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1-04-14罗冬华
罗冬华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福建 三明 365300)
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是教育引导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另一半教育资源。融合家庭与学校教育资源,凝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所取得的效果必将事半功倍。数学较其它学科,是小学生最为畏难学习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融合两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呢?与学校和家庭皆息息相关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桥梁。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凝聚家庭和学校两种资源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针对孩子们的学习需要有侧重地创新融合家校共育教学,从而凝聚形成合力切实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达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教学目标。
1 家校合力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形式
小学数学以生活化的模式实施教学,既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学校因学习时间或教学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家庭资源,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学习。借助家长的力量以生活化模式开展教学延伸,需要数学教师和家长之间设置规范的沟通渠道,利用如今普及的多媒体技术,设立完善的交流机制,让家长能够协同学校形成力量互助。比如教学任务中需要家长一起合作完成的数学作业,教师需及时通知家长,督促家长与学生一起去完成。对于需要家长共同完成的户外活动,教师需将活动的目的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及时发布家长微信群,做到师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深入沟通。小学数学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兴趣所向,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家庭教育矫正,针对孩子的兴趣也要进行正面引导,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每天晚上家长应该跟着孩子复习一下当天学习的数学重难点知识,对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从而有效培养孩子们复习巩固和预习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家校合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策略
2.1 以生活游戏凝聚家校合力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积极利用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过,由于时空限制,很多游戏根本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展开,而且活动机会只能给少部分学生,这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针对于此,教师应积极寻求家庭教育的帮助,引导家长积极、有效地与自家孩子做数学游戏,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火柴棍拼一些等式,然后让孩子只挪动一根火柴棍使相应的等式成立,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帮助家长优化自身与孩子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家校共教模式,不仅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还能促使家长摆脱教育无方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在该模式下,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其学习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以生活情境凝聚家校合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教育应当能使学生掌握一种技能,从而能使其贡献社会。”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施教的过程,其实就是使学生养成技能的过程,从而能使学生独立生活,或能基于自身所学,为社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由此观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以生活化的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时,因为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且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进商店自主购物的机会较少,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可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了菜市场和超市,在真实的购物情境过程中,家长随时向孩子提问,如“这袋薯片多少钱?”“如何利用元、角、分进行付款?”“有几种付款方式?”“应该找回多少钱?”等等。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学生能深化对元、角、分的认识,并且能有效地明确这三者之间的进率关系,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切实巩固课堂所学,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之于其生活的意义,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数学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以教育经验和知识分享凝聚家校合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应的,也要提醒学生家长要重视自家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天性活泼、自律意识比较低,在学校,由于有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学生往往会自觉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思想。但是,在家里,尤其是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他们的自律意识往往会下滑,常常会任由惰性支配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如利用iPad、智能手机等工具进行娱乐,不顾作业的完成情况看漫画书等,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作业质量,从而会对其数学能力与素质的发展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及时地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积极向学生家长分享一些教育经验和知识,以便家长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时候游刃有余。比如,为了保证自家孩子的作业质量,家长可以根据其作业的难度,为其限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家长可予以学生20—30分钟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视情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如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写的字太潦草等,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势必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为小学数学教学借助家庭教育资源形成了支撑,教师要深刻把握生活化教学的要义,将学校和家庭所具有的资源进行融合,形成合力助力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有效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无定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融合家校合力时,教师应侧重以生活游戏、以生活情境、以教育经验和知识分享等举措凝聚家校合力,从而促使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数学,高质高效顺利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