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4-15崔兆坤
崔兆坤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麻醉科,山东聊城 252000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是当前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手术为创伤性治疗,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行麻醉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暂时性抑制[1],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丧失痛觉,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术后随着麻醉效果的消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并发症[2],给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麻醉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为进一步提升麻醉安全性,该院对2017 年5 月—2019 年10 月142 例手术患者展开研究,观察麻醉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42 例患者,随机法分组,对照组 71 例,男 38 例,女 33 例;年龄 25~78 岁,平均(48.26±4.68)岁;其中妇科手术 21 例,胃肠外科手术24 例,骨科手术18 例,其他外科手术8 例。研究组71 例,男 39 例,女 32 例;年龄 26~77 岁,平均(48.51±4.44)岁;其中妇科手术22 例,胃肠外科手术 23 例,骨科手术19 例,其他外科手术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在术前均行麻醉术。
排除标准: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肝肾衰竭患者;③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整体护理,观察患者术前指标,确保其符合手术指征,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手术内容有基本了解,仔细核查手术所用器械及药品,手术中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医生的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研究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麻醉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于手术及麻醉的认知较少,在面对手术时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以耐心、积极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②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室前应保障手术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手术环境中;手术过程由于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无法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当室温过低时,可使机体散热速度增加,麻醉手术时间较长时,可导致患者体温下降,进而出现心律失常及寒战等情况,而室温过高时则会导致患者散热能力下降,使其体温过高延缓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使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40%~50%。③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手术及麻醉方式指导其采取适合的麻醉体位,例如剖宫产的患者麻醉时多采取左侧卧位,而阑尾麻醉时采取右侧卧位等,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需要调整合适体位,体位调整时应注意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基础体征,保证系统循环稳定性。④物品准备:在手术前准备麻醉所需物品及器械,包括常规麻醉药、抢救药物、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并根据患者病情高危因素准备其对症药物,如降压药、硝酸甘油、胰岛素、心律平等。⑤输血、输液护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适数量的静脉通道,并保持其通畅,为术中输液、输血、给药做好准备;在麻醉及手术医生指导下进行输液,保证患者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如术中需要输血,严格实施查对制度,若输入库存血量较大时,需对血制品进行加温,使患者体温保持恒定,输液及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协助医生进行紧急处理。⑥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协助麻醉及手术医生对术中用药、输血量、尿量、生命体征等进行总结与记录,使用温水浸泡过的纱布清理患者皮肤上的残留药液及血迹,等待患者麻醉苏醒期间,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遮盖其暴露部位,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患者清醒后向其说明手术结果,并告知手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到手术后伤口疼痛属于正常情况,不必过于紧张,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评分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护理前及麻醉前的焦虑情绪,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重。
1.3.2 麻醉并发症 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头晕,比较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1.3.3 护理服务满意率 采用自制护理服务评价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及麻醉前焦虑评分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SAS 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 S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 S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麻醉前t 值 P 值对照组(n=71)研究组(n=71)t 值P 值62.35±5.18 62.47±5.54 0.133 0.894 48.26±3.62 40.35±2.29 15.560<0.001 18.787 31.092<0.001<0.001
2.2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出现呼吸抑制2 例,头晕3 例、恶心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7%,研究组出现头晕1 例,恶心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
2.3 护理服务满意率
对照组非常满意28 例,满意31 例,不满意7 例,满意率为83.10%,研究组非常满意38 例,满意32 例,不满意1 例,满意率为98.59%,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0,P=0.048)。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方式,术前需通过麻醉对患者的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进行短暂性麻痹,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强烈疼痛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麻醉及手术对于患者来说,都有一定刺激性,可使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出现应激性变化[3],加之多数患者对于麻醉及手术的认识较少,在术前易出现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加麻醉并发症发生风险[4],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当前已有不少研究强调了护理服务在麻醉工作中的重要性,如黄红梅等[5]研究指出对行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唤醒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而赵佳等[6]研究则证明综合护理在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中具有一定价值,说明了护理在麻醉及手术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分工逐渐精细化,麻醉护理便是在麻醉学及护理学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学科,承担着协助麻醉医生完成患者从术前麻醉到手术苏醒的护理工作[7]。杨光[8]对280 例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SAS 评分 (41.13±3.07) 分,对照组(55.67±5.96)分,手术室麻醉护理更能改善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而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AS 评分(40.35±2.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8.26±3.62)分(P<0.05),与杨光的研究结果相符。这是因为围麻醉期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麻醉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增加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了解,提升其治疗积极性。该研究结果还发现研究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戎晓晓等[9]研究结果则指出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手术患者中实施麻醉护理可有效减少局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2.69%,而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2%,对照组11.27%,二者结果相似。可见麻醉护理在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麻醉护理强调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如对手术室温湿度的严格把控,输血前对血制品进行加温等,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温波动,避免温度刺激导致的血压、心率变化,而术前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为术中输血、输液做准备,则可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其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63.46%,而该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98.59%同样较对照组的83.10%高(P<0.05),说明麻醉护理受到了患者的认可,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麻醉护理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麻醉及手术对患者的刺激,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