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1-04-14李静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棒气球动手

李静雅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抽象、推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的数学素养。教师该如何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又怎样采取从局部到整体的“上挂下联”的教学对策?

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概念和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可假设六个人的身高,让学生得出最高身高、最低身高和平均身高。

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选题、编题、解题,教师适当提醒、点拨、完善,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钻研数学的良好习惯。

创新教学方法,讲好数学故事

正确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语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如教师可以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概念,运用数学语言。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时,教师可改编故事:三个小朋友分别拿着红、黄、蓝气球在公园游玩,小丽拿着红色气球,小玫不喜欢蓝色气球,大家猜一猜小玲拿着什么颜色的气球?类似这样的生活情景被改编成故事,增加了小学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改编故事,切忌简单问题复杂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中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究解决、交流分享”活动,力求实现教材的編排意图。同时,挖掘教材设计中的“做一做”内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展示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在二年级下册“用小棒摆正方形”的内容设置中,让学生提前准备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上课时分别摆正方形,小组讨论解决:每种方法能摆几个正方形?剩余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表达?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怎样?类似这样的动手实践环节,教材中设置了很多。

教师要结合教材,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在实践、探究、讨论、展示中学习数学知识,在组织学生动手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责编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小棒气球动手
巧移小棒
找气球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气球
动手动脑多快乐
共需多少根小棒?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