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落实专项民主监督报告

2021-07-19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乡音 2021年7期
关键词:易地群众社区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根据省政协党组2020 年工作要点和省政协“聚力量、防疫情、促发展”活动要求,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民革省委、民盟省委、农工党省委、九三学社省委,以及张家口、保定、承德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落实开展专项民主监督。2020 年4 月份以来,调研组召开委员通报会,请省发改委、省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赴张北县、阜平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组织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相关市县开展“找准一个问题,提实一条建议”的活动;协调省有关民主党派结合自身优势开展调研活动。7 月29 日召开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落实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省有关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发言。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扶贫办、教育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卫健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同各民主党派、委员们协商互动,交换意见。与会同志坦诚相见、畅所欲言,民主氛围浓厚,达到了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目的。

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这次专项民主监督活动,大家认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省上下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政策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两区同建”强力推进。全省632 个“两区同建”新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有113 个集中安置区配建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集中安置区产业项目全覆盖。二是帮扶举措全面落实。全省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户,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13.6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后续帮扶举措,脱贫率100%;同步搬迁防贫对象3256 人全部落实防贫举措,落实率100%。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集中安置区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齐备,同步规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491 所,有效满足了搬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一些地方如阜平县坚持统一规划、整村搬迁、分类安置,提高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四是安置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出台政策文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集中安置区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全覆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五是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及时为搬迁群众办理落户手续、适龄子女转学手续,有序推进“村改居”。全面落实各项参保补贴政策,及时为搬迁群众办理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以及特困、低保等社会保障,依托当地机构或配套养老住房安置特困老人。通过狠抓后续扶持工作落实,我省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高。

二、当前后续扶持工作落实面临的一些问题

总体看,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工作要求高,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的问题相伴而生,工作推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

(一)产业扶贫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扶贫产业发展质量不够高,部分产业园区与龙头企业对接不够,农产品加工业及产品竞争力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带贫益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搬迁群众增收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搬迁群众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安置区群众的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专业技能缺乏,有的过度依赖帮扶政策,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就业渠道不宽,岗位选择较为单一,支持就业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助力就业脱贫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安置区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省330 个集中安置区虽然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管理全覆盖,但部分基层组织编制不明确,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安置区多为临时机构管理,工作人员临时抽调,机制不健全;还有的基层组织是迁出地的原有组织,存在“两头跑两头管”的现象,应对新型安置社区,管理模式创新不足,搬迁群众自我参与意识不强。

(四)复垦复绿及节余指标交易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宅基地拆旧复垦复绿工作进展不快,全省计划复垦复绿6.4 万亩,截至目前仅完成1.9 万亩,完成率29.7%。新《土地法》实施后,受相关配套法律政策不明确的影响,节余指标交易不活跃,为偿还搬迁建设资金带来一定压力。

三、进一步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的对策建议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进入巩固搬迁成果阶段,要聚焦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目标,强化和完善后续帮扶措施,促进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逐步致富。

(一)进一步推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与成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格局。一是在用好生态优势做优扶贫产业上着力。搬迁安置区多是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区,应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搬迁产业园区深度对接,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与绿色有机认证,将扶贫产业园打造成优质健康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在用好毗邻京津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着力。统筹对接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加强与京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的联系,优先定购搬迁区鲜活优质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同时,大力支持在京津设立搬迁区名优农产品专卖点,为我省搬迁区特色优质农产品进入京津中高端市场提供便利。三是在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带贫致富能力上着力。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扶贫格局,因地制宜支持扶贫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扶贫产业园合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增强带贫致富效果。四是在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上着力。以县为单元做好产业扶贫项目中长期规划,培育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主导产业,提高扶贫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群众依托产业持续稳定增收。用制度确保扶贫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对于适宜区域发展的扶贫产业,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人走戏散,换一任领导就换一个产业,既要确保当前脱贫,更要着眼长远发展,依据当地资源禀赋构建起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扶贫产业体系。积极支持乡村互联网建设,让农业大数据走进搬迁安置区,为完善精准扶贫、智慧扶贫搭建现代化服务平台。五是确保资金投入向搬迁区倾斜。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和社会各界帮扶资金,向搬迁安置区倾斜,重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将安置区产业项目优先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持续发展,为搬迁群众稳得住提供有力支撑。六是进一步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采取订单收购、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群众稳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健全资产收益扶贫分配和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草原、农宅等资源资产入股开展股份合作,开展扶贫资产确权登记,依法依约明确扶贫资产主体、保值增值责任,确保农户长期稳定受益。

(二)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质量。一是坚持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切实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让搬迁群众真正掌握能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为此,要做实信息采集工作,准确掌握安置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真实需求,围绕需求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打造“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链,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贫困农村脱贫教育的着力点,重点加强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有质量的就业教育,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实效。二是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切实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引导安置区企业建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等,尽可能多地吸纳就业。通过入户、微信、网络等多渠道推介岗位信息,确保每一位贫困劳动力至少获得3 条以上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岗位推荐,有培训意愿的搬迁群众在1 个月内获得培训信息。根据工作实际,完善养路、护林、护草、生态保护等公益性岗位政策措施,适当提升工资标准、放开年龄限制。用足用好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性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和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贫困群众拓宽就业门路。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助力就业脱贫。健全搬迁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村集体组织成员利益;指导搬迁村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发展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支持村集体依托安置区建设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和农家乐经营点、农家乐管理中心、车库泊位等物业服务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进而,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降低生活成本。

张北德胜新村

(三)进一步提升安置区社会治理效果。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服务为纽带、居民自治为保障、文化建设为载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严密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稳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按照《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选强配齐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党支部素质和领导水平;积极探索将安置区管委会纳入正式机构和编制,定编定岗定责,形成持续稳定的常态化管理格局。二是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构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等“六位一体”的安置区治理体系。探索“网格+”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将区域党建、社保、卫健、群团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打造一体化服务格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社区。三是扎实开展社区宣传教育。开展社区群众感恩教育,强化村规民约制度建设,加强群众公共意识、文化素质和道德规范教育培养,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传承和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感情,增强搬迁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村(居)民融合,营造搬迁区融洽的社会关系和社区氛围。

(四)进一步促进复垦复绿及节余指标交易。借鉴大名县的经验做法,强化组织调动,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后续保障,积极推进旧房拆除腾退及复垦复绿;对于工程已完工的,要抓紧组织验收,确保各个环节高效快捷,环环相扣。自然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拓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使用空间和渠道,推进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规范、有序流转;积极与自然资源部对接汇报,争取跨省调剂指标向搬迁区倾斜,助力搬迁资金偿还。

猜你喜欢

易地群众社区
社区大作战
多让群众咧嘴笑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