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2021-04-14孙琴董国庆
孙琴, 董国庆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儿科, 广东 深圳51804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黄疸严重时, 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 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 甚至发生死亡[1]。 新生儿黄疸与围产期缺氧及感染、 血型不合溶血、 颅内出血、喂养方式、 孕母合并血糖及血压异常、 急产、 难产等很多因素相关[2]。 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妊娠期糖尿病(GDM) 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易出现早产、 流产、 低血糖、 巨大儿、 新生儿黄疸、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 GDM增加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 增加新生儿光疗率[2-5], 但给予孕妇良好的血糖控制后, 新生儿黄疸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相关研究甚少。 本研究旨在研究GDM 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1 日至6 月30 日GDM 妇女分娩的新生儿220 例为病例组, 同期75 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正常妇女分娩的新生儿172 例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 (1) 孕妇孕期均在我院规律产检; (2) 孕24 周行OGTT, 病例组妇女均符合GDM 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妇女OGTT 均正常; (3)新生儿均为中国人, 生后母婴同室, 均为混合喂养, 24 h 内排胎便。 排除标准: (1) 排除孕前患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妇女; (2) 早产儿、有围产期窒息或感染的新生儿、 生后发现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的新生儿、 血型不合溶血的新生儿或因其他原因转入新生儿科的新生儿。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GDM 的诊断及血糖控制情况的检测 所有纳入研究的孕妇于孕24 周行75 g OGTT 试验。GDM 诊断标准[6]: 空腹血糖<5.1 mmol/L, 服糖后1 h 血糖<10.0 mmol/L、 服糖后2 h 血糖<8.5 mmol/L, 以上3 项指标任意一项不符即诊断为GDM。 病例组孕妇于分娩前1 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6%, 提示血糖控制不佳,HbA1c≤6%, 提示血糖控制良好[7]。
1.2.2 新生儿黄疸的监测 所有新生儿自出生开始每天上、 下午各测一次经皮胆红素直至生后7 d。新生儿出院后, 则由1 名研究员携带胆红素检测仪家访。 使用Konica Minolta JM-103 型经皮黄疸测试仪, 其测定值单位为μmol/L。 前额部测一次,前胸测一次, 2 次取其平均值记录为经皮胆红素测定值, 记录每例新生儿每天的胆红素值。 对于达到黄疸干预标准[8]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 测血清胆红素, 以达到干预标准时的血清胆红素值记录为胆红素峰值。 经皮胆红素和血清胆红素在光疗前后与黄疸有较好的相关性和较高的一致性[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P50(P25, P75)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DM 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比较
2 组新生儿的性别、 孕周、 胎次、 生后开奶时间、 生后排胎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 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 GDM 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临床特征比较
2.2 GDM 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情况的比较
2 组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均出现在生后4 ~5 d。 2组新生儿生后≤24 h、 ≤48 h、 ≤72 h 胆红素、 胆红素峰值、 黄疸干预治疗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7 d 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GDM 病例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情况的比较
2.3 GDM 病例组中血糖控制良好组与血糖控制不佳组新生儿黄疸情况的比较 GDM 病例组中根据监测HbA1c 结果, 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 2 组新生儿生后≤24 h、 ≤48 h、 ≤72 h胆红素、 胆红素峰值、 黄疸干预治疗人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 糖尿病妇女分娩的新生儿更易出现新生儿黄疸、 低血糖、 巨大儿等并发症[2,10-11]。 Soliman等[4]研究发现, GDM 组新生儿出现黄疸, 需光疗的比例8.9%, 正常对照组为7.2%, GDM 组新生儿需光疗比例较对照组高(P =0.006)。 国内研究发现, GDM 组新生儿的黄疸峰值均数较高(P <0.05), 生后检测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高于对照组, 光疗率高于对照组[12-13]。
表3 血糖控制良好组和不佳组新生儿黄疸情况的比较
本研究监测新生儿生后7 d 内的胆红素值及黄疸干预治疗情况, 结果表明, 病例组新生儿生后≤24 h、 ≤48 h、 ≤72 h、 胆红素峰值及光疗治疗人数均高于对照组; 病例组中, 血糖控制不佳组生后≤24 h、 ≤48 h、 ≤72 h 胆红素、 胆红素峰值及光疗治疗人数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其可能的原因是, 患GDM 的妇女, 体内血糖增高, 高血糖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导致胎儿血糖升高。 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下, 会增大胰岛素分泌量, 胰岛素细胞变大,从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14]。 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在整个孕期都对胎儿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其介导脂肪的生成, 并加速蛋白质合成代谢, 导致胎儿宫内的过度生长[15]。 因此, GDM 妇女分娩的巨大儿较多。 本研究中, GDM 病例组中,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较对照组大(P<0.01), GDM 妇女阴道分娩率较低(P<0.01), 考虑与胎儿体重较重有关。 另一方面, 胎儿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 促进组织合成代谢, 机体耗氧增加, 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生症[9,14]。 新生儿出生后, 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胆红素产生增加, 造成新生儿黄疸。 本研究GDM 妇女分娩的新生儿7 d 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考虑可能因黄疸重的新生儿给予蓝光治疗有关, 且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加重黄疸这一生理过程, 在生后早期表现明显, 对生后7 d 胆红素影响较小。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 母亲患GDM 与新生儿黄疸之间存在相关性, 增加新生儿黄疸光疗率[4-5,12-13], 但鲜见GDM 母亲血糖控制后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比较GDM 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黄疸的情况, 证实GDM 母亲新生儿生后黄疸症状较重。 还将GDM 病例组按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分组, 论证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结果显示, 血糖控制良好组各个时段胆红素值较血糖控制不佳组低, 光疗率较血糖控制不佳组低。 因此, 我们需重视GDM 的不良新生儿结局, 早期识别和诊断GDM, 提倡积极控制GDM 孕妇的血糖, 以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