩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收缩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收缩能力比较(例)
2.2 两组盆底肌电位比较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电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电位比较
2.3 两组性功能评分比较
试验组性功能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性功能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腔支持结构退化、损伤。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会导致盆底结构及神经组织损伤而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可引起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等不良状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3]。有报道显示,25%~55%的孕妇患有尿失禁;初产后12周内患有尿失禁的产妇,5年后尿失禁的复发率达92%;而初产后12周内无尿失禁的产妇,5年后尿失禁发病率也可达到19%[4]。
近年来,随着产科管理的日益规范化,孕产妇的盆底康复管理措施及康复护理逐渐系统化。多项研究表明,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盆底肌功能锻炼属膀胱功能训练的范畴,主要是通过产妇有意识地进行以提肛肌为主的盆底肌锻炼来达到增强盆底肌肉力量、预防尿失禁的目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盆底康复技术,具有安全、无创、无痛等优点。电刺激可改善神经肌肉反射,松弛肌肉,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改善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提高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的控制能力[5]。与传统的电刺激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将肌肉活动转化为肌电信号反馈给产妇,能够使产妇直观地看到自身盆底肌收缩情况,从而有目的地收缩盆底肌肉,并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而电脑反馈系统也会自动调节电刺激的强度,帮助产妇达到预设目标[6-7]。有研究表明,30%的产妇无法从盆底肌功能锻炼获益,原因为无法识别盆底肌,而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将盆底肌形象化,进而帮助产妇正确掌握盆底肌收缩的方法[8]。此外,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妇的依从性要求较高,但很多产妇在锻炼几次后会因单调乏味而松懈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能使产妇实时、直观地看到自己锻炼的结果,能够引起其锻炼的兴趣。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收缩能力优于对照组,盆底肌电位高于对照组,性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的提高,利于改善产妇的性功能及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与单纯盆底肌锻炼相比,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