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探究
2021-04-14卢旭桃
卢旭桃
摘 要: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作为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具有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在校本课程改革中,逐步渗透本土文化内容,不仅可以深度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快素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同时,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民族认同感也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卓尼藏区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时,应立足于本地区民族文化在服饰、饮食、建筑、宗教、医学等方面的发展特征,在实践教学融合地区文化内涵,创新校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模式,搭建高效互动的文化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思想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教师队伍;明确目标;整合资源
一、 引言
基于地区教育产业发展特点与文化环境,创建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国家、地区以及学校三个层面,其中,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在课程体系搭建中起着创造性、引导性的作用。卓尼县处于甘南藏区,生产方式属于半农半牧模式,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在生活习惯、传统民俗、文化发展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在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方面,有着显著的文化优势。
二、 当前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课程改革认识存在偏差
在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校本课程在建设与实行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文化渗透角度出发,部分学校由于地区文化发展环境存在差异性,尤其是边远地区多元文化发展格局,对于校本课程的实际开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安排、评价体系等方面了解不深入。部分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就是开设一些活动课程或选修课程;有部分教师认为,实施校本课程,就是要教师自编教材。对校本课程教育体系的研究不透彻,存在认识偏差,使得文化教学改革工作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二)教师队伍课程开发的能力有待提升
现阶段,在校本课程的实际研发与推行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实践经验等,是影响边远农牧地区教育改革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行者,校本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有新的思想、信念、能力和热情,单靠行政命令无法完成。只有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结合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发挥学校的价值引领、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的功能。然而,从实践调查来看,校本课程的实施并没有真正把教师的课程专业发展纳入视野,无论是职前教师发展还是在职教师发展,对于校本课程体系的实际开发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经验有所欠缺,对甘南藏区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提升。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本土文化渗透性不强
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中,关于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包括技术观、政治观、文化观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观比较注重改革实施前的计划以及改革实施后的成果,而政治观和文化观则认为实施的性质是不能预设的。实质上,校本课程知识的构建不仅应结合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教育政策,同时,还应立足本地区的教育基础、人才培养需求、文化发展形势等,对学校文化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充分融合本土文化内涵,仅仅从技术层面来处理校本课程问题,往往流于形式,所谓的技术课程,只不过是装饰性的“花边”,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三、 优化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行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增加课程的文化适应性与针对性
在主流教育课程中,融入卓尼本土文化内容,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文化适应性,让学生在接受主流文化教育的同时,深化对乡土文化、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的内容应该把不同民族的文化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积极强调文化的主体性、相对性和互补性。通过校本课程的优化调整,让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得到正视,并为多元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基础。例如,学生通过对卓尼土司文化的学习,可以深刻了解到,卓尼土司沿袭五百多年,作为管辖地域最广、人口最多、影响最大的藏族土司,曾对当地乃至整个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本土文化传承融入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中来,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与家国意识。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
在卓尼地区推进多元校本课程改革,教师是重要的实行者。为此,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过程中,不仅应树立起现代教育认识,尊重多元文化传承地位,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逐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卓尼的文化环境、自然生态、历史发展等独具特色,教师应在深入掌握藏区民族文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卓尼的部分教师因为缺少对某一民族学生特有的文化、习惯等知识的储备,与不同民族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存在阻碍问题。通过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特别是边远农牧区少数民族价值体系、学习方式、交际方式等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增强文化素养,让教师从多元文化背景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并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
(三)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
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变化,推进了文化产业一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在多民族文化协同发展建设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校本教育,增强学生乡土情结、爱国思想,需要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贯彻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差异性的原则,以跨文化交往为目标,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沟通能力。在实际课程开发中,教师不仅应增进个人对自我和自己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如何适应大的社会环境,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培养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和尊重。通过鼓励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群体,尊重多元文化发展下不同民族、地區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所有学生具备跨文化的适应力。以卓尼土司文化发展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卓尼土司》电影、参观土司纪念馆,在了解藏区土司发展历史的同时,树立多元文化协调发展的认识观念。
四、 有效提升校本课程整体实施质效的对策
(一)基于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深度整合卓尼本土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