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1-04-15王林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困难毕业生辅导员

文/王林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都是放在首位。“就业”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39次。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加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因此,研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一、案例介绍

1.李某某,男,汉族,2016级济南籍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性格外向。入学后一直在学院学生会锻炼,通过努力,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大三下学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专业知识掌握较好,曾获得两次奖学金。寒暑假期间进入企业进行短暂的社会实践。因为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没有选择考研,现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签约。

2.林某,男,汉族,2016级菏泽籍本科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性格内向。在校期间,申请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1]。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同时还拿到了企业设立的奖学金,还想继续深造,大三下学期准备考研,现已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

3.刘某某,男,汉族,2016级河南籍本科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性格内向。考研初试成绩不理想,疫情期间一直待在家中,出现心情沮丧、很少与人交流、情绪暴躁、沉迷游戏等现象。目前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用人单位。

4.欧阳某,男,汉族,2016级甘肃籍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性格较内向。入学后因感觉与其他同学存在经济条件差距,参与学校学院活动较少,课余时间经常打游戏,出现多门课程挂科。目前需要补考四门,暂未找到就业单位。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这个词,最早是20世纪初英国的贝弗里奇提出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转型,就业能力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2]。所谓“就业能力”是指能够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再就业以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来说,就必须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图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专业技能方面,主要是指毕业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如具备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汽车CAD、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等专业技能,还有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撰写工作策划等。这些技能可以代表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并能够有效预测毕业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

社会实践方面,主要包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等,参加专业实训、校外实习,从而锻炼提升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不具备这样的专业实训平台,只能从事外卖、零工等形式的实践。

心理特征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自卑、脆弱等问题。虽然也有很多同学像A和B一样,并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或者能够很好地调整这些负面情绪。但也有很多同学在个人意志、性格特征及面对困难处境所展现出的应对能力、自信心等方面相对较差。案例C因为出现考研受挫,无法很好调试个人心理状况,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就业。案例D因为自感与别人的经济差距,没有规划好大学生活,出现了多门挂科。

职业规划方面,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择业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案例A和B都很好地完成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案例C和D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就业能力有待提升。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结合对用人单位招聘情况的调研,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以下总结。

(一)专业技能不够突出

专业技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和择业的敲门砖,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作对他们的选择。对本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难从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胜出。

(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寒暑假期间由于时间地点的不便利,特别是居住地稍微偏远的学生,可能因为个人自卑的心理,不愿进行社会兼职。也可能不喜欢学校组织的专业实训和校外实习,导致其社会实践锻炼不足。

(三)心理认知不够准确

有些同学则在求职中过于强调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以期得到用人单位的些许同情,却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择业受挫以后,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短时间难以走出求职失败的阴影,错过一些招聘机会。

(四)职业规划不够科学

一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急于想要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过于看重薪酬;二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方向模糊,面对辅导员提供的众多招聘岗位不知该投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三是没有掌握求职择业技巧,主要表现在简历制作和面试应聘过程中,导致在应聘岗位的各个环节中总是处于劣势。

四、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个人服务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和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都要求辅导员必须提升个人就业服务能力。一是积极参与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方面的培训,不断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加强针对性就业指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弥补就业能力的不足,做到“一生一策”;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所学专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理清职业规划方向,做到分层次、分项目就业指导;三是要经常走进企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邀请专业对口人员到校宣讲招聘;四是运用好新兴网络媒体,利用QQ、微信、腾讯会议、抖音等平台,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组织好网络招聘会,做到疫情就业服务不打烊。

(二)创新教学第一课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的一门必修课,一般情况下,辅导员都会参与到其中的教学。辅导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辅导员要抓住其“家庭收入偏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学一门专业找一份工作改变经济困难现状”等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二要注重案例教学。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他们生活背景类似的成功案例,这样更容易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共鸣,引发他们的思考;三要渗透职业观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能力测评、职业道德和规范、社会实践等,深化他们的职业意识。

(三)协同开展第二课堂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要做好“三个协同”。一是全员协同。协同好专业教师对他们的专业指导、协同好就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与他们的“一对一”帮扶、协同好用人单位的“一对一”推荐;二是全过程协同。协同好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协同好专业教学和技能提升相结合;协同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三是全方位协同。协同好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协同好个人自我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协同好求职应聘和走进职场相结合。

(四)随时关注就业心理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急躁、孤独等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择业、就业。辅导员要及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就业中的心理矛盾和挫折障碍。一是引导和教育他们坦然承受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要通过倾听、共情、激励等手段,引导他们及时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二是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我。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评、职业性格测试、职业技能卡、SWOT等工具,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三是做好就业信息的推送。通过QQ、微信、就业相关网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送符合他们需求的就业信息,同时可以推荐励志方面的视频,就业心理调适等文章;四是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难题。针对他们在就业中碰到的难题,如签约流程、面试技巧、就业政策、档案派遣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质性、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猜你喜欢

困难毕业生辅导员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选择困难症
最“叛逆”的毕业生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