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2021-04-15陈苏云
陈苏云
泉州市中医院心电图 (福建泉州 362000)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一大疾病[1]。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特殊类型,主要是指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心肌缺血或胸痛的主观症状[2-3]。虽然无症状心肌缺血无明显症状,但当患者激烈运动、饮酒或失眠时,极易引起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停搏,引发猝死。可见,无症状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常规心电图检查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从而延误患者治疗。动态心电图能24 h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因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效果较好而获得了诸多临床学者的认可[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44例;年龄55~79岁,平均(63.48±5.16)岁;体质量48~83 kg,平均(65.77±5.68)kg;高血压25例,心绞痛17例,糖尿病1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无合并症10例。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1)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2)具备心电图检查适应证;(3)近3个月未服用过对心电图ST波段产生影响的药物;(4)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电解质紊乱的患者;(2)心脏结构改变或心肌肥厚的患者;(3)伴有其他心肺疾病的患者;(4)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6)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9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常规心电图检查:使用心电图机(福田FX-8322)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依次连接肢体导联和胸导联,走纸速度为25 mm/s,连接可靠专用地线,接地电阻需<0.5 Ω;同时,心电图机需远离导联电缆、诊察床,并保持室内常温,避免肌电干扰;在监测过程中,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同时详细记录监测数据。
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动态心电图机[迪姆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型号DMS300-4A L]进行检查,对放置电极片的皮肤部位使用乙醇棉球消毒,随后将电极和动态心电图专用电极导线连接,并将电极粘贴固定于消毒后的皮肤上,使用胶布固定;连接数据记录盒,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监测24 h后,依次拆卸记录盒,并将监测数据解压至计算机上,数据分析后打印诊断条图,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进行综合判断。
1.3 观察指标
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1)诊断效果:由同一名医务人员计算以下诊断效果指标,诊断符合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误诊率=假阳性/(假阳性+真阴性)×100%,漏诊率=假阴性/(真阳性+假阴性)×100%,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和时间。(2)常规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波段呈异常升高,升高段显示为弓背向上型,且相对应的ST波段呈压低现象;ST波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且持续时间≥0.08 s,距离≥0.05 mV;或ST波段呈J点型下移,距离≥0.2 mV。(3)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波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距离≥0.1 mV;ST波段出现异常,且异常持续时间≥1 min;两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1 min,且在间隔期间,ST波段恢复正常的基线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例)
表2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例)
表3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比较(%)
2.2 动态心电图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及时间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5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24 h内无症状心肌缺血共发作195次,其中,6:00~12:00发作101次,占比51.79%;13:00~15:00发作15次,占比7.69%;16:00~19:00发作35次,占比17.95%;20:00~22:00发作26次,占比13.33%;23:00至次日6:00发作18次,占比9.23%。6:00~12:00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高峰期。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的发生与血压或血糖异常升高、超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锻炼、遗传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6]。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约40%表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这可能与病变程度轻、其他血管代偿供血好或患者耐受能力强有关[7-8]。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只有早期准确的诊断才是患者获得及时治疗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表明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更高,且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李小梅[9]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符合率(87.50%)、灵敏度(82.76%)、特异度(100.00%)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58.75%、53.45%、72.73%)(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其原因为,常规心电图仅能反映患者某一时刻的静态心电信号,但人的心脏异常往往表现为间歇性,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异常并不一定出现,这是导致常规心电图误诊率及漏诊率高的主要因素。动态心电图是一种24 h连续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下的心电信号,其采集数据的时间长,能准确反映患者在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变化情况,可有效避免短暂、静态记录的不足[10-11];同时,在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记录盒会记录保存详细的心电信号,并在电脑上清晰显示,有助于临床医师全面分析患者在24 h内的心脏情况,从而准确捕捉异常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缺血共发作195次,其中6:00~12:00为发作高峰期,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效记录患者24 h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时间。张璠[12]研究结果显示,所检查的4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共发作184次,且在6:00~12:00发作106次,该研究也认为该时间段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期。其原因为,在6:00~12:00,患者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极易引起冠状动脉、心肌和周围神经丛收缩、痉挛,从而导致血管狭窄,供血量减少,增加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相反,当患者处于休息状态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则会减少。因此,动态心电图能进行24 h连续性监测,准确记录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
综上所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更高,且能有效显示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段,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