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字的争论

2021-04-14杨辉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利奥课文语文

杨辉

听过很多教师的优质课,结构清晰,环环相扣,学生的回答妙语连珠,教师的评价客观严谨,但只要问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场面就会变得有些尴尬。就像是看了一部套路电影,不管情节如何跌宕起伏,我们总能猜出最后的结局。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任课教师太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知识的拓展,而忽略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说到质疑能力,我想到了讲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抄写员》时的课堂。《小抄写员》讲的是小男孩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4个月里瞒着父亲在深夜坚持抄写签条的故事。虽然被父亲误解,他依然坚持着,最后父亲知道真相并原谅了他。

按照我们的教学惯例,学生在自读后要进行批注。正在大家奋笔疾书时,我看到坐在后排的李骁洲时而抓耳挠腮,时而眉头紧皱。我走到他的身边低声问道:“怎么了?”他指着书上的一段话,抬头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这个‘就字用得不准确。”我定睛细看,那是描写叙利奥产生帮助父亲抄写签条念头的段落:“12点钟一敲过,就听到椅子向后拖的声音。”我想了想,问孩子:“你觉得用哪个字更准确?”他不假思索地說:“我认为用‘才字更能突出父亲工作辛苦。因为心疼父亲,才有后来帮助父亲抄写签条的事!”

备课时,我没有注意到这个字,现在李骁洲突然提出来,且理由很充分,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是将这个问题放到课下再解决,还是现在解决?考虑之后,我决定让学生一起在课上讨论这个问题。刚开始,根本没有人支持李骁洲的观点,甚至还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语文书!选进教材里的内容怎么可能会出错?”但听了李骁洲有理有据的分析,支持他观点的同学越来越多。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在教室上演了。

正方认为用“就”字主要是说明时间,为下文叙利奥帮父亲抄写做出铺垫。反方认为用“才”字说明父亲工作辛苦,更激发了叙利奥帮助父亲的决心……大家讨论得如火如荼,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结合课文前面部分看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前两自然段已经介绍了叙利奥的家庭情况,包括父亲靠晚上抄写东西来贴补家用。那么,这时还有必要再来说明父亲工作辛苦吗?孩子们恍然大悟,这时候不用教师讲解,大家也明白用“就”字更合适。而最先提出问题的李骁洲不仅没尴尬,脸上还洋溢出了然的笑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设疑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但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字的争论,看似平淡无奇,却凸显出教育的智慧。学会放手,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学会放手,才能让课堂流光溢彩!

(责编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利奥课文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变形记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