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要辩证看待“理”

2021-04-14朱莉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讲学僧人物理

朱莉清

《河中石兽》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课文。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重点在于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质疑和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辨能力,还要能从作者的寄托和情感出发,体会求真的思想内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一、《河中石兽》中“据理臆断”的三种举例

此文短小精悍,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结构主要围绕在河中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文章开篇介绍了事情的起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僧人们重修山寺,开始寻找十多年前沉入水中的两只石兽,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纷纷出言献策,组成了两反一正的例子来说明要全面看待问题,辩证看待“据理臆断”。

(一)僧人的方法

僧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推测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了下游,于是“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僧人单纯把石兽当成了一般的物品,而忽略了石兽过重,水不能将其冲于下游,由主观臆断推导出的方法自然是不可行的。“寻十余里”,可见僧人没有找到石兽之后并没有反思,而是固执地继续找下去,可见其思维方式迂腐。

(二)讲学家的方法

接下来出场的人,是一位“设帐寺中”,颇有知识和名望的讲学家,可谓是整篇文章的高潮。首先,他对僧人的推论发出不屑的嘲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后表示:“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两只石兽因为本身过重,会陷入河底的沙子里,而且越陷越深。

讲学家的认识比僧人似乎是更进一步,从“究物理”的角度来判断石兽的下落。僧众认识的水携物向下游漂,固然是一种物理,而讲学家认识到水能携木却不能携石,这是对水性认识的深化,并且因为同时认识到石头的重量和沙土的松软,得出石头深埋在河床中的结论,也是基于对物理的认识。但是他设帐讲学,缺乏实践经验,不明白石兽在水中时,水不能携石头向下游漂流时,其水的作用力依然存在。他得出的结论看上去比僧众要高明,其实还是比较浅薄的,看似“究物理”,但其实也是“臆断”。所以他的头头是道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他对僧人的不屑嘲笑更像是作者对讲学家的讽刺。

(三)老河兵的方法

老河兵的出场掀起了全篇的第二个高潮。老河兵有着丰富的水边生活经验,于是听到讲学家一本正经地错误分析时觉得好笑。他首先总结一般规律:“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然后进行详细分析:“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水的特性的确是顺流而下的,但水遇到坚重的石兽,在无法推动它的情况下,就会向回流去,由此产生一种回荡之力。而沙被这种回荡之力带动,这样就在石兽迎着水流的方向形成了一个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穴越来越大,最终使石兽倒掷在坎穴中,倒下的方向正好与水流的方向相反,如此循环往复,石头就不断前进,向上流移动。根据老河兵的方法,在河的上游找到了石兽。

二、《河中石兽》中的“求真”

(一)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的“求真”

僧人的问题在于不能结合事物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推论。讲学家与老河兵一样都注意到了石与沙的特点,但是他对知识和学习采用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态度。讲学家的“究物理”,的确关注了石兽自身的特点,但是却缺乏对石兽和水细微变化的探究。而老河兵的方法奏效,这说明只有具备某种特定的生活经验或阅历的人,才能对某些事物有所认识。

不论是只念佛的僧人还是空论物理的讲学家,他们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对一些事的认识无法全面而深入。《礼记·学记》中认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说明只了解事物表面的道理是远远不够,还要推究事物的细节,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境界。所以,在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不求甚解,要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而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的争论本身就从侧面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真知的渴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且作者讽刺讲学家一知半解而洋洋得意的态度,又从为人处世上教导读者对他人犯的错不应嘲笑,而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谦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二)老河兵“求真”方法的启示

虽然老河兵的推论在故事中得到了事实的证明,但这则笔记小说传播于网上时,曾遭到了许多人的反驳,对老河兵“求石兽”方式的真实性存在疑问。有人从沧州地处华北平原之冀中平原东部的冲积平原展开讨论,依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认为即便老河兵的推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可能会在上游的数里之外找到石兽。翻滚几次后,石兽受力面会趋于缓和,一般的情况,石兽的位置应该是在原地稍往上游的某个地方。且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间必定会被坚硬的基座或河流的弯道所阻。甚至还有人作了类似实验,证明石兽即使是向上游翻滚,也只能是低于河床以下。

究其出处,纪昀将《河中石兽》编在《阅微草堂笔记》的卷十六,命名为《姑妄听之二》,作者在卷首的“观弈道人自题”中说道:“以多得诸传闻也,遂采庄子之语名曰《姑妄听之》。”也就是说此篇多为传闻,有“姑且听听,不必信以为真”之意,所以对内容的真实性不必苛求。

在关于石獸所在位置的三种判断中,僧众以为在下游,讲学家认为深埋在原地,只有老河兵认为在上游。在这三个方向判断中,老河兵认为的上游是最出乎意料的。即使是在上游才找到,在数里之外这个距离也有些夸张。而正是这种基于判断的反常夸张才更加深刻地说明道理。

故事的记述若真若假,总揽此篇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定位,是借生动形象甚或“荒诞不经”的故事来阐明道理。作者通过三个不同回合,两反一正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关于求真的看法,旨在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

三、辩证看待“理”

作者借老河兵之口说出:“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代表了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常理。但是这种常理是否在任何类似情况下皆适用呢?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篇课文后的思考探究题二中有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在不同的情况下,类似故事中出现的“河中失石”,不是必然要到上游才能找到的。题目中有一句话:“对于课文,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也就是说作者是借故事来讲道理,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它里面的道理却是大家公认的。用老河兵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的口中说出这个道理,分析问题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同事物的特殊性,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

课文结尾处,作者表示:“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是不能“據理臆断”的。其中的“理”是什么呢?讲学家的“究物理”,将别人的观点一概视为谬误,结果其所谈的理,要比普通人认识到的更教条、更僵化。而他的话却更有貌似真理的欺骗性,危害有可能就更大,造成“众服为确论”的不良后果。“多”字,就可以延伸至各个方面了。类似于故事中所说的水中石兽的“常理”,在材料中就被推翻了。由于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有限,要深入分析材料中铁与石的区别、原址的地形水流情况,还是比较困难的。但足可见在不同的情境中,在地形、水流、泥沙、重量等变量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理”就是要辩证看待,要全面、具体、动态地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重要表现就在于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思维要灵活,懂得变通。要明白类似文中故事所描述的“夸张”成分是问题的次要方面,不必深究。在类似于故事的情况中,要为自己的结论保持一定开放性,对原因多加分析,不要急于下判断,也是辩证思维应该注意的。

四、结语

《河中石兽》是一篇笔记小说,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富有层次,带有明显的说理意图。本文从故事中三种“据理臆断”的方法入手,分析三种“求真”方法的得失以及作者对这三种方法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要辩证地看待“理”,全面、动态、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名教育出版社,2018.

[2]纪昀著,韩希明译.阅微草堂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武民鱼.《河中石兽》的传统文化内涵解读[J].语文建设,2018(29):55-56.

[4]杨家权.教学反思录——授《河中石兽》的一点启示[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398-399.

[5]史丽平.是“主观臆断”还是“据理臆断”——《河中石兽》意蕴辨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9):79.

[6]于世龙.一波三折,两笑传神——《河中石兽》教学价值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8(14):64.

[7]李明哲,苗琳.语文,也应该教真的东西——由《河中石兽》想到的(兼与连中国老师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2018(05):63-64.

[8]刘文华.貌合神离 远离“文心”——以《河中石兽》为例谈文言文教学之失[J].语文教学通讯,2014(14):36.

[9]许从多.河中石兽究竟在何处[J].语文教学之友,2016(07):37.

[10]刘秀银.在质疑、探疑、释疑中促思维发展[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11):35-37.

[11]徐志耀.“究物理”的思辨——《河中石兽》文本解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9):46-47.

(本文获第十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讲学僧人物理
留言板
银龄讲学
2019银铃讲学计划印发湖南拟招260人
白云深处
人生即修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
浅谈讲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