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供给质量

2021-04-14省政协常委王岳森

乡音 2021年9期
关键词:成果机制科技

■ 省政协常委 王岳森

高质量科研是成果转化的重要源头。目前,在源头供给方面,存在着基础研究不厚、核心技术不硬、中试环节薄弱等问题,须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水平和质量,强化成果转化源头供给能力。

一是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切实增强“从0 到1”原创性成果供给。基础理论的突破,往往能带来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着力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努力在第五轮评估中有更多学科进入“A”类行列。省级重点学科应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凝炼学科特色,在最擅长的领域内做精做强。完善人才和团队选拔、培养和评价机制,以人才潜能的开掘推高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攻坚能力。当前应注重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发挥骨干高校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强化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聚焦我省产业发展,提炼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深入探索“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

二是完善创新机制,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筹组创新联合体,统筹配置跨领域、区域、行业科技资源,系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作,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融通衔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在种业安全、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强化对协同创新机制的探索,将市场机制和举国体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创新进程中的调控功能。引导科技人员在服务社会中确立务实管用的科技价值观,提升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对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领域,可按社会需求实施“定向开发”和“量身定做”。扩大开放范围,面向世界拓展协同创新联合体,构筑技术研发“朋友圈”。注重在交流互动中吸收借鉴,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以更多高水平成果推动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强化中试环节,大幅提高成果转化质量。中试基地是实验室成果的承接场所,更是新产品研发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急需补齐中试和技术熟化短板。产品中试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需要政府先期投入予以支持,鼓励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合力建设中试基地。围绕我省主导产业,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通讯等领域培育新建一批中试基地,助推重点产业发展。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应强化中试方面的功能,解决实验室难以做到的工程放大难题,通过中试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生产工艺和定型设计,提升产品试制和量产能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改造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将部分待淘汰产能和设备进行升级,提供第三方中试验证服务。建立中试开放共享服务补偿机制,推动试验设备、仪器等开放共用,推动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四是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作用,强化其激励和约束功能,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改革,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基本导向。基础研究成果推行“代表作”制度,应用研究成果注重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以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设定评价标准。优化对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机构的评价模式,以市场的力量促其成为创新各方互通互联的桥梁和纽带。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的改革,探索尝试“包干制”“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方式,优化立项模式。以做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规划、设计和改进人才、成果、项目及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真正让那些务实、踏实、能干事的科技人才挂帅出征,形成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高质量成果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成果机制科技
工大成果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