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分析

2021-04-15徐小娟

中外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徐小娟

三明市第一医院三钢分院血透室,福建三明 365000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终末阶段的表现,患者以“呕吐、水肿、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肾脏替代疗法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其中以血液透析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并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其中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类型。但调查发现,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在动静脉内瘘建立期间,极易出现内瘘闭塞等并发症; 而动静脉内瘘的失功,也已成为了血液净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致使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大大降低,并对临床疗效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1]。由此可见,在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选择该院2019 年1—10 月内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循护理差异分组原则,方便选择该院6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32 例):男 18 例,女 14例;年龄 53~76 岁,平均(64.66±11.48)岁。观察组(36例):男 17 例,女 19 例;年龄 54~76 岁,平均(64.47±10.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指征者;②智力水平发育正常;③精神状态较佳、语言功能无障碍。

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心脏病者;②恶性肿瘤;③电解质紊乱;④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而后根据其文化程度、自身理解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方式开展宣教;指导患者签署告知单,准确介绍透析并合理安排时间。后期给予膳食指导,叮嘱患者透析期间着衣袖宽松且柔软的衣物。

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1)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为患者安排责任护士,确保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自己的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全面、深入了解患者信息后开展一对一宣教,通过视频解释、随时指导等方式来确保患者可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身疾病以及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透析护理依存性。加强沟通,准确掌握患者情绪变化,通过话题、音乐疗法来分散注意力的同时缓解内心不良情绪。叮嘱家属和亲朋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扩大生活交际圈来减轻其心理压力。(2)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通过督促宣教来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畅通,例如触摸3次/d 以上,感觉有无震颤等。可以通过适当做握拳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堵塞。(3)饮食指导:血液透析会带走一定量的营养物质,造成患者机体营养物质缺乏,降低防御能力、抵抗能力的同时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重视营养补充至关重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计算所需能量与各种营养物质,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食物[2]。(4)并发症预防:①感染:叮嘱患者注重个人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后密切观察周围皮肤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②出血:在完成内瘘术后,静脉会逐渐向向动脉硬化转变,患者的静脉血管内压力会慢慢增高,加之使用了抗凝药物,稍有不慎将会因操作不当引起出血,此时医务人员就需要及时给予干预措施,特别要注意在进行穿刺时,需要严格规范操作方式,严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定点穿刺,妥善的使用抗凝药物,防止出血。③血栓:穿刺前仔细触摸震颤,听诊内瘘杂音,透析完拔针后鼓励患者尽量用手按压止血,不方便或者不愿用手指按压止血的患者可以采用止血带按压止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血管弹性药物,对血压、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用SF-36 健康状况问卷来评价生活质量,0~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

1.3.2 观察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情况

就生活质量分析,观察组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2)t 值P 值躯体功能85.42±2.56 80.21±1.22 10.496<0.001活力88.14±5.00 80.36±3.36 7.433<0.001心理卫生90.11±1.36 83.33±1.14 22.122<0.001躯体角色88.42±5.22 80.56±4.41 6.662<0.001社会功能87.14±5.36 81.33±3.42 5.252<0.001肌体疼痛85.14±6.56 80.21±6.42 3.124<0.001情绪角色 总体健康85.33±5.24 80.15±1.33 5.434<0.001 91.42±2.11 85.24±2.36 11.402<0.001

2.2 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5.6% vs 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目前受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尿毒症等慢性肾病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临床致死率大幅攀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成为了现阶段临床治疗尿毒症等慢性肾病的有效手段[5]。剖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其实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通过血液透析来对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行有效清除,从而很好地维持机体酸碱以及电解质平衡。但不可否认,保持血管通路完整是血液透析顺利开展的基础[6]。

动静脉内瘘技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技术,该技术最早形成于1966 年,通过动静脉内瘘技术可确保血流量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从而提高透析便捷性。借助动静脉内瘘,可以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但在实际工作中,内瘘成熟前至开始使用后,均存在部分因素会对内瘘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而辅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7-8]。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明显不足,所以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极易出现依存性下降等情现象; 加之临床以往对血透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多以常规护理为主,而常规护理模式较传统、措施较基础,已不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提升、护理服务不断转型,致使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成为临床新型模式。经临床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护理干预模式以“人文管理”为基础而开展各项措施,确保护理干预模式顺应时代需求并满足患者实际需求[9-12]。

该研究择该院6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展开,分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①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②经护理后观察组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明显较对照组28.1%高(P<0.05)。该结论与徐浩[13]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选择2016 年—2017 年内的39 例患者展开研究,分别进行常规、个体化护理,结果显示:实施个体化护理的20 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仅为5.26%,对照组高达25.00%(P<0.05)]。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