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诊改的探析

2021-04-14李静明

卷宗 2021年3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常态课程标准

李静明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诊改的意义

“诊改”特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诊改”。诊改工作是从五个层面进行的,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课程诊改是五大层面之一,其意义在于依托诊改平台数据等,加快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营造现代高质量办学水准,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大大加强,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课程基础

本文以重庆市某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这门课进行阐述课程诊改的思路。在进行课程诊改之前,需要先了解这门课程具有课程资源,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方便后续诊改工作的开展。课程基础主要有:1.这门课程的授课团队。团队中成员的职称、学历、双师型等结构,以及兼职教师与在职教师的比例,进而判断该团队成员的结构合理性,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2.这门课程需要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实训室,实训室的规模及配件的等实力。

3 课程诊断

课程诊断阶段,最重要的要确立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根据国家的标准及课程建设的标准确立本门课程的标准。有了目标与标准,建立这一年度这门课程的年度质量指标,每学期进行对标分析,找到差距,进行改进。

1)课程目标的确立。从学校层面以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从本门课程出发,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设计、课程定位等四个维度进行。1)课程内容:以项目、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2)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3)课程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实用性,因此需要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与设计。4.课程定位:课程所面向的岗位明确,课程所面向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是明确的。

2)课程标准确立。有了目标,需要建立课程的标准,课程标准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国家标准: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明确了重点项目,其中第一项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推进1+X证书,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重点任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20条)明确了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队伍、推动校企全面加强合作、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等要求。2)课程建设标准,要进行社会调查、企业调查、从而进行课程体系优化。

3)本年度课程质量指标。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确定后,需要确定本年度的这门课程年度质量指标,以《会计基础》这门课为例,需要从五个维度进行25项指标的构建。具体如下:(1)课程思政建设:①学院课程思政公开课10次;②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2次;③课程思政培训课程参加人数不少于6人;④《会计基础》课程思政特色课程标准;(2)教学团队建设:①参加实践锻练的老师≥5名;②诊改课程团队总计10人;③2名教师取得中级会计师等证书;④结题院级教学科研课题1项;⑤2人参加社会服务1项;(3)信息化建设:①1+X证书教师同学培训次数及通过率;②实训室实用率③诊改平台;④线上翻转课堂;⑤其他信息化手段;(4)课程资源建设:①文本资源≥700页;②视频动画资源≥45个;③获评重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④习题数、考题数;;⑤在线开放课程更新率;(5)课程质量提升:①督导听课每位教师不少于2次;②课堂反馈不少于2次;③每学期教师与学生座谈会不少于1次;④学期课程评教;⑤同行评教。

4 课程运行

明确课程年度目标,形成课程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设计,组织,及实施。在这个过程进行课程层面“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上升,两个循环的循环运行,形成各自独立、相互依存的课程螺旋诊断改进机制,大循环一学期一个周期,小循环实施常态预警。

无论是每学期一次的大循环,还是常态化的小循环,都需要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制度,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落实课程年度任务,明确课程年度目标作为起点;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应用调研,形成课程建设标准;接下来设计课程诊改路径,明确课程质控点;不同层面落实职责,按照职业岗位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改革课程教学组织;优化教学组织实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求,进而进行“8字形”上面圆圈的常态化小循环以及“8字形”下面圆圈大循环。

小循环实施监测、预警、改进的常态预警机制:利用教室摄像头平台监测数据,对每节课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诊改平台围绕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监控,设置预警阈值,对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监测结果进行预警,并将预警结果实时推送,每月发布教学运行反馈报告。针对预警指标,及时调整改进,完善后继续实施下一轮课程建设动态监控循环。就重庆市某职业学院《会计基础》这门课可以从课程思政示范课、公开课的研讨、1+X证书通过率、课堂师生互动、学习氛围、学生学习阶段性效果等方面去进行监测、预警、改进等工作。课程诊改大循环每学期进行一次,具体的实施改进见下一部分内容。

5 课程改进

课程改进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课程运行中大循环系统进行的,同样需要明确课程年度目标,形成课程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设计,组织,及实施,实施后期我们需要进行诊断,诊断主要依据第三部分课程诊断中的本年度课程质量指标进行确认是否完成当年度质量指标。

就未完成的质量指标进行诊断,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动作,达到螺旋式上升目标。具体有学习:未达成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学习什么内容,谁需要学习,需不需要借助外力等;创新:是否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学生的性格、时代感的不同进行一部分创新,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激励:整个过程是否需要花费教师们很多精力和时间,是否需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励,从而更容易推荐工作的进展;改进:诊改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改进上,真正意义上做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以达到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

整个课程诊改过程,建立主体意识,是内在的自我诊断与改进,需要深入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也是常态化、动态化的诊改,课程实现动态化诊改,进而实现内部质量体系螺旋式上升机制。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常态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