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教学促进初中古诗词学习的实践与探讨

2021-04-14陈卓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泰山景点古诗词

陈卓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对教学文本的有效学习,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养都有着重大意义。古诗词的有效学习,有赖于学生对古诗词文本进行充分的感知和理解,思考和感悟。古诗词和现代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学生学习存在巨大困难,有必要在教学中采取有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文本的有效学习。情境教学因其具有“形真”“情切”“寓理其中”等特点,[1]对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古代诗词三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为例,探讨以情境教学来促进古诗词文本学习的实施路径和办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2]。在古诗词教学中,因为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篇幅短小等特点,学生自然会对其感兴趣。但是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上难懂的内容,兴趣就会消退。如果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让学生产生相应的体验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的主动性。所教授的三首古诗,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果直接进入文本,学生就会因为畏难情绪的影响而兴趣消退。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三首作品都算是登临抒怀之作,这可以和时下比较时髦的旅游情境进行有效的链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了即将外出旅行,选择目标景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这一情境的过程中阅读诗歌。在阅读中思考“如果你要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地方作为目标景点?”这样的情境创设,因为贴近生活现实,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迅速到文本中去寻找自己选定景点的理由和依据,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寻找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到文本当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就可带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鉴赏和分析。

教学片段:

师:有人说,灵魂与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也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还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在表达着内心中对旅行的肯定和渴望。我想,大家也希望有机会到外面,听一听夏日的蝉鸣,看一看天边的流云,走一走先贤走过的道路。

(学生表现出兴奋)

师:我们今天就以旅行的方式,来完成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可选的景点有三处,分别是幽州台、泰山、飞来峰。请选择一个景点作为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其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个景点的风景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朗读一下这三首诗,感受一下不同景点的风景,然后确定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景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分享的时候,按照屏幕上的句式来表达。

(屏幕出示:我想选择    作为目标景点,因为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_______的景象)

生:我想选择泰山作为目标景点,因为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读出了泰山雄伟开阔的景象。

生:我想选幽州台,因为我读出了幽州台宽阔的景象。

师:你从哪句诗里读出来的?

生:我从“念天地之悠悠”中读出来的。

师:具体是哪个词呢?

生:“悠悠”,因为注释上说“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空间广大就是宽阔。

师:这位同学结合注释,读出了宽阔的景象。一般而言,我们不用宽阔来形容景象。有没有同学能给他换一个词语。

生:可以换为开阔,或者辽阔。

师:这位同学对语言很敏感,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欣赏风景。

……

从教学片段不难看出,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并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这充分说明,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辅助文本理解

古诗词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无论是对诗歌进行欣赏还是分析,都离不开深入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时空的阻隔,历史的变迁,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境遇、文化内容、社会制度等都有着巨大差异,所以现代人理解古诗词的文本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讲,知识不丰富,阅历还浅薄,理解起古诗词的内容就更加困难。如果能够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将文本内容与情境结合起来,用学生真实可感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能够取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望岳》一诗中,学生虽然能够从“一览众山小”这一句中,感受到作者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泰山的高峻,但是对“阴阳割昏晓”这一句具体的描绘,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创设一个类似于物理实验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割昏晓”也在极言泰山之高。

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拿一本书,竖在你的桌子靠窗的一侧,看一看你的桌面上是不是有一个阴影。你把你的书顺着你的桌子的侧面,向下移动一点,滞留一半在桌面上方,然后又慢慢提起来,观察阴影的变化。

生:阴影随着书露出桌面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生:书越高,阴影面积越大。

师:如果我们把书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宽,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光会被完全遮掉,靠里的一侧会变得阴暗。

师:另一侧呢?

生:还是亮的。

师:这就是杜甫的哪一句诗?

生:阴阳割昏晓。

生:“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也在表现泰山的高峻,因为泰山的两侧,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就是因为泰山太高了,拦住了太阳的光。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利用了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理解“阴阳割昏晓”一句在表现泰山的高峻。让学生结合实际的例子来进行类比思考,整个过程轻松自然,圓润从容,让学生不仅轻松理解,还能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稍作引导,让学生去理解《登飞来峰》中的“闻说鸡鸣见日升”描写的高峻和《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描写的广阔。

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文本中的描写性句子,能够带给学生直观感,从而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借助学生可感知的情境来辅助学生形成对文本正确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引导语言品析

语言品析是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古诗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语言是构成诗歌的基本材料,诗歌的情感、意蕴、思想、哲理等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当中。有效的语言品析,能够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当中,领略诗歌的精妙。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语文的美首先落在语言文字上,诗词的美不是刻意去解析的,而是在读中沿着文字的隧道走进思想的内核[3]。古诗词本身言简义丰,用语含蓄,更加需要对语言进行深入的品析。一切的语言活动,需要与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才有真实的意义。人总是借助于特殊的符号,包括物体、图形、印象和图式,构成语言活动的基础。客观的事物图象,对人的大脑作用而产生言语活动。言语的“发源地”其实是具体的情境,情境是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广阔而生动的场景。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析,对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古诗词的语言品析,往往会落脚在诗歌中用得精妙或有理解难度的字词上。比如,《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峻,还没有读出泰山的气势和力量,而泰山的气势和力量体现在“割”字当中。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用“割”字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析。

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品评诗歌语言的时候,可以用替换法来进行思考。假如我把“割”字换成“分”字,好不好。

(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不好)

师:我们再看一看,这个“割”字是什么词。

生:动词。

师:请你做一下“割”这个动作。

(生比划)

师:再做一下“分”这个动作。

(生比划)

师:两个动作有什么区别?

生:割需要的力量更大一点,动作也要快一些。

师:那么是“割昏晓”好,还是“分昏晓”好?

生:“割昏晓”好,这样更有力量。

生:更有气势。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割”字,创设了一个简单的表演情境,让学生体会“割”字所蕴含的力量和气势。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品析,感受到诗歌语言所蕴含的深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浓烈的情感,但是诗词在表达这些情感的时候,往往又是含蓄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情感共鸣,才能够真实地体会到作者蕴藏在诗句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是,初中生的情感阅历还很少,对于诗句所表达的男女感情,家国情怀,山河之叹是很难直观体会的。所以,需要在教学中,带给学生一些情感的体验,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登幽州台歌》中,作者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壮志难酬的忧愤,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是很难体会的,需要借助情境的创设,从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出了《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之情,能不能分析一下他的孤独之情是因何而起呢?

生:因为是一个人登上幽州台,所以感到孤独。

师:这位同学认为是因为身边无人陪伴而感到孤独。大家同意吗?

生:……

师:是不是觉得有点道理,却又觉得还不全面?

生:是的。

师:大家有这样的想法,说明大家已经开始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了。大家可以先设想一个这样的情境,你为班级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结果班主任不但不采纳,反而批评你,到后来班级被扣分,却对你大发雷霆,这时候,你的内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生:会觉得很委屈,很难过。

师:为什么委屈,为什么难过呢?

生:因为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可,自己想为班级做贡献的心愿未能实现。

师:那大家带着这种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心情,结合“古人”“来者”的意思,看看作者的孤独来自何处?

生:作者的孤独之情是源自于不被赏识,因为他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已经成为历史,后来的贤明君主还没有出现,所以他感觉到自己不被贤明君主赏识,而感受到孤独。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学生给班主任提建议而未被采纳的情境,类比诗人多次进谏而不被重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启发诱导,便能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创设情境,营造诵读气氛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所以每一节古诗词的课堂,都会对学生进行诵读方面的指导,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语感。语感其实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场景,选择自己的语气语调以及遣词造句的一种能力。因此,语感的形成,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训练。情境教学中进行诵读指导,可以实现以境激情,以情带读。在《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这三首诗中,流淌着浓烈的情感,同时诗歌的内容也很具情境性,所以可以作为很好的语感训练的素材。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才讲,去一个地方旅游,需要考虑这个地方的风景是不是吸引人。大家读完诗歌之后,觉得哪个地方的风景最吸引你?被幽州台吸引的同学有没有?

生:我被幽州台吸引了,因为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中,我读出来一种广阔悠远的感觉?

师:你读出了“广阔悠远”的感觉,那你能不能用诵读的方式,把这种广阔悠远的感觉展示出來呢?

生:我试一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师:不错,感谢你把这种广阔悠远的感觉带给大家。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种广阔悠远的感觉。前不见古人,起。

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让学生选择目标景点的情境铺垫下,让学生去发现诗句中的景物特点,并让学生用诵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感觉,让学生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诵读来表现,这就有效地把学生的理解和文本诵读结合起来,把语言和感受有效链接,达到训练语感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进行诵读,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诠释。同时,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实效性。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手段,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文本的有效学习,有着多方面的实践意义,值得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本文获第十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泰山景点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Where Empires Meet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猜诗词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