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改革探析

2021-04-15董静美肖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媒体改革教学

董静美 肖潇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媒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媒行业需要更多优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新媒体的出现对于高校来说,机遇与挑战并行,高校教学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夯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基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新改革。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08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融媒体背景下广电行业的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B028

融媒体并非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种理念,它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最佳,为受众提供最便利、最优质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渠道日趋多元化,社会对播音主持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AI主播的出现,同样也让传媒人深度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传媒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播音主持是否会被智能系统替代?

当代的播音员、主持人仅仅具备播报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掘自己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寻找自己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闪光点,丰富知识储备,做文化型播音员、主持人。如今,社会急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但大多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各大媒体的需要。各大高校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对接社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文章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

新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微信、今日头条、网易、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这些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推送信息,更精准、快速地为受众服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等方向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平台为了增加阅读量,大多会采取同一平台多账号推送内容或者同一内容不同平台推送的方法,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往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受众接收信息较为被动,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融媒体时代则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也正因如此,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人工智能的运用、AI主播的出现,使人类不用耽于一些简单的播报工作,但人工智能、AI主播毕竟与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不同,人能够独立思考,面对突发情况能够灵活调整,发表一些新奇的见解。人类一旦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就会被智能时代淘汰。因此,这也警醒融媒体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高校任务很重,要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极为不易。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要避免狭隘主义,应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出优雅博学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二、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

伴随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也在不断增加,其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有的高校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而聘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虽然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其实践能力不足;也有高校会聘请一些电台或者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担任教师,虽然其实践能力很强,但却缺乏一定的教授能力和理论知识[1]。

教师是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其没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该高校便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要。

新媒体的出现,为一些师资力量较弱的高校提供了机会,其可以通过互联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引用中国传媒大学教师的网络课程进行穿插教学,为学生的课堂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引用一定要恰当,否则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变成一堂坐在教室里的网课。部分高校教师一味宣读课本文章,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课堂枯燥乏味。

因此,高校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文化型播音员、主持人。

(二)理论与实践

在如今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積淀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AI主播的出现也告诫我们目前并不缺乏念稿的播音员、主持人,缺乏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强的主持人、播音员。

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模式侧重于理论学习,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高校毕业生不能在毕业之后很好地对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理论学习是成为优质播音员、主持人的前提和基础。临场应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必须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提升。

据了解,目前高校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办的实践活动较少,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为我所用。多数高校将实践课程设置在了第四学年,学生在前三学年很少有合适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水平。同时,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赛事较少,学生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舞台展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临场应变能力。因此高校如果能在每一学年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大型赛事,学生的专业素质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年提升。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也并不局限于电台、电视台,诸多自媒体的发展也给众多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岗位。

如今,大多高校开设的课程未涉及新媒体方向的内容,应当培养出更多站在时代前沿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融媒体时代需要的是具有渊博学识、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具有自己独特风格、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以晚会主持为例,现在的主持并非是以往的节目报幕,主持词的书写更多突出创新、顺其自然、顺理成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

如今高校在教学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学生搭建了更好的实践平台,同时高校也可以运用新媒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各大平台上,提前感受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样态,充分锻炼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电台、电视台等。

三、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一)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适应融媒体大环境,高校学生不应仅仅掌握采编播,而应当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当集记者、主持、编导、策划、运营、剪辑、出版等才能于一身。一专多能的重点在一专,本专业学生应当狠抓基本功。高校的早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但部分高校的早功流于形式,高校应当严格监督学生的早功,让早功真正发挥作用,从流于形式向真抓实干的训练转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学习多方面的技能,则会让其如虎添翼。

高校教学注重一专的同时也要注重多能。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电视台里的节目播报员和主持人,另一种是外采记者。后者相较于前者,更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外出采访要求记者具有独立的采访拍摄能力,同时还要求其具备使用摄像机的能力和后期剪辑能力,最终能独立完成采访任务[2]。

如今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增多,并非以往单一的媒体模式,同时获取信息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调查显示,大多数受众倾向于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而新媒体平台中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传播者。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更应当具备采编播等多方面的能力,满足跨界的不同需求。

高校的课程除了设置专业课之外,也应当设置与编导、策划、剪辑、运营相关的课程,例如音视频剪辑、节目包装与策划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团队辩论、赏析经典节目等方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即兴语言表达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的需要,真正在“以播为主”的基础上实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一专多能。

(二)内容为王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不但要有创新和新颖的包装,更重要的是节目的内容要能真正吸引受众,如果不能在内容建设上做足功课,那么这档节目很难成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亦是如此,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说出更丰富的内容,讲出更多受众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内容。播音员、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形象代言人,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的桥梁,责任重大。融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要求,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杰出的创新能力,实现言之有物与言之有理的结合。如今的许多主持人,如撒贝宁、杨澜等,他们不是科班出身,却成为播音主持行业的佼佼者,说明这个行业以内容为王。同时,需注意不同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致,这启发高校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真正与时代接轨。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通过艺考进入高校,因此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学识渊博、临场应变能力强的主持人是节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主持人知识匮乏,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灵活调整、表达自己的见解,就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也就无法出色地主持一档节目。

(三)创新性实践训练

高校课堂的实践方式大多是面对同班同学的即兴评述、模拟主持等,如果高校能将这些模拟变成现实,那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主持能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映客等直播平台进行实战演练[3]。小组或个人创作的作品,可以在教师指导后,将作品发布到互联网上,通过受众给予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能与融媒体时代的传媒行业有更多的接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高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网络节目,在观看的过程中随时暂停,邀请学生即兴串联主持,或者在观看新闻节目时邀请学生现场即兴评述,以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专业能力。针对学生的寒暑假实训,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进入当地电台或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在广播电视制作的大环境中学习、实践。实训结束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表现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留在电台或电视台继续工作,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减轻就业压力。

(四)个性化培养

如今,高校的播音主持课程大多是大课讲授理论知识,小课教授实践内容,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小课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也就很少,所以课堂的实践并不能够发挥最好的作用,也不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教授课程。统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风格的培养,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分课程,例如主持类、配音类、讲解类、直播类等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当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自我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接社会。例如如今的主播便可划分为才艺主播、游戏解说、带货直播等等,男生多倾向于游戏解说类主播,此类主播如今极其稀缺,同时又鱼龙混杂。一些游戏主播素质低下,急需更多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高校应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但也要多为学生开设专业課程,通过匹配相适应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解说能力,如此将会改善游戏解说行业的不正之风。高校在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基本功都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命门,足够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因此需在专业基本功训练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再寻求突破、力求创新。此外,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忘词、语句不流畅、紧张等问题,因此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专业主持人应当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扬长避短,充分发掘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强校企合作,培养能在毕业后成功对接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人才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提升创新能力和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临场应变能力,发掘自己的个性化主持风格,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对于传媒行业的变革要及时作出应对,了解各大媒体的动向,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优化教学队伍,增强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真正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质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凡康.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出路[J].科技传播,2019,11(17):151-152.

[2] 雷孙展.“以播为主、一专多能”视域下的电视台播音主持专业能力培育策略[J].传媒论坛,2018,1(1):41.

[3] 王钰.媒体融合时代现代化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J].传媒论坛,2021,4(22):4-6.

作者简介 董静美,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肖潇,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广播电视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融媒体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