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书字料库异体关系拓扑图在异体字整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4-15秦冕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异体字异体异构

秦冕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一组异体字内部多个异体字之间往往存在着父子、兄弟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动态的层级衍生系统。传统的异体关系判定往往着眼于字种正字与其他异体字成员之间的单线对比,而忽略了其内部的层级关系,这样不仅会使一部分异体字的来源模糊不清,引发断链甚至判断失误的问题,更忽略了异体字组的动态演变规律,不利于异体字的深入整理与研究。而异体关系拓扑图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拓扑图是从拓扑学引入的名称,又称作拓扑结构图,它由多个节点和链路构成网络结构,是一种能够以简单化和规则化的图形传递信息的量化图,也是当前大数据可视化技术采用的主要有效表现形式之一。一组异体字之间往往存在着父子、兄弟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动态的层级系统,所谓异体关系拓扑图,就是以拓扑图的形式展现异体关系的层级系统信息。

目前,字书字料库异体关系拓扑图界面已经由柳建钰先生建设完毕,主要内容包括异体关系拓扑图标注字段和异体关系拓扑图单图展示两部分。标注者首先对标注字段进行点选标注,最终形成的标注结果会通过单图显示出来。异体关系拓扑图单图主要展示一组异体字的异写关系、异构关系、狭义异体字成员、部分异体字成员及其之间的层级关系,其展示形式如下:以字种正字为一级字,按照与字种正字关系的远近来排列其他异体成员的层级位置;以实线代表异构关系,虚线代表异写关系;圆形代表狭义异体字,方框代表部分异体字。

在字书字料库框架内设计并实现异体关系拓扑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本文将通过绘制“地”“光”两幅异体关系拓扑图展现异体关系拓扑图界面的判定过程、运行原理、展示模式,并阐明其在异体关系判定过程中能够发挥的重要应用价值。

一、展示异体字组内部层级关系及动态衍生过程

首先,异体关系拓扑图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现出异体字组内诸成员的父子、兄弟关系以及它们的动态衍生过程。只要理清了衍生过程,不论是位于哪一层级的异体成员,都能做到“身世清晰”。异体字的产生有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一组异体字中,哪一个字是字种正字,哪一个(或几个)字是由字种正字演变而来的二级字,哪一个(或几个)字是由二级字演变而来的三级字……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异体字整理工作至关重要。借助异体关系拓扑图实现对异体字的分级整理,就可以使一组异体字的动态衍生过程清晰、简洁地展示出来。

以“地”组的异体字为例。“地”字在《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的异体字有16个,分别是“”“坔”“埊”“”“”“”“墬”“”“嶳”“”“”“”“”“”“”“埅”[1]。下面我们逐字进行分析。

此字为“地”字的《说文》古文隶定形体。“地”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保员簋作“”,从阜彖声,隶定为“”;后追加义符“土”作“”(簋),变为从阜从土彖声,为《说文》籀文隶定形体“墬()”之形体来源;春秋战国时期又可变为从阜豕声作“”(《侯马盟书》),隶定作“”;“”或加义符“土”作“”(《侯马盟书》)隶定为“”()或“”;“”或可增加声符“它”作“”(《璽彙》),又可省去声符“豕”变为从从阜从土它声作“”(清华简),或连阜也省去,变为从土它声作“”(包山简),隶定为“坨”,古从它从也无别,如“他”字古籍也作“佗”,故而“”(坨)又可变为从土也声作“”(十钟),《说文》正篆亦作“”,隶定作“地”[2]906-907。从字音上看,“彖”上古音在元部[3]157,“也”上古音在歌部[3]184,“它”上古音在歌部[3]150,“豕”上古音在“支”部[3]142,歌元阴阳对转,支歌旁转,此4字作为声旁互换,均属合理。

(9)嶳。“同‘地’。《龙龛手鉴·山部》:‘嶳,古文。音地。’《字汇补·山部》:‘嶳,古文地字。’”[1]827此字从山从豕从,与“”字构形相似,“”当为“土”之变,从山从阜意义相近,故而“嶳”应为“”因表义构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字。

(10)埊。“同‘地’。《玉篇·土部》:‘埊,古地字。’《集韵·至韵》:‘地,或作坔,唐武后作埊。’《字汇补·土部》:‘埊字或谓武后所制。然窦苹《唐书音义》已云见《战国策》,又《亢仓》《鹖冠》皆以地作埊,其为古文无疑。《集韵》或作坔,省文也。’”[1]478李春桃认为,单凭《战国策》《亢仓》《鹖冠》中皆已见埊或以地作埊,而认为“埊”字早出,并非武后造字的论断并不严谨,因为这些古籍经唐代流传至今,其中的“埊”字完全有可能系唐人所改,不能据此否认“埊”为武周新字[5]277。无论“埊”是否为武周新字,此字从山从水从土,其构形理据早已发生变化,当为“地”之异构字。

(13)坔。“同‘地’。《集韵·至韵》:‘地,或作坔。’”[1]454此字当为“埊”字省形。

(16)埅。“音dì同‘地’。《字汇·土部》:‘埅,古文地字。’《亢仓子·臣道》:‘天告灾时,埅生反物。’”[1]475此字当为“”(华岳碑)之隶定形体。“”字亦作“”(《古孝经》)“”(《古老子》)等形,故而黄锡全认为,此字形左上从犬,当为“”(墬)字之属讹变而来[7]458,其说可从。故而,此字当为“墬”之异写形体。

综上所述,“地”之古文作“墬”,二者为因示音构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关系。“墬”字古形又可隶定作“”,二者为隶变形与隶定形的关系,本无主次之分,而在为异体字选取字位主形或字种正字时,则需优先选取社会流通度高且具有辨识度与代表性的字形,隶变字形往往更符合这一特点,故而本文选取“墬”为字位主形,“”为其异写字形。“墬”字还可异写为“埅”。“”字又有异写形体“”。“墬”字又可更换示音构件作“”或“”(二者亦无主次之分,本文选择“”为字位主形,“”为其异写字形)。“”或“”又可隶定作“”,二字仍为异写关系,“”亦可异写作“”。“”又产生了异写形体“”以及异构形体“嶳”。“埊”为“地”之武周新字,“”“”均为其异写字形,“坔”为其异构字形;“”“”为“地”之专用造字,这些形体均为“地”之异构字。将这组异体字的层级关系以拓扑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其结果见图1:

图1 “地”字异体关系拓扑图

“地”作为字种正字,其在《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共收录了16个异体字,在这种异体成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错综复杂,想要直接沟通各异体成员与字种正字之间的单线关系也比较困难。而通过异体关系拓扑图则可以清晰地理清异体字组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的动态衍生过程。“地”作为一级字,其下有“”“”“埊”“墬”4个二级字,它们与“地”构成父子关系;二级字“埊”下有“”“”坔”3个三级字;二级字“墬”下有“”“”“埅”3个三级字;三级字“”下又有“”这1个四级字;三级字“”下有“”“”“”“嶳”4个四级字;四级字“”下又有1个五级字“”。可见,无论是异体字组中的哪一个成员,我们都能在拓扑图中轻而易举地找出它的父级字(字种正字除外)与子级字(最后一级字除外),如“”的父级字为“墬”,子级字为“”。异体字组内部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异体字成员的动态衍生过程便也可以一目了然了。通过层级关系的系联不仅可以观察异体字组内部的动态衍生规律,而且可以使异体字性质的判定更加准确。

二、展示异写与异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异体关系拓扑图可以将异写与异构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一般来说,异写是异构的下位层次,异写字是异构字形体书写变异而形成的。但实际上,每一个异构字或者异写字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异写与异构形体,异写与异构的层级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通过异体关系拓扑图,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异写、异构关系清晰化,有利于进一步总结异写字、异构字产生与发展的具体规律。

以“光”组异体字为例。“光”字在《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的异体字有11个,分别是“灮”“炗”“”“”“”“炛”“烡”“”“炚”“”“”。逐字分析如下。

(1)灮。“明也,从火在人上,灮明意也,古皇切。”[8]348“同‘光’。《说文·火部》:‘灮,明也。’邵瑛羣经正字:‘隶变作光。’《广雅·释诂三》:‘灮,照也。’《玉篇·火部》:‘灮,灮荣也。今作光。’”[1]2345

(2)炗。“炗,灮古文。”[10]817“同‘光’。《玉篇·火部》:‘灮,今作光。炗,古文。’”[1]2348

(6)炛。“同‘灮(光)’。《龙龛手鉴·火部》:‘炛,灮的俗字。’”[1]2349“化”字古有“”(齐之夻化)之形与“儿”字《说文》古形“”[8]281相近,“炛”字从化,当为“”(灮)的错误隶定形体。

(7)烡。“同‘灮(光)’。《龙龛手鉴·火部》:‘烡,同灮。’”[1]2356此字从共,构形理据不明,疑为“”(灮)的错误隶定形体。

(9)炚。“同‘灮(光)’。《龙龛手鉴·火部》:‘炚,灮的俗字。’”[1]2348“炚”为从日从火的会义字,取“光明”义。因此“炚”为“灮”(光)因表义构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字。

综上所述,“光”造字之初从火从儿(人),像人在火下之形,取“光明”义,隶定作“灮”,后“火”旁演变为记号构件“”,形成义记合成字“光”。“灮”字有两个不同隶定形体“炛”“烡”,三者形成异写关系。“灮”字还有两个古文形体,一为“炗”,二为“”。“”应为“灮”字的讹写字形,“炗”字疑为“”字省变而来。“”字又与两个不同的隶定形体“”和“”构成异写关系。“”“炚”均为构形理据不同的会义字,与“灮”形成异构关系。“”字为“光”的增旁异构字。“”为“光”的部分异体字。将这组异体字的层级关系以拓扑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其结果如图2。

图2 “光”字异体关系拓扑图

三、与以往的异体关系判定成果互为补充

异体关系拓扑图可以与以往的异体关系判定成果互为补充。以往的异体关系判定往往是将异体字组中的其他成员直接与正字进行对比判定,这样做可以使异体字所包含的静态信息如属性信息(异体字的产生原因及途径)、构形信息(构形方式以及构件选取)、类别信息(异写或异构及其细分)等直观且细致地标注出来;而异体关系拓扑图重在展现异体关系内部的层级系统以及一组异体字的动态衍生过程。二者相互补充、互为表里,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一组异体字所涉及的各种现象分析清楚,而且能够同时满足学术研究层面与汉字整理层面的双重需求,进一步扩大异体关系研究成果的服务范围。

仍以上文“地”组异体字为例。在拓扑图中可以观察到“地”的子级字共有4个,分别是“”“”“埊”“墬”,此4字均与“地”为异构关系。而以传统的判定方式还可以分析出其他信息,从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来看,“墬”属于汉字系统自身原因,而“”“”“埊”属于汉字系统外部原因;从异体字产生的途径上看,“墬”属于“地”因造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异体字,而“”“”“埊”均属于因社会政治原因而产生的异体字;从构形信息以及类别信息来看,“墬”与“地”的构形方式相同,属于同为义音合成而表义与示音构件均不同的异构字,而“”“”“埊”与“地”的构形方式不同,前三者属于会义合成,后者属于义音合成。这些信息是拓扑图中所无法体现出来的。将传统的异体关系判定结果与异体关系拓扑图中所展示出的层级信息以及异写异构的复杂关系信息相结合,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到一组异体字的动态衍生过程以及异体字成员的内部关系,又可以掌握每个异体字成员的细致差别,二者互为补充,从而能够将一组异体字的相关信息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以供学界研究与使用。

四、结语

本文以“光”“地”两幅异体关系拓扑图为例,论证了字书字料库异体关系拓扑图的三点应用价值,展示了异体关系拓扑图的判定过程、运行原理以及展示模式。

传统的异体关系判定往往着眼于字种正字与其他异体字之间的单线对比,将所有异体字置于同一层面上进行判定,而忽略了其内部的层级关系,这样不仅会使一部分异体字的来源模糊不清,引发断链甚至判断失误的问题,更忽略了异体字组的动态演变规律,不利于异体字的深入整理与研究。而通过这两组异体字判定结果可以看出,异体关系拓扑图在展示异体字组动态衍生过程、异写异构复杂关系等方面具有以往异体关系判定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异体字组内部的层级系统以及动态衍生过程,还可以避免传统异体关系判定方式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与以往的异体关系判定结果互为补充,拓宽异体关系研究成果的服务范围。异体关系的动态层级系统是异体字研究的重要方向,希望学界能够积极关注并投身于异体关系拓扑图研究,共同推进异体关系动态层级系统研究工作的顺利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异体字异体异构
ETC拓展应用场景下的多源异构交易系统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东巴文字典异体字的整理与编纂规范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传统笙扩音管的研究与改进设想
比较法在《“荷”专题》教学中的应用
清代《崇儒尊释双龙告示碑》考释
同种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的现状与研究
简化字规范问题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