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广西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2021-04-14苏露
苏 露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
2020年我国“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提出,为绿色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广西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与先进省市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双碳目标愿景下,如何有效识别广西绿色金融发展提升方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广西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一)推进情况
广西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2018年7月,广西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广西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成立自治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绿色金融发展工作,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推动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xzf.gov.cn/zwgk/zfwj/20180801-706272.shtml-2018。
2018年12月,在国家部委印发的《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中,明确支持广西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为推进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2020年5月,广西支持南宁、柳州、桂林和贺州共4个地级市开展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西政府工作报告》《广西“能源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广西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全区国土绿化工作要点》中,分别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划、目标,明确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强区。
(二)主要成果
广西对发展绿色金融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卷、绿色保险方面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度,绿色贷款方面,广西绿色信贷得到了快速增长,全区绿色贷款余额约2837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近11个百分点,其中4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绿色贷款余额2029.11亿元,新增绿色贷款占全区55.95%;绿色债券融资方面,广西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和桂林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共获得100亿元绿色金融债额度并已发行70亿元,柳州市发行了区内首支总规模达15亿元的绿色公司债,桂林市和贺州市分别开展了绿色公交资产证券化业务,全区公交行业发行总规模约6亿元;保险综合创新方面,广西创设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综合保险等绿色产业保险,跨境保险、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全年新增险资运用金额178.54亿元,在历史存量基础上增长42%;全年保费收入25.16亿元,同比增长31%,为774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18亿元,保障水平位居全国第5,向59万户次农户支付保费赔付 13.34 亿元②数据来源于《广西日报》2021年3月15日《广西绿色信贷快速增长》。
在生态整治、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方面,成功运作了多个绿色项目,如:桂林漓江综合整治项目、南宁地铁项目、南防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项目、钦州危险废物处理项目、垃圾发电项目、防城港核电一期项目、二期“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项目、吉利百矿集团生态铝产业链项目,设立了广西绿色新兴产业基金、成功发放广西首笔海洋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发行碳中和专项公司债(规模为5亿元)等。
目前,广西绿色金融已进入探索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当前广西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信贷总量偏小问题仍较为突出
2020年末,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数据,广西贷款余额为35196.77亿元,同比增长15.41%,而全区绿色贷款余额2837亿元同比增长26%,虽然绿色贷款增速较快,但绿色贷款余额仅占广西贷款余额比例的8.06%,仅占全国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的2.37%。
(二)各地市绿色金融发展差距较大
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2020年度,南宁、柳州、桂林和贺州4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绿色贷款余额2029.11亿元,占全区绿色贷款余额的71.52%,其它10个地级市仅占28.48%。其中,南宁市绿色贷款余额1643亿元,占全区的58%,占4个示范区的80%③数据来源于南宁云—南宁日报2021年7月16日南宁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由此可见,各地市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进度差距较大,试验区尤其是首府南宁的带动效应仍有待提升。
(三)各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相差较大
目前广西绿色金融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从绿色信贷支持主体情况看,截至2020年12月底,农行广西分行、工行广西分行、建行广西分行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409.4亿元、396.19亿元、379.46亿元;中行广西分行也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荣获绿色金融先锋银行、社会责任典范银行,其中推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等的信贷余额为109.4亿元;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广西农村信用社、桂林银行、北部湾银行截至2020年12月底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59.1亿元、62.79亿元、39.74亿元,柳州银行截至2020年11月末绿色贷款(含绿债)余额32.39亿元④数据来源于广西新闻网收集整理。可见,绿色金融支持以工、农、建、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四)绿色金融投放行业分布不均衡
广西绿色信贷投放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绿色交通运输、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而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服务、绿色农业开发领域较少,行业分布分化较大,整体发展不均衡。
三、制约广西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绿色理念不强,发展绿色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广西铝业、冶金、木材加工、建材等传统及支柱产业均涉及环保标准问题,但由于环保、畜牧、水产等政府部门及企业自身节能环保意识重视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未从根本性去改善资源高效节约利用、降低生产废气废水废渣排放,而在环保督察政策日趋严厉下,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不断增大,从而也提高了商业银行对投放信贷决策的谨慎性。如近年来,木材加工行业因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限产停产、错峰生产,部分企业因环保指标未达标而面临停产或者行政处罚,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加大了商业银信贷风险。
(二)绿色信贷行业标准不够细化,绿色储备项目较少
当前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较快而相关标准制定滞后或已出台的政策性文件规则制定过于宏观,缺乏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导致银修企因对绿色项目界定标准理解存在偏差使得供求双方难达到契合点,降低了项目对接效率,同时也导致符合绿色信贷投放政策的储备项目相对较少。
(三)激励措施不够完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滞后
一是国家、地方政府及银行对实施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主体缺乏实质性、标准明确的奖励机制,担保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也还不够完善,极大影响了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积极性。有的企业因抵(质)押物不足或缺少担保将难达银行贷款准入门槛,融资存在较大难度。二是信息披露形式、内容不规范以及共享信息机制不完善、缺乏强制性。有的尚未建立健全地方绿色企业名单和绿色信贷项目库,各商业银行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增加核查成本,还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绿色信贷业务可行性降低。
(四)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多,服务模式创新不足
据广西主要媒体数据公布,试验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融资占试验区绿色企业总融资规模的90%以上。目前,广西金融创新发展动力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推动,且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种类少、存在同质化现象,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融资服务模式上,“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扶持模式较少,支持绿色产业优化升级方面仅对单一项目、单一产业的转型进行支持,对未来“双碳”目标实现支持力度有限。
(五)缺乏专业人才,工作质量和效率低
绿色产业涉及领域广,行业特性强,加上信贷政策标准较抽象,需要通过专业测评才能评估产业经营的准入性、可行性及抗风险能力等,而部分工作人员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不足,对绿色信贷政策标准和行业划分缺乏准确认知,难以把握其风险,往往在贷款准入条件上会更为严格,从而造成相关行业不能获得贷款。
四、国内先进省市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2017年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取得阶段性成功,他们的主要特色和做法如下:
(一)政府层面(表1):
试验区名称 主要特色 主要做法浙江省湖州市:区域绿色金融中心“1+N”的政策体系 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一街一镇一大厦”,入驻金融企业超百家、注册金融企业超千家、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超万亿“绿贷通”融资服务平台银企对接服务平台
试验区名称 主要特色 主要做法浙江省衢州市:长三角绿色金融先行区“三个三”绿色金融杠杆调节机制明确三个层面责任,发挥三个主体(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作用,做好标准、产品、政策三项工作“绿色+特色”双色培育体系以绿色为基调分层引导,以特色为方向分类培育,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单设绿色金融事业部“三位一体”绿色监管综合平台分层统计监测、自动分类评级、风险可视化分析广东省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1+4”政策绿色金融政策创新,通过企业落户、发债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绿色项目及绿色金融业务“广碳绿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绿色环保板”支持绿色环保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转型升级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生态示范区“1+5”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推进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五大领域相融合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大数据+绿色产业+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借助全省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等服务平台,培育分布式光伏扶贫绿色信贷、分布式能源中心绿色资产证券化、隧道绿色数据中心碳交易以及新能源汽车绿色消费金融建设绿色金融港打造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载体、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展示大美贵安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提高绿色金融机构入驻率江西省赣江新区:绿色战略示范区1+3+N”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实行赣江新区管委会、人行南昌中支、省金融监管局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省级绿色产业项目库有效引导该省的金融资源投向绿色项目“产业+金融”发展模式打造集绿色金融示范街等为一体的绿色创新发展综合体,促进产业、人才、资本、科技的融合“绿色金融服务产业园区”中国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产业园区,实现金融服务集约一体化、一条龙式全方位管理成立赣江新区绿色金融研究院借力高校资源,为绿色金融的深入创新谋篇布局
(二)银行层面(表2)
绿色金融试验区 特色 主要做法浙江省湖州市:区域绿色金融中心“五专”模式华夏银行:专营机构、专用审批通道、专业化项目识别认证、专项信贷规模、专项考核绿色信贷创新湖州农行:“五水共治贷”“园区贷”;吴兴农商行:光伏贷;长兴家商行:“农民乐”土地经营权承包按揭贷浙江省衢州市:长三角绿色金融先行区绿色信贷“衢州样板”无形资产、环境权益类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无缝续贷、投贷联动、债转股、债股结合等绿色信贷产品,如“五水共治”贷、活体畜禽抵押贷小微绿色金融债券全国首单小微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投放绿色项目“一行一策”差异化信贷政策广东省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回购融资、绿色供应链融资模式、“碳排放权抵押+固定资产抵押+保证保险”贷款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广州银行等开设绿色金融事业部;建设银行设立全国首家绿色金融创新中心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生态示范区绿色业务创新贵阳银行设立贵安绿色金融试验区支行绿色信贷新模式绿色再贷款,向银行申请注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通过将已建成投运的项目列入绿色基础资产,以未来多年运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实现绿色债券流动流动发行,支持项目新建及运营创新融资方式银行申请注册不超过10亿元的绿色资产支持票据,通过将已建成投运的项目列入绿色基础资产,以今后的运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实现绿色债券滚动发行江西省赣江新区:绿色战略示范区创设“绿色分(支)行”对“绿色信贷平均余额、绿色信贷授信客户”等提出要求绿色金融战略合作银行与高等院校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绿色市政专项债券新区管委会与专业机构合作,实行“入廊运营收入+广告收入+政府补贴”的运营模式,确保项目收益与债券融资自平衡,破解融资难题
(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层面(表3):
绿色金融试验区 特色 主要做法浙江省湖州市:区域绿色金融中心环责险“湖州模式”绿色保险创新“保险+服务+监管+信贷”浙江省衢州市:长三角绿色金融先行区“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模式风险投资机构:由投资主体对“一村万树”进行天使投资,向村集体出资认购资产包,并享受约定时限期满后的资产处置权全国首创“安保险”中国人保衢州市分公司:首创将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保险责任合二为一广东省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绿色保险产品创新“蔬菜降雨气象指数保险”“绿色产品食安心责任保险”碳交易履约保险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生态示范区绿色资产证券化创新性地解决环保企业负债率高抵押担保少的融资困境绿色金融机构中天国富证券设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华贵人寿保险设立了独立法人机构,中国人保财险建立了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实验室江西省赣江新区:绿色战略示范区“固废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在重点行业企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绿色创新保险产品试点、金融科技实验室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
(表1-3资料来源:相关省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验区所在地金融办、人行、银保监局等官方网站资源整理所得)
(四)启示
参考国内成熟市场绿色金融实践经验,可以有效识别广西绿色金融发展提升方向。先进省市做法和特征主要有: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政府统筹引领以及金融机构、相关企业、民众等各参与方协同推进;二是强调绿色金融产品和机制体制建设创新驱动,既要有鼓励性政策,也要有约束政策和考核标准;三是要注重平台、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积极探索构建特色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四、提升广西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对策建议
(一)强化统筹引领,共推绿色金融发展
广西绿色金融的繁荣发展需要政府及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与交易所、绿色企业等参与方进一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政府部门要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统筹引领作用,明确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推进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化顶层设计,并深入调研产业生态,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清晰具体的激励措施和实施方式;绿色产业的参与方要从实践角度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不断推进绿色金融政策制度优化。
(二)强化机制建设,健全绿色金融工作配套机制
一是绿色标识前置,建立健全绿色项目库。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理清绿色产业(项目)边界,争取在项目立项初期就完成项目绿色标识工作,或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阶段就确认项目是否属于绿色产业项目,提高绿色信贷有效项目储备,除了有利于发挥政策和资金投向的引导作用外,还便于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项目针对性服务。二是建立绿色项目机制。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财税减免优惠机制、绿色产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补偿门槛和提高补偿额度等。通过差异化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提升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支持广西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动性;三是形成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银行、企业和环保部门要统一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合规、透明、强制披露制度。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或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会议形式,共享绿色信贷政策、金融支持产品及企业融资需求等信息,营造良好的绿色信贷环境。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加强监督和绩效考核,规范绿色金融行业秩序,促进金融机构改进绿色金融内部考核机制。
(三)强调创新驱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结构
一是探索多元化金融产品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除了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等传统产品外,探索投贷联动、投贷结合、债贷联动等非信贷支持方式,创新发展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绿色金融产品抵质押担保等业务,发展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扶持模式。二是持续拓展融资渠道。降低重点领域和行业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各类政策基金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绿色产业投资。探索PPP+REITs投融资模式创新,筛选一些权属清晰、有持续稳定收益和现金流的基础设施优质资产,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利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强与多边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积极促成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吸引境外资本通过主权信贷、组建绿色基金等形式支持绿色项目建设。
(四)注重人才培养,助推绿色金融发展
建立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培养为主的原则,形成不同层级的专业人才梯队,打造一批具有金融、环保相关专业知识,且风险控制意识强、能正确评价绿色项目和产业的人才和高质量服务团队,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广西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