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1-04-14王玉宝

考试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运用初中语文

王玉宝

摘 要: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教学模式,将之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欲望,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之中,用心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沉浸式教学;运用

一、 引言

阅读一直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且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沉浸理论主要指当人们在从事一项任务级别与其掌握技能相匹配的情况下,其往往会进入到一种沉浸状态,对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和任务入迷,且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就促使其得到一种忘我的心理体验。自该理论提出以来,一直在语言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过于单一

初中生对作家选择和作品内容存在一定的单一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于作品内容的选择,学生大都以兴趣为主,选择某一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有的学生只喜欢阅读抒情散文,有的學生只喜欢阅读言情小说,有的学生只喜欢阅读武侠小说,甚至有的学生沉迷网络文学;二是,对于作家的选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不论好坏,只要喜欢就会阅读,而这种单一的选择必然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有时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二)阅读的依赖性

初中生往往缺乏阅读自觉性,尤其是在阅读一些科普类、哲学类等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文章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只有当教师要求其去看这篇文章,且布置了一定的阅读任务后,学生才会强迫自己去阅读,这种具有极强功利性的阅读,是无法真正起到实效的。同时,若学生完全依赖教师来进行阅读,始终不去尝试,阅读、理解和感悟完全由教师“代劳”,那么其永远也无法感受到阅读的美妙。

(三)阅读的盲目性

初中生的阅读往往欠缺明确的目的,其不能辨别书的好坏优劣,不善于结合自身语文水平选择较为适宜的阅读材料,有的学生在书籍选择方面还存在跟风随大流的现象,即哪种书流行,大家在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甚至有少数学生热衷于阅读娱乐八卦刊物。这些情况让人堪忧,由于缺乏明确目的的引导,这种阅读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阅读的浮浅性

初中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注重故事情节是不是生动有趣,忽视了文章的文采、结构及修辞;其看书求快,只求生动的情节,忽视了深刻的理解;学生更喜欢阅读辞藻华丽的文章,不注意文章是否具备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这些都是阅读浮浅性的表现。同时,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一些名家名言、好词好句,并要求其能够背诵这些句子,然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较差,学生只是将教师的要求当作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此外,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够专注,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没有进入深层次的阅读,无法领悟到文字背后的美,这样的阅读毫无意义。

三、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沉浸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一)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沉浸式阅读

为能够让沉浸式阅读教学落实到位,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地指导,将学生作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加工者”,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够自我检查、纠正及评价。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带领学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目标和任务、完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合理安排时间等,以此来系统性和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即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阅读文章,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上,需指导学生将教师的授课内容、提问、启发与课堂练习、讨论结合在一起,教育学生应重视教材,不仅要认真练习,还应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练习;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积累,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名言名句、好词好句等摘抄下来,时时阅读、背诵,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储备。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阅读,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到艺术之美的熏陶,进而实现自主沉浸。

此外,在阅读选材方面,教师应注重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和推荐,具体包括:(1)有机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也就是将课外阅读作品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如在学习了鲁迅的文章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2)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外阅读是人类最为富裕的智慧,充满着个性的思想者对话,在课堂上教师可尝试将一些热评小说、优秀网络作品等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和评价,通过这种最接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来让学生实现自主沉浸;(3)兼顾趣味性。在选择课外阅读作品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待学生对某一类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以探索的方式对相关文章进行收集、阅读及分析,使学生沉浸其中后有所收获。

(二)创新语文阅读教材设计

第一,贴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人文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材设计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设计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图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加其想象空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句之美。如:在《十五夜望月》教学中,文章内容已很好地体现出了一种思乡怀人、别离思聚的情感,这时再配上一幅相宜的图画,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领悟这一情感。同时,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加上冗长的文章极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感,故而课文篇幅不适宜过长,且字体要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较为轻松的阅读整篇文章,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阅读之中。

第二,备课充分,深挖文章的潜在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文章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应当多多揣摩。”基于此,在初中阅读教材设计中,教师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对文章中的语言进行反复理解,自己也要沉浸到文章阅读之中,透彻地理解整篇文章,然后对教学课件进行科学设计。如:在《春》的阅读教学中,这篇文章大多是描述乡村的美景,而初中生由于生活环境原因,大多没有亲眼看过这些景色,无法产生美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在讲解到每一处乡村景色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或是视频,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运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