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感知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

2021-04-15曹贤龙

劳动保护 2021年3期
关键词:宣传栏标杆价值观

文/曹贤龙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纷纷开展各项安全文化活动,有些企业还会按着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要求,成立安全文化建设小组,来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那么,怎样去衡量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状态呢?如果时间充分、条件允许,可以按照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去评价,或者使用系统的表格、工具深入地去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那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感知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安全文化建设辅导经验,抛砖引玉,谈谈以下7 点看法。

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是否被企业和各级领导重视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对员工尊重,关注员工的身心状态,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是否平等。二是现场的作业环境是否符合法规并且在持续改善,员工的作息时间是否安排合理。三是企业是否给员工配备了足够的、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果一家企业缺少“以人为本、员工关怀”的文化基础,是做不好安全文化的,企业对员工没有道德底线,指望安全强制管理或安全文化发挥作用提高安全绩效,也是不可能的。

有多少人员知道并理解企业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价值观是指被企业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对安全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例如,不少企业把“安全第一”或“安全优先”作为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有些企业虽然把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等贴在了宣传栏里、会议室里,但是员工们并不一定记得,有些员工记得也不一定理解它的意思。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全体成员知晓、理解、认同并内化为行为,才能保障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

员工是否知道企业里的安全标杆人物

笔者曾问过一家市级安全文化先进单位的员工,知道公司里哪些员工是安全方面的榜样吗?员工说,不知道。笔者再问,是否知道有谁因为安全被罚过钱吗?这个员工立即回答出好几位,并说自己也曾被罚过,他的班长、车间主任也都被罚过。

从员工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家企业是重视安全的,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严格的。但无论企业安全管理处于哪个阶段,哪怕是严格监督管理阶段,也要树立安全标杆。

安全标杆是在安全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安全标杆除了发挥榜样作用外,还可以让安全价值观可见可感。安全价值观通常让人感觉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具体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可以通过树立安全标杆来强化安全价值观。安全标杆人物之所以是标杆,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安全价值观。所以,要将他们树立为榜样,激励更多的员工去做安全价值观倡导的事。另外,在企业里,各层级、各领域都要培养、树立安全标杆。

安全标杆人物是否被奖励或表彰

对于安全标杆人物,一定要进行奖励,要表彰他们的行为或事件。奖励并不一定是给钱,也可以是其他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颁发安全证书、授予安全荣誉徽章等。在此着重强调,有一类事件一定要重奖,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避免了人员伤亡或较大的财产损失的事件。例如,2018 年6 月16日,中石油长沙岳麓大道加油站4号加油机被一辆操作不当的小车撞击,引发大火。加油站里的7 名员工沉着冷静、果断处置,迅速组织人员疏散、车辆撤离,并在38 秒内将大火扑灭,圆满完成应急处置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后,湖南省安委会对7 名同志给予通报表彰并奖励30 万元。

而现实情况是,在很多企业里,安全宣传栏里都是违章员工受处罚的信息,虽然“曝光栏”要有,但更要有正向的安全信息,如表彰在安全方面做得好的员工的信息。安全行为受到表扬,优秀员工得到奖励,会激励更多的员工积极、正确地做事,做符合安全价值观的事。

在安全上是否有仪式感或相应的礼仪要求

仪式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又是文化传承非常重要的内容,安全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相应的仪式。例如,有些企业开会第一件事就是主持人介绍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注意事项。

笔者曾到访一家日资企业,发现他们开会时,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会带领大家一起“手指口述”,把公司的安全价值观大声念一遍。还有些企业,每年安全生产月都会搞安全承诺签名等,这些都是打造仪式感的不同形式,让人感受企业的安全文化气氛。尤其是在奖励员工时,或企业举行安全活动时,都要不遗余力地打造安全文化的仪式感。奖励有时不在于物质的价值,在于奖励的过程,让被奖励的人通过仪式感受到人生的高光时刻,激励自己或他人不断努力前行。

有些企业在达到某个阶段性的安全目标时,会搞一个群体庆祝活动,如大家一起吃个大蛋糕,蛋糕上印有取得的安全成绩。这些仪式感会让参与的人员很有成就感,享受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更容易激励大家努力完成下一个安全目标。

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如何

先举一个案例。有一次,笔者陪一位工程师去某企业调研。笔者问工程师对这家企业安全管理的印象如何?工程师回答,表面功夫做得不错,安全横幅挂得不少,办公室楼梯每级台阶都印了安全标语,但去了生产现场后,觉得并不怎么样。班组长和其他员工看到有人在违章作业,也不去提醒;现场物品、工具摆放凌乱,还有其他隐患随处可见。从这个案例中可见,安全文化氛围不仅是指企业的安全标语、安全宣传栏、安全教室等。

近几年,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逐步得到了重视,但仍然不乏企业将安全管理流于安全标语、口号、宣传栏等肤浅的表面,简单地认为,多挂几条安全横幅、多贴几幅安全宣传图片、多搞几场安全培训,就是在搞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氛围搞好了。

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否良好要看3 个方面:

一是基于当前的安全管理现状和风险营造安全氛围,简言之是要符合企业实际状况。例如,有些企业安全宣传的图片、海报、标语很多,但是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企业自身安全文化的特点,是从市场上买的通用版;有些企业搞的安全文化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搞活动,没有结合企业风险的特点,与员工岗位的关联性不强,结果员工参与度不高。二是安全文化氛围是“鲜活”的,不是“死”的或“固定不变”的,例如,有些企业的安全宣传栏3 个月甚至半年没有更新过,根本就起不到安全信息传递的作用。所以,承载物态安全文化氛围的安全宣传栏、安全海报要定期更新,要起到及时传递安全信息的作用。三是安全文化氛围要有人文氛围,要体现员工的相互干预、相互提醒、相互关爱。

员工的行为习惯怎么样

衡量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最终还是要落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上,不能只看物态的安全文化。例如,笔者曾给一家化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做安全领导力培训。期间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企业的总经理问笔者,觉得他们的安全文化氛围怎么样?笔者先是肯定了这家企业物态的安全文化氛围,然后提出观察一下在食堂里进出人员的安全行为如何。结果发现,有近1/4 的人走路看手机。虽然墙上也有贴“小心摔倒”“不做低头族”之类的安全提示,但效果一般,有些高层管理者走路也看手机。问题不在有没有安全提示,而在于领导的行为是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所谓安全文化的形成可以概括成9 个字: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员工首先是看领导怎么做,然后跟着做,最后都形成习惯了。

要评估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全面地、科学地调研、访谈、现场观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调的是,前述7 个方面是指短时间内、快速感知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的方式,可作为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参考。

猜你喜欢

宣传栏标杆价值观
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我的价值观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巧安 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