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三个课堂”应用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2021-04-15陈明珠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教育现代化应用策略

陈明珠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背景与新课程改革等教育新形势的不断发展,要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发展更加公平高效的教育为宗旨的教育网络。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在课堂当中的应用,不断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与教研模式的改进措施。教育作为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依托,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加强“三个课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三个课堂  教育现代化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28-02

1.引言

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教育部对于“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以及“名校网络课堂”这“三个课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课堂”的提出与实施主要用于解决不同地区所面临的教育问题,要争取在2022年健全关于“三个课堂”的有效机制,实现在广大中小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学校要提高办学水平、深化办学理念,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拉近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从多方入手推动教育现代化。

2.加强“三个课堂”应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现状

2.1“三个课堂”实施见效慢且不够普及

由于地区与不同学校教育水平差异较大,且“三个课堂”的实施需要在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开展。偏远地区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无法与资源丰富城市相比,开展“三个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阻力较大。不同地区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与学生水平都存在不同之处,还需要与新的教学模式慢慢磨合。除此之外,不同地区学校的运行机制与考核激励还不够完善,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三个课堂”的活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三个课堂”实施见效比较慢且不够普及。

2.2教师在“三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疏于对学生引导

“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由来已久,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感到无所适从。在教师讲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往往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课堂效果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与“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磨合期间,教师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之前存在的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依然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阻碍。

3.加强“三个课堂”应用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策略

3.1融合互联网技术展开教学,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三个课堂”新型教育模式依托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背景,农村学校教学基础薄弱且师资较为紧缺,对于国家规定的课程难免存在无法达标的情况,由此“专递课堂”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互联网技术按照教学进度所推送的适合学生水平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其他地区的学生同步开课或上课。在“三个课堂”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执教水平,在传统课堂当中融合互联网技术展开教学,学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这样一来,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拉近与城市之间的教学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教师在“专递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教学进度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并进行播放。在对本课学习的知识重难点讲解完毕之后,可以板书对例题进行分析。在这之后可以为学生在互联网中寻找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课上学过的知识并锻炼学生能否将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优秀教师的沟通,共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课堂效率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自己上课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方便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观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专递课堂”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对于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教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3.2建立網络教研共同体,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素质

“名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部分教师身上存在教学能力不达标、专业知识储备量少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依托信息化技术下的“互联网+”,可以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以供各地的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并且不同地区的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效应能够得以发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可以实现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让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共享,以促进各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的进步与长远发展。这样一来能够很好地拉近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以及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进而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三个课堂”的应用。

例如,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组建各地教师交流群,共同进行磨课研究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共享,在讲到同一节课程内容的时候,其他地区的教师可以为班内学生放映,在学生进行观看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吸收知识。“名师课堂”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教师结构存在的矛盾,实现了教学方面的合理化与教育的优化管理。教师在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时,能够学习到与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孕育下的“名师课堂”进行不同地区的资源共享,能够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素质。

3.3推进“名校网络课堂”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各个地区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教师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要坚持习近平新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提高开展“名校网络课堂”的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下的“名校网络课堂”有效地缩小各地区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满足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教师要不断增强“名校网络课堂”在课程中的应用,切实将教研要求落实到教学当中。增加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不能只是自己占据课堂,要让学生多多发言。

例如,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在线课堂等形式与所对接的学校进行课程同步与科目时间同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弥补不同学校之间的薄弱学科,实现共享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各个学校之间可能在校本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首先要统一授课的内容以便于教师讲课,其次不同教师的教课方式也会不一样,在讲课之前教师要共同对教科书进行教学内容的研修,以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与把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大纲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名校网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保证教学的质量。比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就是要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巩固基础。教师不能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抱有歧视的态度,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避免出现跟不上教师讲课进度的情况,在课下要做好相应的复习,以免因遗忘重要知识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无效学习。

3.4教师自身充实知识量,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固守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愿意做出转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探索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人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要不断适应“三个课堂”的应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探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速度,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手段,但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变动。

例如,在教师进行讲课的时候,可以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经常进行交流,共同研究“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每堂课的教育记录方便研究。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反复观看并进行增减,以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不适应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教师举手示意,方便教师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这样一来,依托“三个课堂”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層次的学生教学困难,有效地提高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团队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之下能够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学科知识素养。面对“三个课堂”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不能感到恐惧,这既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一项考验,也是新时代下教师的给予,教师要牢牢把握并正确认识其带来的好处。

4.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之下,加强“三个课堂”应用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义重大。教育作为兴国强国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能否通过改革提升成效是备受关注的。国家、地区与学校多方多措并举,促进各地之间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推动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地区的教师和学生要不断与“三个课堂”进行磨合,在国家给予的多方保障下实现传统课堂的转变并保证课堂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顾月华.全纳融合,加快推进江苏特殊教育现代化[J].现代特殊教育,2021(17):4-6.

[2]路宝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6):17-20.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教育现代化应用策略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与三个课堂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面向教育现代化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
教育现代化视野下中西方师道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