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治疗口外支抗和种植钉支抗的比较
2021-04-14何晓君
何晓君
(富顺健力口腔诊所,四川 自贡 6432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针对口腔健康重视度提高,于临床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不断推动我国口腔医学快速发展。口腔正畸作为口腔科常见治疗手段,通过矫正措施,纠正牙齿排列不齐、上颌突出、牙列缺损等,进而改善面型,恢复颌面美观性,考虑矫正治疗周期较长,于牙齿内收过程中,对牙齿造成的反作用力易导致牙齿后移,为临床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常见不良事件,于面型改善无显著增益效果,需于后期辅以有效的支抗治疗,以抵抗牙齿位移等情况,进而确保最佳矫正效果[1-2]。随着口腔医学快速发展,口腔支抗治疗手段不断增多,既往临床学者多采用口外支抗手段,但因支抗佩戴繁杂,影响患者日常进食,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一定程度影响其治疗效果,随着种植钉技术的不断研发,种植钉支抗于口腔正畸中被确立起来,相较比传统口外支抗,种植钉支抗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为临床新型矫治手段[3];现研究笔者特针对口外支抗及种植钉支抗临床有效性进行平行比对,参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笔者单位口腔科收治行正畸治疗患者,共计142 例,病例筛查时间2018 年9 月到2020 年9 月,采用数列分布进行随机抽签划分小组,71 例分设试验A 组,男37 例,女34例,年龄区间16-34 岁,年龄中数(24.67±1.18)岁,原发疾病包括上颌前突患者50 例,开唇漏齿患者21 例;71 例分设试验B组,男39 例,32 例,年龄区间15-37 岁,年龄中数(24.59±1.21)岁,原发疾病包括上颌前突患者47 例,开唇漏齿患者25 例;校验分析2 组正畸矫治患者基线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后文比对性。
纳入标准:(1)142 例患者均满足正畸矫治治疗指征,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口外支抗和种植钉支抗治疗[4];(2)研究开展征求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入组前签署书面知情书,授权病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排除标准:(1)拒绝参与研究或中断研究患者;(2)特殊患者,例如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由相同口腔医生予以矫正治疗,于治疗前给予患者拍摄头部侧位X 线片,评估患者病灶情况;试验A 组患者给予口外支抗,于患者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隙实施口外支抗,要求患者每日佩戴支抗14 小时以上;试验B 组患者给予种植钉支抗,依据患者患牙情况,借助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于患者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牙槽嵴切开粘膜,于偏向牙根位置植入种植钉,确保种植钉植入角度与骨面垂直,待其种植完成后,给予患者头颅X 线,明确其种植牙钉置入情况,术后给予患者服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口腔管理。
1.3 评价标准
(1)于治疗后予以患者拍摄头颅X 片,对患者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等指标进行测量,均测量3 次,取中间数值进行数据比对;
(2)治疗后医学随访患者治疗后半年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测定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咬合力;借助称重法评估患者咀嚼效能,评分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咀嚼功能恢复越好;
(3)采用自拟满意问卷表,针对矫治牙齿美观性及舒适度进行量化评分,评分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问卷信效度为78.5。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矫治效果统计
试验B 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高于试验A 组,磨牙位移低于试验A 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矫治效果统计[±s]
表1 2 组患者矫治效果统计[±s]
组别 n 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mm) 磨牙位移(mm)试验A 组 71 12.62±0.68 2.28±0.67 6.24±0.74试验B 组 71 24.79±1.42 4.09±0.95 3.46±0.45 t 值 8.625 6.526 7.795 P 值 0.000 0.011 0.000
2.2 治疗前后2 组患咀嚼功能统计
2 组患者治疗前咬合力、咀嚼效能评分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 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评分较比治疗前升高,试验B 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评分高于试验A 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 组患咀嚼功能统计[±s,n=72]
表2 治疗前后2 组患咀嚼功能统计[±s,n=72]
组别 时间 咬合力(1hs) 咀嚼效能(%)试验A 组 治疗前 95.36±4.15 70.96±2.36治疗后 122.63±5.08 81.42±3.47 t 值 8.415 6.895 P 值 0.000 0.004试验B 组 治疗前 94.93±4.09 71.03±2.41治疗后 146.35±7.58 90.85±4.11 t 值 9.625 7.725 P 值 0.000 0.000
2.3 2 组患者矫治满意评分统计
试验B 组患者对矫治效果美观度、舒适度满意评分均高于试验A 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矫治满意评分统计[±s,分]
表3 2 组患者矫治满意评分统计[±s,分]
组别 n 美观度 舒适度试验A 组 71 63.25±5.08 68.92±6.27试验B 组 71 89.62±7.41 88.17±7.91 t 值 9.144 8.552 P 值 0.000 0.000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牙齿健康及美观性重视度不断提高,临床接受口腔正畸患者逐年增多,上颌前突作为临床常见口腔畸形,临床学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牙齿矫治,于治疗中为抵抗反作用,多采用支抗治疗的手段,既往临床采用传统支抗手段,包括J 型沟、口外弓等,于传统口外支抗治疗中,以缓解磨牙前移等情况,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因支抗效果与患者佩戴时间具有高度关联,临床疗效呈现较大个体依赖性,支抗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上颌前突患者疗效不佳,于患者面型改善无显著增益效果[5-6]。
近年,随着微型种植技术不断完善,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疗效,种植钉支抗临床作用原理是将反作用力依附于周围邻近组织,进而避免磨牙位移情况,可有效降低反作用力,促使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契合起来,增加局部牙齿稳定性,利于改善患者面型,于上颌突出应用中具有显著疗效,借助坚硬骨骼作为反作用力的承受体,可提供稳定的支抗力,临床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二次损伤较小,使用方便,患者无不良感受,可长时间使用,可显著控制磨牙位移等情况,保持面部美观性[7-8]。经本研究平行比对数据显示,试验B 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高于试验A 组,磨牙位移低于试验A 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可充分表明种植体支抗于患者矫治应用的有效性,借助稳定力学,以应对磨牙位移等情况,获得最佳矫治效果;2 组患者治疗前咬合力、咀嚼效能评分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 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评分较比治疗前升高,试验B 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评分高于试验A 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因其临床操作微创,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利于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经患者满意调研评分显示,试验B 组患者对矫治效果美观度、舒适度满意评分均高于试验A 组,患者认可度较高。
综上,口外支抗、种植钉支抗于口腔矫正治疗中均具有积极导向,种植钉支抗可显著提高矫治效果,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可于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