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2021-04-14廖乐焕孙丹
廖乐焕 孙丹
摘 要:云南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潜力,“绿色食品牌”成为云南省着力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近年来,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大,前景良好。然而,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如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少、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等。当前,要以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方针为指导,着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品牌、科技、营销、金融、运营模式、管理服务创新,走有机化、品牌化、特色化、合作开放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绿色食品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有效地提高云南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云南农产品质量效益,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云南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是推进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云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与潜力
从自然环境与农业资源条件看,云南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
1.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环境。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既有低纬度、低海拔的热带雨林、亚热带气候,也有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寒气候。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使云南能够生产出类型多样的特色农产品。
2.云南的农业土壤类型独特。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土壤主要表现为中性或者微酸性,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3.云南具有独特的农业种质资源条件。云南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全国第一,许多为云南独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名副其实。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1999年,云南全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企业达到26家,生产绿色产品达40个,创造年生产产值5.6亿元。2017年,云南特色农产品营业收入达到1 713亿元,实现利润139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就达98.96亿元,同比增长54.5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增速位居全国第3位;农产品出口41.9亿美元,出口国别数量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第一。
2018年,云南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食品牌”,充分显示出云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巨大潜力与美好前景。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主要绿色食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要保持在97%以上,绿色食品数量达到5 000个;着力将茶叶、蔬菜、中药材三种绿色食品培育成综合产值达1 000亿级的产业。到2022年,进一步着力将花卉、肉牛培育成综合产值达1 000亿级的产业。同时,实现坚果、水果、咖啡综合产值分别达800亿以上、500亿以上和300亿以上。
二、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与发达省区市相比较,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少,知名绿色食品品牌少。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例,流通企业总体小散弱,缺乏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流通企业。目前,出口额超过1亿元的农产品出口企業仅有5家。
2.绿色食品种植、加工企业科技水平低,市场经济效益低。云南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0.67∶1,与全国22∶1的平均值相比,差距明显。研究表明,云南省11类代表性经济作物的平均亩产值为2 504元;即使是一些特色鲜明、具有规模优势的经济作物,比如,咖啡亩均产值仅1 148元,茶叶仅2 118元。又如,云南核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是全国第一,但是由于加工技术水平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3.营销能力弱,绿色食品市场认知度低。比如,云南的古树茶、三七、天麻、咖啡,由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国内外市场知名度低。普洱茶、花卉等诸多优质农产品由于市场宣传体系不健全,只能长期处于中低端市场消费,难以进入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
4.绿色食品产业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绿色食品开发仍然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及国外资本投入不足。由于云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体系不发达,云南绿色农产品运输到珠三角市场大约有1 500公里,通过汽车物流运输需要花费25小时;运输到东部的长三角约有1 800多公里,通过汽车物流运输需要30小时左右。同时,受投入资金的限制,云南绿色农产品产、供、销产业体系中的冷链建设滞后,按照现有冷链运输方式,基本上无利可图。
5.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发展媒介、平台少。云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多仍依靠生产规模扩张、以生产要素、资源消耗为主的增长模式,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过低。融资渠道大多来源于个体、企业自筹及政府财政补贴,由于资金制约导致很多从业者对自身发展力不从心。绿色农产品订单生产、农超对接还处于初级阶段,与规模连锁超市、出口机构、大型批发市场深入合作不够,经常出现农产品丰收卖不出高价甚至滞销现象。
6.绿色食品产业管理体制僵化,政府服务意识不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尚未构建起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体系规划,各地区、各部门相互协作、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各级政府对绿色食品企业的服务意识与能力不足,更多表现为行政手段。
三、突破云南绿色食品产业瓶颈的主要对策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要求与精神,着力打造“绿色品牌”,着力推进“六个创新”,走有机化、品牌化、特色化、合作开放的发展道路。
1.着力推进品牌创新。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要把高品质作为绿色食品发展的核心,实施名牌绿色食品战略。聚集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八大核心产业,着力打造“茶叶、花卉、生猪”为代表的产业第一方阵,加快提升“蔬菜、中药材、核桃、牛羊”为代表的产业第二方阵,重点培育“水果、咖啡、食用菌”为代表的产业第三方阵。积极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申报国内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登记、认证,培育和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绿色食品企业、绿色产品品牌。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府和社会扶持力度,扩大云南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规模,以农业龙头“小巨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为基础培育规模灵活、类型多样的云南特有、特色绿色食品企业。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现有小、多、乱的品牌进行融合、提升,着力培育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2.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消化相结合,把绿色食品科技创新纳入云南省科技创新规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设立绿色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每年开展专项研究。要针对云南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貌特点,重点加强土壤生态肥力与地力维持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及绿色食品采摘、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保鲜技术等绿色食品开发关键性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实施绿色食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指导,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生产经营企业技术需求直接对接,着力促进云南省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省校省院合作,推动绿色食品开发相关重大、关键性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升级。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构与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云南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功能,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构建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机制。绿色食品企业要加强与农业相关院校的教育教学合作,加强绿色产品相关技术的实习、培训,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培育和壮大绿色食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3.着力推进营销创新。绿色食品企业要从树立绿色营销理念、设计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构建绿色营销渠道、创新绿色促销活动等方面,实施绿色营销战略。与传统产品营销相比,绿色营销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绿色产品的加工、生产及包装,不仅要营养、美观,而且要强调不能添加对人体身心健康有害的物质材料,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绿色食品要科学定价,既要考虑到绿色成本,也要考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与接受水平,要使绿色食品成为大众化的高档消费品。要从绿色产品的交通工具选择、仓库建立、装卸方式、运输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绿色营销渠道。要通过广告宣传、现场推销、绿色公关等方式,向消費者传递绿色消费,加强对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的宣传推广。实施绿色食品市场开拓工程。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借助博览会、展销会、经济洽谈会等平台以及在各种新媒体上开设绿色食品专栏、绿色食品企业网等多种形式,对云南绿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云南绿色食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要在巩固提升零售、批发等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电商平台建设,扩大线上交易规模,确保线上线下货畅其流。重视在国内一线城市、主要城市建立云南绿色食品销售专营店、连锁店、营销专柜等销售网点,统一外观形象和广告宣传。要加快建设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稳定并扩大欧盟、北美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开拓农产品自给不足、高质量农产品需求旺盛的中东市场。
4.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功能。建立健全绿色食品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机制。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对绿色食品企业和农户给予适度倾斜的优惠政策,设立省级绿色食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省级农业贷款、生物资源专款、创新企业贴息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三项”资金等专项资金向绿色食品产业倾斜,专项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和要求,云南省政府每年从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中安排1 000万元用于发展绿色食品,主要用于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认证、培训、奖励等方面工作;每年从省创新办生物资源开发专款中安排500万元,用于绿色食品营销网点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工作。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创新企业融资机制与平台。在云南省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云投庄园绿色品牌平台,创新绿色食品开发金融新体系。创新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组织开展精准、定向、专题招商活动,推出一批有较高成熟度、项目落地条件支撑符合市场需求的招商引资项目,完善绿色食品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和营销,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食品开发投入机制。
5.着力推进运营模式创新。要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培育和扶持一大批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云南绿色食品企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要按照科农工贸一体化的运营体制,以科研院所、农户、绿色食品企业为利益主体,以资本投资为动力,以绿色产品开发为纽带,以利润为目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企业与市场有机衔接起来,构建完整的绿色产品产业链。重视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组建国际化的绿色食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生产绿色食品,推进绿色食品国际化。对获得国内外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对企业技术改造、专卖店设立、基地建设予以优先立项。
6.着力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云南实际,科学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发挥出云南各地的农业资源特色与优势,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企业,着力提升云南绿色食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着力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要构建由农业、工商、外贸、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绿色食品开发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协调。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各类优质农牧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技术培训体系的要求,健全从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到产品包装、储运、保鲜等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坚持产管结合、源头控制,推进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广运用,构建从“种子到盘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要以县域为单位,将各类农产品经营主体纳入省级信息追溯平台,实现绿色食品质量问题追溯主体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