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空间意识探究

2021-04-15刘恒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1期
关键词:叙事学

【摘要】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Михаил Булгаков)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是俄罗斯艺术文化的顶峰现象。布尔加科夫的作品充满“时空感”,并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空间不再只是作为小说的环境背景,空间转换能推动叙事的进程,更体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冲突。本文运用空间叙事学理论,以小说《不祥的蛋》(Роковые яйца)为切入点,分析作者的空间意识与小说中存在的叙事空间特色,解构布尔加科夫创作中自觉的二元对立空间现象与暗藏在小说中的莫斯科城市发展。

【关键词】《不祥的蛋》  空间意识  叙事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138-02

1945年,英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在《西旺尼评论》(《Sewanee Review》)发表《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Spatial Form in Modern Literature》),首次提出了“小说空间形式”理论来探讨小说中叙事学空间的多重意义。自空间形式概念发表以来,小说中的空间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这打破了传统小说批评理论中的以时间叙事为中心的范式。小说内部中的空间化转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了人物心理世界的变化,并隐喻了故事的主题,空间不再只是小说的背景,而成为了一种叙事手段,空间意识的架构继而成為叙事学逻辑理论的基点之一。下面我们将采用叙事学空间理论来分析布尔加科夫的小说《不祥的蛋》中的空间艺术性与作家创作中的空间意识。

一、二元对立空间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曾提出著名的二元对立理论,他认为个体意义是由对立面来体现的,只有通过研究个体间的对立与差别的辩证关系,才能找出同一系统中的的内部联系。后美国学者爱德华·索亚(Edward Soja)的提出了两种空间认识形式,即第一空间为物质性的地方,源于空间的具体形式和空间之间的物质性,第二空间为想象的地方,源于人类对空间性的探索与认知。而布尔加科夫的二元对立空间与索亚的空间理论并不完全相同,布尔加科夫往往会创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空间,两个主体空间的关系变化成为叙事焦点。如《白卫军》(Белая гвардия)中的欢乐祥和的图尔宾公寓与国内战争时期的混乱不堪的基辅,《魔障》(Дьяволиада)中自由舒缓的“火柴中基”(火柴材料中心基地)与官僚主义盛行的克洛特夫办公室、总账室,《不祥的蛋》中的潜心科研的动物研究所与充斥粗暴指令的罗克养鸡场,《狗心》(《Собачье сердце》)中的菲利波维奇手术室与粗暴狂怒的公寓委员会。弗兰克曾说过:“并置指在文本中并列地放置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这样一小一大两种主体空间并置,突破了叙事的时间流,在空间上把事件与场景并列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所以,布尔加科夫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令人着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文学创作中,布尔加科夫并非采取传统的静态直线型叙事方式,而是偏爱空间的转换,并置与冲突。作家创作中强烈的空间意识使得小说推进极具镜头感,充满蒙太奇色彩。

布尔加科夫之所以有着浓厚的二元对立空间意识,如此强调空间结构的分布,与其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习惯于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特点移进自己的艺术世界。从学界对布尔加科夫生平资料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布尔加科夫的青少年时代是无比幸福且充满温暖的。与布尔加科夫日后贫穷且不遇的大城市莫斯科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二元对立空间意识中,小空间的平静安稳代表着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大空间的混乱与不安代表着痛苦的莫斯科生活。

二、《不祥的蛋》中的空间意识

小说《不祥的蛋》中的二元空间转换尤为明显,动物学家佩尔西克夫教授在赫尔岑大街的研究所(小空间)埋头研究,发现了一种能令动物迅速繁殖变大的“红色生命之光”, 场长罗克为了复苏鸡瘟肆虐过的养殖业,阴差阳错下,在养鸡场(大场景)误置了错误的蛇蛋,最后引起了一场巨大的爬行动物入侵莫斯科(大场景)灾难。最后,失去理智愤怒的人们把灾难原因归咎于科学家佩尔西克夫,最后教授被乱棍打死于研究所(小场景)中。佩尔西克夫教授的小空间内,教授发现了“生命之光”,同时大空间莫斯科发生在鸡瘟,俄罗斯养殖业遭受灭顶打击,媒体对”红色之光“大肆炒作引起了轩然大波,场长罗克强行带走了红光装置,突发事件使得大小空间的藩篱被打破,最后实验室被砸毁,教授惨死,而”红光“再也不能被研究出来,象征着小空间(理想世界)消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ael Foucault)曾在巴黎建筑研究会上演讲《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Texts\Contexts of other space),福柯提出了著名的“异托邦“(heterotopias)空间理论,异托邦是与现实完全对立的地方,与乌托邦相反的空间,乌托邦往往代表着空想主义,是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而异托邦仿佛像一面镜子,它建构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链接。布尔加科夫的二元对立空间,一定程度上也是异托邦的体现,小空间是乌托邦,小说的主人公在小场景中享受生活,掌控自我,佩尔西克夫教授在异托邦(动物研究所)里潜心研究,打趣学生,与助手彼得·伊凡诺夫开玩笑,他可以在乌托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世界。但小场景依旧不能脱离大环境而存在,乌托邦是一种非真实的虚拟场所,最终会因某一时间而引发冲突打破平衡,被代表着真实存在的异托邦所吞并,最终实验室和仪器被砸毁,教授惨死于乱棍之下。

小说的整体空间背景在1919至1929年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布尔加科夫塑造的空间和人物再现了当时莫斯科的历史和日常,地区莫斯科城市在布尔加科夫的描述下,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其中包括三个主要阶段:1.完全衰落期(国内战争后的凋敝)。小说第一章《佩尔西克夫教授的近况》中,佩尔西克夫教授的房间被收掉了三个,尼基塔大街改名为赫尔岑大街,公寓上的大钟不走了,这些事件的发生暗示佩尔西柯夫教授有序的生活被打乱。而动物研究所的动物死亡,佩尔西克夫教授也同样感染肺炎,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塑造的空间联系形成了一种相互平衡的系统,其要素(家庭环境,被研究的生物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而这些场景空间化的发生也象征着莫斯科城市的衰落。2.复苏时期(战后的恢复)。小说的第二章《彩色涡形光》中动物研究所重新装修,莫斯科城市建设迅速开展,新修建的城市公寓缓解了住房危机问题,重新捕获的蟾蜍,这里象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复苏的开始。3.动荡时期(暴风雨般的繁荣)。小说第八章《农场事件》罗克在“红光国营养鸡场”放置蛇蛋,凶猛的蟒蛇在莫斯科市区肆虐,这里暗示了莫斯科城市的动荡时期。但在第十二章《寒神飞车到来》中最后的八月寒潮,爬行动物死于一夜,莫斯科又恢复了往常的繁荣,象征着莫斯科城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布尔加科夫创作的巨大网络中的各种事件,互为关联,描绘出了莫斯科宏观的图景,我们需要用整体感观去感受作家塑造的空间形式。

弗兰克的空间叙事理论将空间分为小说的物理空间,读者的心理空间,与文本的叙述空间。小说中暗藏的莫斯科城市变化为小说的物理空间,也是宏观的环境空间。而随着物理空间的变化,小说中的人物心理空间也随之改变。“这是佩尔西科夫一生中一个美妙的夏天。有时他会轻声而又满意地嘻嘻笑着,搓着双手。”研究所的焕然一新,公寓的重建使佩尔西克夫教授轻松愉快。“佩尔西科夫气得发抖,愤愤地对机械人说,您看这事该怎么说?我要控告他!”大街上无良媒体对教授的穷追不舍,使得教授愤怒异常。“七月的黄昏降临,灰暗的夜色笼罩研究所,顺着走廊弥漫。实验室传出单调的脚步声——佩尔西科夫没开灯,在偌大的房间里来回踱步。”罗克搬走红光仪器后,佩尔西克夫教授像失去了玩具的孩子。

“要是莫斯科人全疯了,我能逃哪儿去。请您别叫。这和我有什么相干。”特维尔大街上人们如潮水般游行欲打死教授,佩尔西克夫教授只得无奈地发出与我何干的叹息。随着空间的变化,大小空间的冲突,我们也看到了人物内心意识的微妙流转,教授的心理从欣喜到愤怒,从痛苦再到无奈,暗示了作家理想空间的破灭。

三、结语

布尔加科夫运用纯熟的空间写作手法创作的《不祥的蛋》,一经发表便大获成功,自出版五年后,多次再版,依然是布尔加科夫最受欢迎的小说。布尔加科夫的二元空间对立意识使得作品叙事不再枯燥单调,摆脱线性叙事,通过大小场景的并置与冲突,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从空间视角看,佩尔西克夫教授不是他人,正代表著布尔加科夫内心理想的俄罗斯社会知识分子,而“异托邦”动物研究所是一定程度上是作家虚拟的封闭精神空间,暗藏在小说脉络中的莫斯科城市发展是布尔加科夫对俄罗斯重生的期盼。我们不妨多关注作家创造的心理空间和想象空间,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打破时间流,重视每个场景变化带来的戏剧冲突,多维度的再现作家内心深处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1]孔朝晖.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空间意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米·布尔加科夫著,曹国维译.不祥的蛋[M].漓江出版社,2018.

[3]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J].文教资料,2012.

[4]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玛丽埃塔·丘达科娃著,李晓萌等译.《布尔加科夫传》[M].中央编译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刘恒,男,莫斯科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叙事学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叙事学角度下的《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研究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讯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讯
西方与中国:叙事学本土化反思
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