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探索

2021-04-15吴志岭朱丽晶

劳动保护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练救援队伍

文/吴志岭 图/本刊记者 朱丽晶

近年来,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加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安全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社会风险增多,灾害事故救援呈现出突发性强、救援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易发生次生灾害等特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迫在眉睫。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近年来,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加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安全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全国共建成矿山(隧道)、危化及其他生产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930 余支,约7 万人,他们在隐患排查、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事故救援中发挥了专业技术优势和重要作用,为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失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效应明显,社会风险增多,生产领域的安全风险凸显,灾害事故救援呈现出突发性强、救援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易发生次生灾害等特点。2020 年,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累计参加事故救援1 383 次,抢救1 517 人;参加防汛救灾行动1 439 次,抢救128 人;提供专业安全技术服务3 万7 563 次;开展疫情防控1 万7 702 次;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火灾25.2 万起,死亡1 183 人,受伤775 人;共接警出动128.4 万起,是建国以来任务量第二多的年份。

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重大事故灾害频发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同时,也显现出应急力量体系不完善、布局不均衡,应急准备不充分,实战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需完善、强化和提升。建设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作风过硬,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动得快、打得赢,成建制、模块化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实战能力整体提升、应急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专业优势特别突出、应急救援效能显著增强,构建完善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对营造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良好社会环境,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公共安全网具有重要的时代发展意义。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问题与发展方向

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面临的突出问题

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一直以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以应急预案为牵引,以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为抓手,以提升救援处置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实训演练宣教手段工具作用,强化队伍实训演练经常性广泛开展。历经多年发展,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效明显。同时,对检验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提高救援能力、提升公众应急意识、推动应急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受管理体系机制、企业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制化体系化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不规范、不统一,实战能力还不够强等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等法规标准支撑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办法等。规范化教育培训体系没有形成,缺乏规划及相关保障制度规范,缺少建设标准等。基础性教育培训条件欠缺,可用于实训的教材短缺、实训师资力量不足等,缺乏与教育培训相配套的激励和监督考评机制措施等。训练管理不规范、建制编制参差不齐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困难,影响制约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形势所需、任务所求,是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务必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专业队职能定位,突出加强矿山、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立足抢大险、救大灾,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充分发挥人员装备和行业领域技术优势和专业力量作用,坚持底线思维,下好教育培训先手棋、打好救援处置主动仗。

要规范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机制体系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法规标准、人才培养保障、教育培训监督考评、救援指挥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机制,切实增强风险防范、应急准备和专业处置等突发事故灾害综合应对能力。

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拓展专业教育培训模式和条件

依托国家危险化学品和矿山实训演练基地建设条件,着力推进以岗位为主体的指挥员能力达标培训。积极开展以行业专业领域为主体的全流程职业技术、现场处置和指挥协调等再教育培训实训。综合运用实战演练、技能竞赛、技术研讨、智能模拟教学等形式,全面深化教育培训成效,切实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

要指导完成危险化学品、矿山(隧道)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岗位培训;推动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基地、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和军队训练条件共享机制;推进国家级基地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强化应对多种事故灾害综合性演练;参照国际矿山竞赛模式,主动对接国外一流救援队伍,促进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要打造专业应急救援员综合能力提升阵地,积极协调应急管理部内院校及社会专业对口院校开展共建共育活动。研究推进专业对口院校在危险化学品、矿山基地设立函授站和大学生实习基地,支持共同开展学历教育合作,建好专业应急救援员能力提升阵地,为一线应急救援队伍指战员赋能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

要健全完善网上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应急管理部大数据建设,依托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网络教育培训专栏,健全网上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人员装备训练考核等信息系统,实现与指挥调度平台互联互通、共建共用共享,为开展网上教育培训奠定基础。

推进国家级实训演练基地训练条件建设

要研究建立国家直属实训演练基地暨国家特种专业应急救援队。明确直属实训演练基地和国家特种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固根基、破难题、补短板,抓经常、提能力、求创新,成建制、树标杆、展形象”的建设发展思路,突出安全生产行业领域专业性特点任务需求,整合利用优势训练资源条件,建强配足专项业务骨干、高精尖及大型特种专业装备设施,赋予其教育培训、实训演练和特种专业救援等功能,着力打造一支能够发挥关键专业技术作用,充分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国家特种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切实发挥专业“拳头”力量作用。

充分发挥现有矿山、危险化学品实训演练基地功能作用,以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为根本指导,健全完善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专业培训、实训演练、救援队伍评级、技术研究、新装备检测实验、职业技术鉴定、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

持续升级完善实训演练功能设施条件。突出专业领域作用特点,健全完善危险化学品专业洗消、油气泄漏封堵、有限空间救援、井下火灾、矿井排水和矿井地面钻探等专业实训科目内容。拓展水域、隧道及地震灾害等专业领域救援实训功能。创新实践“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救援实训新形式,广泛开展无人机侦察,机器人灭火及救援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等实训科目。增设消防员、应急救援员、医疗救护和心理疏导等专业岗位培训内容。更好地满足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实战化、多元化、个性化应急救援实训需求。

构建专业应急救援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要结合有关标准规范及应急救援员考核认证标准,按照职能定位、内容设计、方式选择、评估优化等流程,集应急救援各领域专家学者之长,分行业领域、分专业工种分别设计和开发具有前沿性、实践性、针对性的系列培训教材,规范制定专业洗消、堵漏、大型油罐灭火、破拆支护,以及应对井下瓦斯突出、着火爆炸、透水冒顶片帮重大矿山事故灾难等培训课程设计及教材,逐步形成“初、中、高(专家)”级相配套的系列专业培训教材库,全面充实培训资源。

要配套制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训练考核指南。尽快出台《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评定培训教材》《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大纲及考核规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准备工作方案编制指南》《国家安全生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地震灾害实训演练指南》《大型原油储罐火灾事故训练指南》,以及矿山救护队专业训练考核指南等训练教材,健全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开展国家安全生产专业教官建设工程

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师资库,组织指导国家级基地开展“百名教官骨干建设工程”。按照“专家讲师、专业教官、驻队教员”3 级建设目标,通过外部聘用、企业选拔、内部培养等方式,聘用签约一批国内应急救援领域一流专家,选拔录用一批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培养选配一批具备实战和带队经验丰富的应急救援一线优秀指挥员,深化国家级基地师资力量储备,全面充实国家级基地培训师资力量。

探索实训演练教学力量保障机制。研究起草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教官评选标准及管理办法,制定应急救援专业教官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国家级基地实训师资团队建设,为应急救援及实训演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建立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要尽快出台《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理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和教育训练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与专业应急救援员相挂钩的教育培训体系。要通过实地验收和现场交叉检查等方法,进一步理清国家级实训演练基地教育训练条件能力现状,及时掌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值班值守和担负的重点任务,以及教育训练制度落实及开展大型装备训练应用情况,为推进队伍建制化、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开展和专业能力提升创造基本保障条件。

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指战员教育培训学分管理制度。逐步引进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全面记录专业应急救援指战员成长路线,指导培训课程体系优化升级。研究完善保障体系和管理模式,全面促进专业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建立体系化教育培训运营体系。

要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奖励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应急管理系统奖励暂行规定》。研究起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奖励实施细则办法,以考评和职业技能竞赛为手段,深化教育培训成果和救援能力考评评估,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奖励激励机制,细化完善评功评奖组织程序方法和内容。规范教育训练考评和事故灾害救援评估,总结教育培训成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手段方法措施,持续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开展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达标评定

起草制订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编制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研究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双重管理机制,探索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和能力评定。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制定考核能力评定实施细则。研究推进能力达标评定,规范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编制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分级建队体制。

探索开展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能力考评。要结合专业应急救援员考评认证工作,研究建立分级考评机制,制定指挥员分级培训认定规范措施等,试行开展指挥员逐级培训考评认定。

探索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分级分类建档

研究制定专业应急救援人员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细则。从培训组织、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层面出台制度规范,全面优化培训运营体系,形成覆盖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课程设计、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的体系化培训运营系统。

探索实施教育培训分级分类建档。要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着力开展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分级培训轮训,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指挥员、技术人员和一般战斗人员教育培训档案。

推进专业应急救援员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应急救援员(2019)》(职业编码: 3-02-03-08,以下简称《标准》)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共同颁布。为规范专业应急救援人员从业行为,健全完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职业鉴定依据,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向。

建立健全专家评审鉴定组织机制,开展专业应急救援员常态化培训鉴定。要以国家矿山、危化实训演练基地为基础,按照职业鉴定工作场所要求,分阶段、分区域、有重点地完善职业鉴定场所基础设施设备功能,为建立完善职业鉴定所站奠定基础。要专门建立职业鉴定教材题库,以《标准》为依据,并按照其相关内容和权重表要求共同建设分级理论和实操题库,做好教材、讲义、在线课程和题库系统建设。要完善专业应急救援员师资、考评员队伍建设。会同部有关单位选拔一批有培训经验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并通过培训考核,加快师资、考评员队伍培养,健全充实应急救援员师资考评员备选队伍。

要探索建立专业应急救援员职业教育培训考核模式。建立健全“互联网+职业鉴定培训考核”体系。要结合矿山、危化专业救援队伍工作模式及技能要求建创一批试点单位,先行开展五级、四级专业应急救援员教育培训及鉴定。积极探索出一套既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阶梯式职业技能水平进阶培训考核鉴定的要求,又能满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部分资深队员跨阶式取证现实需求的多等级并行培训,探索建立职业鉴定新路子、新方法、新模式。

要编制专业应急救援队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细则,推动专业应急救援员培训和鉴定工作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展开,要规范组织实施程序和内容,摸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底数,特别是技术人员、指挥人员编制数量等,本着“应取尽取”的原则,分阶段、分区域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全面铺开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并择优开展晋级培训和鉴定。

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措施,研究探索保障性政策措施。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应急管理部对企业专业队伍人才建设工作要求整体部署,研究落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才建设保障性政策,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培训师、考评员、督导员队伍,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形成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要面向全国生产企业和社会,开展社会常态化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健全专家评审鉴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保障。进一步扩大专业应急救援员教育培训工作面,推进开展企业、专业技工院校教育培训及鉴定工作,全面推动全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演练救援队伍
首次演练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未雨绸缪演练忙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