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阳明实学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办学研究

2021-04-14汤铎原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学王阳明阳明

汤铎原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浙江 绍兴 312000)

近年来,王阳明学说的当代价值被日渐重视,其心学思想广受推崇。在王阳明学说的思想体系中,除了心学思想之外,实学思想也是重要内容之一。王阳明的实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高职院校办学的诸多方面十分契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导下,将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办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王阳明实学中的教育思想内涵特征

学界关于王阳明实学思想的研究,葛荣晋先生的观点影响较大。他认为王阳明实学思想属于“实心实学”,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1]。学界对王阳明实学中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全面的当推余文武的 《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 一书,书中从教育目的、教育主张、德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社会教育和蒙学教育等方面对王阳明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2]。

目前,学界对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的研究较少,结合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可以表达为3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实体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一) 教育目的的实体性

王阳明在教育目的上提出了“明人伦”“学以去其昏蔽”等观点,是基于其“心即理”“致良知”等学说基础的,指出教育目的要恪守社会道德伦理,祛除私欲以回复良知。王阳明的教育目的论具有浓厚的实体性特征。其实体性特征主要体现为高度重视发展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这在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儿童教育思想上体现较为明显。王阳明批判了当时的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传授与日常习惯的机械苛责,忽略对真善美的熏陶和培养,“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指出要顺应儿童身心特点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与草木作类比以顺应其特点实现茁壮成长,达到提高学习自觉能动性的目的,催生内生动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儿童“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二) 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秉承“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的理念,王阳明终其一生都在实现这一使命。在当时犹如蛮荒之地的贵州,王阳明开设讲堂、建立书院,向当地少数民族传播儒家文化知识,促进当地文明开化。在卧治庐陵以及巡抚南赣、汀漳期间,针对当地的好讼民风、瘟疫、吏治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发告示教谕、建立乡约、兴办社学等方式,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社会教育、兴利除弊。在其治军的军事训练方面,强调根据新兵的材质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教授不同的技能,并要求“要皆逐一讲求,务济实用,以收成绩”。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王阳明一向反对“虚文”,提倡“实文”“实学”,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不治,都是“由虚文胜而实行衰”“只因文盛实衰”。在学生接受教育时,尤其是儿童接受教育,反对片面强调辞章记诵,而主张以“歌诗”“习礼”与“读书”来启发诱导蒙童。

(三) 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关于教育方法的实践性,王阳明主要从“知行合一”“事上磨练”两类观点进行论述。关于“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了知和行是一个输入与输出合一的完整过程,知识的最后形态是实践应用,日常生活实践就是知识本身价值最后获得还原的基本境域。关于“事上磨练”,王阳明认为“人须在事上磨炼,作功夫乃有益”,学习的过程要在处理实事实物的过程中去磨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王阳明总是督促学生躬行实践:“实去用功,见吾讲一番,自觉长进一番,否则只作一场话说,虽听之一何用?”。赣州讲学期间,有一属官抱怨因“簿书讼狱繁难”没有时间学习,而王阳明则以“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予以指正。在其儿童教育体系中,设立“考德”环节作为每日功课的第一步,要求儿童反省前一天在亲孝、礼节、言行等方面是否做到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事上磨练”得以落实[3]。

二、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办学的理论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日益加大,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职业教育迎来大发展。作为两个重要政策文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 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 划定了更加具体的路线图。结合上述文件论述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与高职院校办学耦合的关键点。

(一) 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与高职院校办学耦合的关键点

1.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理论借鉴指导。“职教二十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明确了以知行合一等实践育人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4]。王阳明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学为圣人”,王阳明基于“心之良知是谓圣”的观点,从良知的天赋理性出发,得出了“满街都是圣人”的论断,故“学为圣人”的内涵实为致良知。“以是而言,可以知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明矣”。通过知行合一,在生活日常事物中的磨练来实现致良知,以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故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路径来说,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与“职教二十条”中的理念,实践性特征均十分明显,同时“知行合一”作为王阳明深远影响后世的实践哲学内容,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借鉴。

2.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与高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内在一致性。 《行动计划》 针对高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三项任务,分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推动开展、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构建完善、以及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的不断创新。强调在教育实践中注重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内容的培养,通过各方面育人资源和力量的整合汇聚,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这充分体现了道德教育在教育实践层面的优先地位,同时还兼顾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之养成。王阳明以良知之学为中心,主张培养合乎道德伦理的“实心实体”之“圣人”,反对轻视工商业,认为各行各行都可以成就德行,“下至闾井田野,农工商贾之贱,莫不皆有学,而其以成其德行为务”,结合其实学教育思想浓厚的主体性与实践性特点,不难看出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一致性。

3.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对高职“三教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行动计划》 针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深化实施“三教”改革,更加重视“双师”素质培养,强调将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及成果等纳入教师评价标准,主张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教材并注重吸收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科学技术和工艺,更加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以及学生跟岗、定岗实习的重要性[5]。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与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中的实践性教育方法有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参与企业生产项目实践,教材吸收新的行业知识并在实际中动态调整,学生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实习,这些均是高职“三教改革”的不同主体在“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等思想中的具体体现,能够从王阳明的实学教育思想中得到重要启示,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良性循环和正向互动,实现“三教改革”的目标。

(二) 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路径分析

1.艾德·希恩的“三层次文化模型”。“三层次文化模型”是美国学者艾德·希恩提出的应用广泛的文化模型。艾德·希恩将组织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外显物、信仰与价值、以及基本的内隐假设。外显物是指那些通过人的感官能直接感知的外显文化产品,但此类文化产品往往不易被理解。外显物包括企业实物布局、内部与外部办公环境、员工相关着装要求、企业标语、相应噪声标准以及心理氛围等方面。信仰与价值主要体现为组织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经营哲学等形式。基本的内隐假设在组织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植于人脑中无意识的假设、价值观、规范,这些内容人们通常无法观察到[6]。

2.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路径分析 (基于三层次文化模型)。从艾德·希恩三层次文化模型出发,将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与高职办学的融合也可以从该理论的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演绎。第一,外显物 (可见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方面,这是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外显部分,包括实物布局、办公环境、标语、心理氛围等方面的建设。第二,信仰与价值 (战略、目标和理念) 方面,可以将王阳明实学教育思作为高职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融汇在高职办学的全过程,如,学校精神、校训、人才培养理念等。第三,基本的内隐假设(价值观和动力源) 方面,可以据此认为学生希望获得更加优质的阳明文化教育,以此作为王阳明实学思想乃至阳明文化融入高职办学的重要动力源,并从这一角度检验融入效果。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如何融入高职办学的三层次文化模型。

外显物——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环境打造。在这一层次,企业的重点是将组织文化展现在日常办公和运行中 (可见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借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机构方面,将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体现在高职办学的整体组织架构中。比如,学校成立以阳明命名的机构名称 (研究院、二级学院、班级、学生社团等)。二是校园环境方面,增加一些相关硬件设施展示。如,建设阳明文化馆,设立王阳明雕像,在办公室、教室、走廊、寝室、食堂等师生场地墙面悬挂张贴相关标语、图像等,以王阳明文化相关词语来命名楼宇、桥梁等校园建筑和景观。三是氛围营造方面,大力开展阳明文化相关活动,如,经典诵读、讲座论坛、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在校园内营造主题相关的浓厚氛围。

信仰与价值——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顶层设计。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完善顶层设计。一方面,加强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提炼。立足校内相关主题研究机构,加大对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的研究,通过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开展相关课题申报以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在顶层设计中的理论指导和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将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全过程。将其思想精髓融入校训、培养目标、办学理念等战略、目标和理念中,建设阳明文化相关课程体系,在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中融入阳明文化元素,尤其是利用好更加灵活的选修课。同时,注重大力开发第二课堂,完善制度建设,鼓励举办丰富多彩的阳明主题校园文化活动。

基本的内隐假设——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效果评价。基于三层次文化模型,提出基本的内隐假设 (价值观和动力源) 为学生希望获得更加优质的阳明文化教育,这是王阳明实学思想乃至阳明文化融入高职办学的目标与动力源。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 (能力) 目标和情感目标,学生希望获得的优质阳明文化教育目标也可以据此进行划分。

三、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办学的具体案例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位于浙江绍兴的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绍兴作为王阳明的成长地、归葬地和心学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阳明学圣地。学校应立足于绍兴丰厚的阳明历史文化遗产,把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特别是“知行合一”思想落实于办学过程,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组织实施、硬件设施等三个层面。办学理念层面:确立了“明德敬业、知行合一”的校训;树立了“三实”人才培养观——人格养成之做人实在、能力培养之做事实干、知识传授之做学问实用;形成了“四实”办学观——在人才培养上更加追求实际、在科学研究上更加追求实用、在社会服务上更加追求实效、在文化建设上更加追求实学。组织实施层面:设立了阳明实学研究院并配备专、兼职研究人员;成立了学生社团——知行社,并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阳明文化主题选修课程——《王阳明阳明文化》 《阳明心学与明清实学——晚期儒学八讲》;以“知行合一”为主题,结合“工匠精神”的培育,打造工业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该项工作已作为一项建设任务纳入了 《浙江省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方案》 中。硬件设施层面:建设有王阳明雕塑以及配套的主题文化广场,并进一步加强公共景观规划设计,打造“工业文化大走廊”,凸显学校特色文化育人环境。

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办学,是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上的办学模式创新,有助于彰显职业教育内在特色,深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实践哲学的王阳明实学教育思想,对其内涵的认知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创新,融入高职办学的经验也需要进一步总结提升,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特色办学模式,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实学王阳明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王阳明的著述观及表现
“新实学”刍议
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