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教师
2021-04-14程红兵
程红兵
金茂学校总校长,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等,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982年从江西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开始了教育生涯,至今已有40年了。这40年中,除3年担任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其中1年兼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之外,有37年都在基层学校度过。所以对于教师,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不但做过教师,而且认真地研究过教师,研究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职业理想。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力超群的人。教师的职业与学习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一直以为教师是一个职业的读书人,因为韩愈的《师说》已经描述了教师的职业行为,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这仅仅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所谓理想的教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教师中出类拔萃的人,他们的学习素养必然有更高层级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一种迫于压力的学习,而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行为、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他们的学习当然不乏休闲式的学习,但更多的是一种研究型学习、一种深度学习。他们的学习始终与教育教学的行为息息相关,体现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也正因为学习的专业性,他们的学习不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而是一种结构化的学习。他们从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不断叠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迭代,最终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理想的教师是善于深刻反思的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而人是复杂的,有各种因素影响人的成长。其中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既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既有学生自己的,也有教师的。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十分复杂的,他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的强弱决定他是否胜任这份职业。一位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一定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德育行为、管理行为的人。这里既有对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性的反思,也有对教育教学行为合规则性的反思;既有对教育教学行为的真实性、可行性或者说合理性的反思,也有对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对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性的反思,是考察这种教育教学行为是什么与不是什么,在多大程度上是与不是,针对什么或相对什么而言。也就是说,要追究、考察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标准。既要留心那些标准正例,也要注意那些非标准正例;既要留心那些标准旁例和标准反例,也要注意那些非标准旁例和非标准反例;既要掌握教育教学行为的共同性,也要掌握教育教学行为的差异性。对教育教学行为合规则性的反思,是在确定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判定其是否合乎逻辑、合乎教育伦理等方面的规则。建立合规则性其实就是建立一种合乎规则的思维模型、思维习惯。对教育教学行为的真实性、可行性或者说合理性的反思,是要考察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学主张在实践上真实程度如何,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是否可行,可行与不可行的条件和根据是什么。对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反思,是要考察追究其作用、影响、价值或意义,分析其预期效果、潜在意义,即如果这种主张或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成立且可行,那么意味着什么,会引起什么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理想的教师是教师中出类拔萃的研究者。他们不局限于就事论事的反思,而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做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做专业化的研究。他们不局限于一堂课的描述性评价,不局限于对所谓课堂教学模式的盲目追捧,而是对课堂做更加具体的分解,对课堂要素做更加精准的提炼,对课堂结构做更加科学化的研究。他们不是停留在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的技术层面上去探讨,而是对课堂做哲学意义上的追问,着重于探索课堂的文化含量、思想含量、价值追求。
同时,理想的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研究还会深入到人性层面、文化层面。同样是表扬和批评学生,优秀教师就看到了中美两国教师的不同样态及其背后的人性假设——“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小孩子都是坏蛋,但这个孩子今天坏得还不那么厉害,所以值得表扬。美国教师坚信‘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表扬多了,就会自然成为你所表扬的那样的人。这是有一种人性假设在背后支持着他们这样做的。”“中国教师(其实还有中国家长)更喜欢批评学生……中国人相信人性本善,人本来就应该是‘向善的。但今天这个孩子‘仁义礼智不到位、不完美,现在不批評什么时候批评?”(李海林《从教育哲学的视角看教育的人性假设》,原载于《上海教育》2021年01月B刊)教师也要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但绝不是简单地把考试科目换个名称做校本课程,也不仅仅是追逐时尚,把时尚的内容拉进学校冠以校本课程。他们会以学校培养目标为基本指向,面向未来社会,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出发,构建学校的课程谱系,建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理想的教师是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的创造者。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已经看到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迭代创新。面对未来社会的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教师应思考社会因何而变,社会变化的趋势如何,未来社会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未来社会的人才标准是什么。教师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努力学习,研究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应警惕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积极思考技术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并加以适当运用,做技术的主人,而不做技术的奴隶。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在深刻反思、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优秀的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实践、尝试,努力走出一条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