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水平的途径探究

2021-04-14王志红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馆制总馆分馆

王志红

(西安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16)

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件的出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如何推动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特别是其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需要进行认真探索和总结的。总分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各地区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地加强,在提升其服务质量方面也有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1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相关概况

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总分馆的运作方式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得到了应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主要指的是在城市中除了发展建设总图书馆以外,为了方便居民的阅读需要在城市的不同区域设置图书馆的分馆。总分馆制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我国在发展该项制度时起步相对较晚。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我国的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始在总分馆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全国多个区域出现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地运用。在2006年,国家首次提出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县市级的图书馆得以逐步推行。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的文件中就图书馆总分馆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6年文化部在其出台的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为止,在我国符合条件的区域建成系统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2018年,我国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法》,该法律中就如何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运行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通常情况下,从管理的权属角度可以将总分馆的运行方式分为直接管理型和协议管理型。前者的运作模式主要指的总图书馆能够支配分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内容,分图书馆要在总图书馆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日常各项事务性工作。后者的运作方式主要指的是总图书馆仅在业务上对分图书馆进行指导,在具体的事权方面则是由分馆进行自主支配的。总分馆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构建良好图书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总图书馆拥有众多重要的文献资料,规模非常大;分图书馆的规模相对小,文献资料也没有总馆那么齐全。但是在开展服务、构建图书服务体系方面,总图书馆和分图书馆是常常在一起进行统一调配的。目前开展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除了要在管理上得以全面加强外,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是其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新形势下提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2.1 有效地推进图书馆资源实现共享

由于公共图书馆所在的区域在资金、图书资源以及人员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分配的话,容易出现图书等资源的高度集中或者浪费的现象,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能够对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地使用和配置[1]。例如分图书馆由于规模小,资金上相对紧缺,在购买图书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总图书馆在图书等资源上相对丰富,可以缓解分图书馆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其提供更多的宝贵图书资源,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2.2 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效能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无论采取那一种方式进行管理,总馆对分馆在业务上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2]。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在总分馆中进行多种选择,这样也能够缓解总图书馆的服务压力,让读者能够不受图书馆的限制,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例如有的读者在借阅图书时不一定非要到总馆去借阅,可以到就近的分馆中借阅,在归还的时候也可以到总馆以及其他的各馆中还书,给读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读者的时间。

2.3 推动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喜欢阅读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平均阅读量相对比较低。由于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市民对阅读的主动性不强。总分馆制的建立,特别是专业领域分馆的建立,有助于不同领域的人士阅读专业书籍[3]。通常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比较多,但是由于涵盖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所以在公共图书馆中查阅某一种书籍时不一定能够找到。而总分馆的建立则会在某种程度上将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种类进行拓展,例如建立关于某个行业的分馆,将分馆着重打造成以该领域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型图书馆,就可以更方便该专业领域的人士查阅资料,引导该专业的人士喜欢上图书馆,喜欢上阅读。

2.4 有助于推动文化扶贫取得实效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由于地处偏远,加之受教育程度非常有限,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让乡村在精神上实现“脱贫”,需要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而总分馆制在乡村的深入推进则为文化扶贫提供了动力。各地公共图书馆可以和当地乡村的村委会、社区等联合设置分馆,将分馆打造成为新型的农家书屋,让当地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学习先进的文化,让农民在精神上逐步脱贫,在乡村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5 持续推动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提升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到新时代以来,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阅读的需求。因此,推行总分馆制既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更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需要。总分馆制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构建“书香型”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当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已经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从发展的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

目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主要是总馆对分馆从业务上进行管理和指导,在分馆所需资金上并没有进行投入。无论是总馆还是分馆,在财政投入上通常则是由与之对应的政府部门进行负责的。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总分馆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不论总馆或分馆常常所对应着不同的财政部门,即使是同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分馆之间也由不同的财政部门支持,由于各级财政部门财政预算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分馆的投入不大或者就是投入为零,这样就使得各分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不同地区之间的总分馆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在发展上更加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情况下当地的财政都会对总分馆的建设进行大力的支持,反之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财政对总分馆的投入相对有限。除了资金投入能够影响总分馆的发展外,资金投入的次数以及频率对其也会产生重要影响[4]。特别是一些基层分馆由于其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是有的地区常常是将资金投入到总馆中,对分馆则是采取了“一次性”的方式,即在开设之初给予资金支持,随着分馆的不断扩大,无论是图书资源还是其他硬件等设备都需要进行增加和更新时,却缺少资金保障,使得分馆的管理和配套服务相对落后,不仅不能够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而且使得馆内的图书资源被浪费。

3.2 总分馆的工作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公共图书馆的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来看,总分馆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总馆通常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懂得图书管理业务,而且对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也要有所掌握。而分馆的人员总体素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分馆的人员相对缺乏,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是专职从事该行业的,而是从其他工作岗位上临时借用的或兼职的,对图书管理和服务的相关业务还不够了解[5]。特别是在镇、村级的分馆中,其管理和服务的制度还不够健全,工作人员比较缺乏。从总分馆制推行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与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和服务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总分馆制的全面推进需要更多业务素质乃至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3.3 总分馆的布局结构还不够合理科学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结构布局能够形成较大的图书文化辐射圈,影响着周围市民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对总分馆制的推行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总分馆的建立是受多方面因素来制约的,要对当地的图书馆布局进行整体的规划,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用地规模、场地大小、人口数量、物流水平等不同要素。目前各个区域在总分馆特别是分馆的设置上依然存在不够科学的问题。有些地方分馆的数量较多比较密集,但是其分布布局却不够合理。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分馆数量非常少,离总馆的距离越远,其分馆的数量就越少;而且存在分馆“扎堆”的现象,有些地区在其区域内就有分馆10余家,其中绝大部分都设置在与总馆同一个区域内。在总分馆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存在盲点的情况下,图书资源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不仅会浪费图书资源,而且会对当地社会的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遏制影响。

3.4 各分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

各分馆和总馆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各分馆之间也同样如此。由于总馆对各分馆进行管理和服务上的业务指导,所以各分馆在管理和服务上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打上了总馆的“烙印”。但是从联系上来看,各分馆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分馆通常按照总馆的要求开展具体的管理和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目前,公共图书馆在进行读者服务时,通常是建立服务工作平台,然后将各分馆纳入平台中,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建立平台开展服务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各分馆之间缺乏协作和联系,会让图书等相关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4 新形势下提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已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对总分馆的建设及其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鉴于此,要以公共图书馆法为工作依据,通过务实的举措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服务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4.1 对总分馆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总分馆如何进行布局,对其服务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要结合区域的不同发展定位以及功能定位进行布局,既要实现分馆的全覆盖,也要实现总分馆的功能布局。从全覆盖的角度来看,要对该区域的图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6]。从功能布局的角度来看,分馆的建设要结合该地域的特点,在图书资源提升等服务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除此之外,要对现有的一些发挥效果不明显的分馆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好彼此的相关资源,要让分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管理服务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壮大。

4.2 运用新媒体创新和拓展服务的形式

新形势下总分馆的服务要始终秉持着创新的思路,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则为总分馆创新服务提供了动力和契机。现如今,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而且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所以要将新媒体运用与图书馆总分馆的服务创新充分结合起来[7]。从图书资源的提供方式来看,目前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更多的人喜欢上看电子书。鉴于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其馆藏的电子资源提供给读者阅览,以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方式。

4.3 通过社会共建的方式实行服务共享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在资金上也主要依靠相关财政部门的支持。分馆建设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是比较薄弱的,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图书馆事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等对总分馆建设的投入。总分馆的建设不仅可以采用社会共建的方式,还要以此来推动服务的共享。[8]要打破各分馆之间的无形屏障,建立密切联系与协作的工作运行机制。各分馆要在总馆统一管理的框架下,将其在服务上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进行分享,给总分馆的建设提供借鉴;并将成功的服务模式及其相关的工作形态在各分馆中进行推广,从而让广大读者共享总分馆的阅读服务。

4.4 提升总分馆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素质

强化总分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其服务水平的关键措施,要把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抓好抓实。要强化分馆人才队伍建设,分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该馆发展的瓶颈。要特别注重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分馆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以及素质上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样对工作也同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总分馆要根据图书馆服务要求,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总馆也可派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到分馆进行业务指导,让工作人员了解新的服务要求,及时转变工作思维,为读者做好服务。

4.5 打造总分馆特色服务品牌以及图书馆服务文化

总分馆的建设要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做好统一服务是总分馆发展的“规定动作”,有助于实现标准化服务。除此之外,具有“自选动作”的特色服务也是非常必要的。各总分馆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归纳梳理在开展服务中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将其成为该馆的服务特色;要充分挖掘本馆以及周围环境中的潜在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特别是利用好活动载体等优势,打造本馆的特色服务品牌。在打造该区域总分馆特色品牌的同时,要注重营造该区域特色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将总分馆的服务特点以及亮点集中起来,共同铸就本区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体系,让图书馆服务文化成为当地的一张重要的名片。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特别其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各分馆要按照公共图书馆有关要求,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随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不断健全,在服务上将会涌现出更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措施。总分馆工作人员在服务上要始终秉承创新的理念,认真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特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馆制总馆分馆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国图部分服务项目调整后开放
国外总分馆制研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