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哈茨木霉菌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初报
2021-04-15韩玉成王新卫
赵 兰 韩玉成 王新卫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青海 大通 810016)
黄瓜作为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设施蔬菜栽培中的主要作物,其春秋两季的种植面积达160hm2,占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30%。每年向西宁市场提供14500t产品,成为丰富西宁市乃至全省“菜篮子”的主要品种之一。而黄瓜霜霉病是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2018~2020年由于黄瓜霜霉病的影响,每季黄瓜平均减产28%。为了防治黄瓜霜霉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需要多次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在一季黄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喷施农药7~9次,施用农药累计量达到1.1kg/666.7m2。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多次大量施用,一方面使病害产生了抗药性,造成病害越来越重,防治更加困难,防治成本增加,防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增加了农业面源的污染,使污染治理的成本大幅增长;同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增加,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以上三方面的问题不仅存在于黄瓜生产当中,且同样存在于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青海省于2018年始启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简称双减行动)。为了配合“双减”行动,大通县在2020年春茬黄瓜上安排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的初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供试品种:德尔29,系天津黄瓜研究所生产的北方系列密刺行黄瓜品种。
1.1.2供试药剂:生物农药(哈茨木霉菌)含有效成分1亿CFU/g,剂型为水分散剂,系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烯酰霜脲氰、50%吡唑醚菌酯。
1.2试验地点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城关镇上寺嘴村(青海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海拔2550m,年降雨量508,年日照时数2700h,无霜期86d,年平均气温2.8℃,土壤为沙质壤土,前茬上海青小白菜。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为单因子对比试验。处理1为空白对照区(120)不施用如何农药、处理2为化学防控处理(666.7)采用化学药剂防控、处理3为生物防控处理(666.7)采用生物药剂防控。对照区与化学防控处理区设置在同一座温室内用塑料膜隔离。
1.3.2试验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1]
病害发生率及发病程度:黄瓜生长进入现蕾期后每隔10~15d调查一次发病株率和发病程度。发病株率调查,分别在不同处理中随机抽取一行,调查发病株并计算;发病程度调查,分别在不同处理区随机抽取5株的所有叶片,按0~7及分级统计发病叶数并计算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调查:每次喷药前后一周内随机抽取5株的叶片,分别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Y-S)/S×100(Y为防后病情指数,S为防前病情指数)
综合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经济性状调查:在黄瓜采收后期调查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小区产量、农药投资回报率。
农药投资回报率=(处理区每666.7m2产出-对照区每666.7m2产出)/农药总投入×100
2 试验的基本情况
试验使用的种苗全部采用穴盘育苗。2020年2月23日定值,定值后第二天浇缓苗水一次,其后分别于3月10日、3月22日、4月12日、4月26日、5月8日、5月14日、5月21日各浇水一次,每次浇水量5m2,随着浇水每次追施腐殖酸类水溶肥5kg;试验处理1于3月25日第一次喷哈茨木霉菌60g、4月1日第二次喷哈茨木霉菌60g,4月10日第三次喷哈茨木霉菌100g、4月21日第四次喷哈茨木霉菌100g,5月2日第五次喷哈茨木霉菌100g,5月13日第六次喷哈茨木霉菌100g,5月21日第七次试验喷哈茨木霉菌100g;处理2于3月30日喷70%烯酰霜脲氰30g、4月10日喷50%吡唑醚菌酯30g、4月22日喷70%烯酰霜脲氰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混合液80g,5月10日喷50%吡唑醚菌酯30g,5月18日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g,5月22日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发病进程及程度
由表1数据看出,黄瓜霜霉病在大通县的发病进程为:开花前非常轻,发病率不到10%,发病程度在2%以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进入果实采收期以后,随着田间温湿度及植株叶面积的增加,田间荫蔽,通风受到影响,发病率急剧上升,在短短的一月内从14.8%飙升到70%,发病程度也日趋加重,从4.2%一路直升到27.82%;到采收后期发病率达到100%,到采收终期发病程度达到极致,病情指数达46.65%,也就是说,100%的植株的近50%的叶片因病而枯。由此可见该病发生发展的速度及危害程度,因而将此病称为“跑马杆”名副其实。鉴于这种发病规律,黄瓜霜霉病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始收期及以后的发育阶段。
图1 大通县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
3.2防治效果(见表1)
3.2.1对病害的综合控制效果。不论是选用哈茨木霉菌生物制剂防治还是用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对该病的相对防效都不会超过60%[2],相比较而言,哈茨木霉菌生物药剂防治效果比化学药剂防治效果稍高一点,平均高4.7%,差异不大,为此,可以用试验中推荐的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控。
表1 防治效果统计表
3.2.2防治时期。通过试验发现在防治的时间上花期用药控制效果比较高,一般比对照高37.5%,而在其他时期用药收效甚微。因此,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时期应重点放在黄瓜开花至开始采收的这段时间。
3.3不同防治方法对黄瓜田间经济性状的影响(见表2)
表2 田间经济性状考察表
3.3.1不同的防治方法对供试作物个体生长势的影响。应用化学药剂后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植株高度降低8.8cm,植株开展度缩小1.8cm;而采用哈茨木霉菌生物农药后对作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株高增加4.8cm,植株开展度增加0.5cm。
3.3.2不同的防治方法对供试作物经济性状的影响。不论应用试验中推荐的化学药剂防治还是采用哈茨木霉菌生物农药防治,对霜霉病都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因而对供试作物的构成因子及产量产生直接影响[3]。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后供试作物的单果重增0.01kg,单株结果数增0.04个,单株产量增0.13kg,产量增加607.6kg/666.7m2,增产率23.2%;采用哈茨木霉菌生物药剂防治后供试作物的单果重增0.04kg,单株结果数增0.9个,单株产量增0.58kg,产量增加737.6kg/666.7m2,增产率28.2%。比化学药剂防治增产5%。显然采用哈茨木霉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增产效果明显,但商品率比化学防治的低9.1%。
3.4不同防治方法的投资回报(见表3)
从投入与产出比来看,不采取任何措施防治霜霉病,投入与产出比为1∶1.05,几乎没有增收的可能;采用试验中推荐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控投入与产出比为1∶1.27;采用哈茨木霉菌生物药剂进行防控投入产出比为1∶1.32,比化学药剂防控高1.05%回报率。且哈茨木霉菌生物药剂防控对人畜、环境的安全性相对要高,采用生物药剂防控是较合适的选择。
表3 投资回报概算表
4 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4.1根据霜霉病在大通县温室早春茬黄瓜上的发生规律来看,防治的最适期应为4月中下旬,花期至始收期。
4.2按试验设计的药剂品种、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及剂量来控制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一般只有40%~50%,最高的59%,达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也就是说,试验选用的农药种类、使用的剂量、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次数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可塑性。
4.3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增产效果及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用试验中推荐的哈茨木霉菌生物农药替代试验中推荐的化学农药来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明显,早期预防性应用,其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9%,如果使用的时期,剂量、次数合理,防效可能达到60%或更高。
4.4试验中农药种类的选择上不论是化学制剂还是生物制剂,都是有局限的,建议今后还要选择更多的农药品种进行防控试验,以便筛选出更加有效的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达到增产增效、安全环保的防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