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教师,必须处理好六种关系
2021-04-14袁炳飞
袁炳飞
没有一所学校不希望教师优秀,没有一所学校不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但良好的办学条件与优秀教师的培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即并不是拥有良好办学条件就能培养出优秀教师群体,也并不是办学条件差就无法拥有高品质教师团队。透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想培养优秀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
处理好管理与领导的关系。要让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有赖于以人立人、文化育人,而这不仅需要管理,更需要领导。优秀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情、师意哪里来?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致力于这四要素的自觉修炼?领导是关键。这里的领导,指的是德、能、情、意四维上独具风范品格的师者,或曰先生。这样的领导在哪里?在教师的记忆里、阅读间、生活中,尤其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学校要发现、培育和树立优秀教师的榜样,校长与管理层要自觉成为全体教师的真正领导。领导者应当基于学校,超越学校,没有这种视野、心怀与格局,就难以真正处理好管理与领导的关系。
处理好达标与优秀的关系。我们的教师管理往往存在达标与优秀两种思维范式。达标思维强调教师日常工作与学习的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高度关注教师的响应与回应、完成与合格,如备课的规范与数量、教学反思的字数与次数、班队会的次数与记录等,整个考核评价体系趋向流水线产品的等级评价。而优秀思维指的是在设定好教师工作、学习与科研等核心要求的基础上,给予教师更多自由选择、等值互换、转化增值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得以自主发展、彰显优势、达成成就。因此,现代教师的管理需要达标思维与优秀思维的协同深化,并把人尽其才、适岗适人、适岗适能、岗位育人、岗位成才的理念落到实处。这要求给教师提供发挥优长的空间,如擅长课题研究的鼓励他参与多个项目研究,爱好诗歌的可以组建学校诗社等,给教师发展方向、工作方式等的选择权、自主权和发展权。由此,教师的能力得到更为积极的迁移,精神气质也得以提振。
处理好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核心局域生态,教师群体营建的师文化会对教师个体成长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中,我们习惯于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这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相吻合。但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科研,教师管理都离不开具体而又相对独立的学习组织、工作团队与科研群体。教师在一个个“作战单元”中工作,优秀教师也往往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共同成长的。如果没有优秀的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项目组,就没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因此,在实际管理尤其是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学校要把对教师个体的考核评价变为对教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为什么办学条件相近的学校的同一批新教师,几年后发展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起点相同的新教师,有人快速成长,有人日趋平庸?多地调研报告显示,除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自身持续努力之外,影响教师成长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需求与学校供给的突出矛盾,即学校对于教师多样需求有意无意地忽略与轻视,以及面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实际供给的严重不足与效能低下。青年教师需要学生管理、学科教学方面的专业支持,特别需要学校及同事对自己进步的肯定、挫败的包容、困境的理解。学校也要切实提高对教师需求的感受力、响应力,切实提高对教师供给的主动性、便捷性和品质感,不断完善指导系统、资源系统、激励系统、平台系统的融会贯通,秉持开放与互联的理念,基于学校挖掘潜力,超越学校获取资源,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
处理好使用与培养的关系。每位校长及管理团队都有必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学校管理中,究竟是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教师,还是要系统全面地培育教师,或是两者的二元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融合?当然更需追问的是,自己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到底是一体两面还是两张皮。目前,学校管理中经常出现三个问题:一是单一、低效或过度地使用教师;二是对教师的使用心安理得,对教师的培育轻描淡写;三是实际管理中的两者错位与割裂。但教师是人,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的师者,要处理好使用与培养的关系。因此,要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艺术,让使用成为最恒常的培育,让培育彰显使用的价值,建立切实多元的教师帮带结对、互学互助、共担共享组织与机制;要引入“加减乘除”这一整合思想,创造性地做好教师减负工作,降低教师的工作成本,提高教师的发展效能,如在备课要求上,积极探索因人而异、注重效能的分层管理机制;要善于放权、授权,积极推进现代学校体制建设,着眼于学生发展,为每位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研学、锻炼与展示的机会与平台。
处理好体验与信念的关系。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发展的意愿,但不是所有教师都有支持自己持续努力、不断超越的内驱力。内驱力源自信念,信念源自体验。教师每天都在体验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而正向体验的不断叠加会让教师对职业更有信心,对学校更有归属感,对挑战更具斗志,对未来更有期待。这样即便他们遭遇困境、挫败,也会自觉反省,积极归因。反之,如果教师的不良体验不能得到及时的纾解与转化,则不仅会逐渐影响教师的自我认知、职业认同和行动效能,更会导致其消极情绪的弥漫、自卑意识的强化、群体交互的减少和学习动能的消减。对年轻教师来说,也许两次竞赛的失利就使得这位教师不再有参赛的动力。所以,教师必须处理好体验与信念的关系。教师的积极体验不仅来自自身,更来自学校对教师群体积极心智模式建构的高度重视,来自学校用心营造的高品质的校园生活与教师文化。
优质学校之所以能够实现优秀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品质持续推进,最重要的并不是它管理技能的优异与系统,而是它超越功利的办学哲学、教育信念,教师观念的先进、鲜明与落地生根。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学校必须帮助教师处理好这六种关系。
(作者系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副團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佳卓越校长)
(本栏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