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本求源,向名著阅读更深处漫溯

2021-04-14蒋白鹭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唐僧原著孙悟空

蒋白鹭

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西游记》和《骆驼祥子》都是统编教材七年级的两本名著阅读。《西游记》本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不管是通过影视剧还是动漫画,学生多少都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相比,“祥子的三起三落”离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如何让学生深入文本,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感悟作品的主题,在设计阅读课的时候,都需要加以考虑。

这两本书,在体裁上都是小说,对于小说的阅读,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小说的三要素上,即人物、情节、环境。要让学生探索名著的内涵,进入民主阅读的“深水区”,对于这些要素的探究和把握是尤为重要的。

一、走进人物,发现细节

《西游記》和《骆驼祥子》两本书中,都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执教《西游记》名著导读课的时候,我特别让学生关注了“唐僧”这个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大家看《西游记》,首先会去探索“孙悟空”,常常会忽视唐僧这个人物。会觉得他优柔寡断,在师徒四人中,总是“拖后腿”的那一个。

但是实际来说,唐僧这个人物是师徒四人中唯一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在阅读课中,我通过真实的僧人玄奘的故事介绍,以及南宋就有了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介绍,它作为《西游记》的雏形,我让学生大致通过一些资料进行了解。同时还提到了《大唐西域记》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的地理史籍。这本书主要是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

可是这么重要的两本书,为什么却没有比《西游记》这本章回体小说更出名?《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一个人的“故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三个人的故事”,其中少了猪八戒。反而是《西游记》成为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呢?这和作者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分不开。但我也同时让学生了解,很多小说也基于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去创作。虽然它是神魔小说,充满了很多魔幻色彩,但是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确是真实的,我让学生分角色品读文章的内容。边读边关注主旨。

师:《西游记》虽然人和事充满了幻想色彩,但是感情很真实,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出示幻灯片第15回),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师徒二人的对话。只读对话,不读叙述文字。

师:看看这里的唐僧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软弱!怕死。

师:还怕饿、怕冷,对不对?哇,这样一个唐僧。所以,孙悟空都忍不住火了:“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不济”是什么意思?

生:没用。

师:对,“忒不济”就是“你太没用了!”动不动还“哭”,你看到没?有没有发现《西游记》里唐僧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情是什么啊?

生(齐大声):哭!念紧箍咒!

师:对,哭,念紧箍咒。念紧箍咒干嘛啊?

生:教训和控制孙悟空。

师:好坏不分,滥用权力,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是一遇到危险吧,他又只会哭,动不动就“我佛慈悲”“不可杀生”,可是一旦妖精杀来,他还是要依靠孙悟空的武力来保命。

……

师:徒弟被抓了,没人救了!再看下面的内容。“三藏在里面嘤嘤的哭”,并且自怨自艾,抱怨自己命不好,这个时候,孙悟空又来了,而且又说了一番智慧的话语:“师父莫恨水灾。《经》云:土乃五行之母,水乃五行之源。无土不生,无水不长。”又显得比唐僧怎么样啊?

生:智慧。理性。

师:对,孙悟空反过来要教导唐僧,点拨他。其实呢,孙悟空自己也掉泪,我们来看看——(略20回、86回)

……

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理解原本是悟空经常安慰八戒,但是到后来却是八戒反过来安慰他了,所以也许这就是我们觉得四个人的故事更感人的原因。在大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地彼此影响,互相关爱。唐僧虽然总是哭哭啼啼,没事喜欢念紧箍咒,可是他却是整个队伍的领导者,徒弟三人都想着分家,回自己原本的地方,但是只有唐僧有着信念,带领着三人一起去西天取经。

所以,在阅读指导课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无论读什么作品,看待一个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看待。不能只看到他的单面性,就判断他是好人或是坏人。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阅读任务,通过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书中的细节描写,比较孙悟空“三次离开”的异同。孙悟空的离开,有的是主动离开的,有的是被动离开的,这其中能看到他与唐僧的矛盾,也能看到他的一次次变化。通过书中原文对于他离开的原因、言行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文字中真正体会悟空的成长。

这样的阅读任务设计,都是希望可以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回归到人物,体会作者通过人物想表达的情感。

二、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骆驼祥子》较《西游记》来说,虽然都是小说,但是在语言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结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专题探究”中也提到的对于“京味儿”的品析,我在设计导读课的时候,借助着阅读卡,特别让学生注重品读《骆驼祥子》中带有“京味儿”特色的语言片段。

作品中不乏北京的地名、词汇、北京话,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大量的北京热门景点的描写,都突显了北京独具特色的景观,我让学生找一找书中以祥子的视角,带领着读者漫游在北京各处名胜古迹之中的句子或是片段,将其摘录出来。摘录完后,可以仔细品读,查阅相关资料,或是与去过北京的老师、同学讨论,是不是在书中这些地方都是真实存在的。这样一来,通过一本小说,哪怕是没有去过北京的南方学生,跟着书里提到的内容,也能对北京了解个大概。在老舍的笔下,凸显着浓重的地域特色,有着其小说独有的风格。

也正是这样真实的地名,真实的景观描写,让小说本身更具亲切感。

运用北京口语写作,也是老舍作品语言形式上的主要特色,他善于使用北京口语,来凸显笔下人物的性格。我让学生找找书中人物的语言,品析其中的意味。学生都能较快找到那些富有人物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对话:

“咱们俩的事,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等等,等我说明白了!”

她转过头来,冲着老头子:

“干脆说了吧,我已经有了,祥子的!他上哪儿我也上哪儿!你是把我给他呢?还是把我们俩一齐赶出去?听你一句话?”

虎妞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把最后的一招这么早就拿出来。刘四爷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了这步天地。但是,事已至此,他不能服軟,特别是在大家面前。“你真有脸往外说,我这个老脸都替你发烧!”他打了自己个嘴巴。“呸!好不要脸!”

这个片段是虎妞和刘四爷的对话,其中作者用了很多北京方言,学生很快能从中体会出虎妞泼辣、市侩气浓的性格特点。

不止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原著中对于北京的胡同文化,也进行了精彩的描写。相对比来看,上海的弄堂文化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基本没什么概念。北京的胡同文化,却有其独有的特质。现在在上海的孩子,基本独门独户,可是胡同四合院不一样,包括上海的弄堂,都是群居的习惯。关于虎妞怀孕、请产婆、难产、下葬,以及小福子的死亡等,在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窝蜂的来帮忙,印证了北京人群体性生活的特点。

通过品味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对话和片段,引导学生以“京味儿”创作特色为中心,整体把握《骆驼祥子》的写作风格和主旨。

三、跨媒介阅读,回归原著

统编版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有很多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早已是“读图时代”,学生更喜欢影视作品,对于漫画也是特别喜欢。然而真正经典的文学作品常常被忽视。

在《西游记》名著导读课中,我还涉及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跨媒介阅读,《大闹天宫》连环画和原著对比,指导学生学习作品的细节、侧面描写等,引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方法。使其领悟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感受其魅力。

我设计了对比《大闹天宫》章节的连环画、动画片和原著中对于次要人物、对战场面、结局等展现方式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再精细的影视作品或是漫画作品都无法完全表现出原著中所描写的细节:

比较连环画和原著“大闹天宫”的对战场景:

师:对战的场景,在书中非常的出彩,连环画中只有寥寥几笔,书中如何具体描写的?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师:“寒风飒飒,怪雾阴阴”是什么描写?

生:环境描写。

师:“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又在写什么?

生:对战时候的武器。

师小结:书中具体写了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对战的武器也详细描写。

师:紧接着战败了哪些人物都一一细数,有什么作用?

生:突出孙悟空的厉害,一个人能打好多个人。

师:连环画中出现了这么多吗?次要人物都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哪个更好?次要人物就不重要了吗?

生:原著好,次要人物能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形象。

就一些简单的片段,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影视作品或是连环画都没有原著描写的那么具体,对于环境和次要人物,影视作品和连环画由于受着篇幅的限制,所以不能一一展现。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感受到原著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特级教师李振村指出:名著进入教材,它的任务绝不是简单的学字、学句,它是一个诱饵,是一个引子,或若说是一个缝隙,要让学生通过这条缝隙,看到一个光亮的世界,进而去读原著。

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设计名著导读课的活动而去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学生也是看似热闹,资料查询了很多,可是实际回归到原著中,静下心来阅读的,又存在多少水分呢?要想真正做好整本书阅读,让阅读实实在在提高其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回归到原著中,溯本求源,这样才能探寻名著中更深层的“奥秘”。

(本文获第十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唐僧原著孙悟空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惹人喜爱
网络新词
减肥
雷伊大战孙悟空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