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精心做好委员宣讲

2021-04-14葛昌秋

乡音 2021年7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眼力

■葛昌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以此为目标,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积极到群众中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收到良好效果。

深入基层,找准坐标,走出脚力。学习百年党史,可以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为人生和事业找准坐标的“罗盘”。只有在基层,才能知百姓,才能得实情,才能有感动。走出脚力,就是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我坚持先调研后宣讲,到大山农户家中走访,了解基层需求和百姓生活。我认为,“四史”学习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要在中华民族历史、世界政党发展史的背景下分析领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核心。我倡导“五面旗帜教育”,即“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党旗下坚定信仰,国旗下凝聚力量,军旗下卫国护疆,团旗下激发梦想,队旗下茁壮成长。我把百年党史总结了4 句话:初心立标,征途寻道,群英赶考,时代骄傲。对应着4 个比喻:百年党史是一个筛子,是一面镜子,是一架梯子,是一把尺子。特别是这把尺子,要量思想、量行为,还要量心,中国人最讲“良心”。这些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非常受欢迎。

提高站位,发现亮点,练出眼力。宣讲是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发现亮点的过程。练出眼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辨别,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宣讲前,我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简史》《之江新语》《梁家河》,翻阅了《文史精华》,认真看了胡乔木女儿胡木英大姐赠我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和汶川地震的救灾者,又经历了非典和抗疫,我用事实和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在大灾大难面前党和国家是人民的靠山,是人民的主心骨!我几次到大山里寻找供销人的“背篓路”和供电人的“光明路”,采访97 岁老党员,告诉人们新时代的背篓里装的还是“为人民服务”。“背篓精神”再次有了影响,被媒体宣传。结合老旧小区热力改造,我组织“民生工程听民声”活动,使供求双方形成共建关系,这在唐山成为首例。

锚定实事,奉献智慧,干出脑力。积极主动学党史,结合实际悟思想,鼓足干劲办实事,坚定信念开新局。这是我对学党史的基本理解,多动脑、用活脑、常练脑,就能抓住问题。干出脑力,就是要善于思考,提高思辨能力,总结提炼创新观点和说法,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在宣讲中,既不能照本宣科机械教条,又不能游离主题信口开河,最好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提出建议和办法。我到唐山学院进行辅导,策划了走进李大钊纪念馆等“唐山十二馆”,用“画宣传画、设计标识、讲述故事、举办展览”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就中建基础公司等流动施工单位,我提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地方,工地与家乡,员工与老乡”携手搞党建的模式,建设工地在哪里,就把党的形象树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抓住机遇,展示精彩,写出笔力。宣讲就是要把主旨精神和心得讲出去,也要写出来。这不仅要发挥委员能说敢说会说善说的优势,还应有能写会写勤写多写的本领。写出笔力,就是要善于文字表达,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把身边事、平常事融入宣讲中,用小故事讲明大道理。我们家是“全国最美家庭”,我就从家庭生活写起,讲好“忠、孝、仁、勤”家风故事,用“红色珍藏”体现“日子里的那一抹红”,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劳动晚报》、中青在线、今日头条等以系列和专栏推出,《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200 多次宣传。宣讲脱贫攻坚成果,我查遍了唐山所有的地名,以相对、相近、相关的村名为主线,设计了“走在乡间”专栏,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形式全面报道乡村振兴,在业界堪称独一无二。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眼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
谈风骨
眼力小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