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食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2021-04-14韦露莎张宝善

农产品加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科校企基地

赵 育,党 辉,韦露莎,张宝善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自2017 年以来,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很多高校启动了“新工科”建设的实践工作。3 年来,教育部对综合性高校、工科优势高校和地方高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多次指出要实施“改革与实践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要根据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的管理体制机制[1]。

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结合陕西师范大学整体发展战略,结合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各专业及各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与特色,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食品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食品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经验和参考。

1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食品专业是一门涉及应用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专业,研究现代食品的工艺设计、营养健康和社会生产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其培养过程既要求注重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达到毕业后可指导食品工业研发和生产的目的[2]。但是,当前我国食品本科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对生产的操控能力和创新意识欠缺,致使本科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高校缺乏对本科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的认识,缺乏成熟的实践教学理念。虽然,很多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开始加强实践创新教育环节,但实践教育并没有成为高校制度化理念的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实践创新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所占比例较小。同时,由于高校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足,与企业合作较少,并且与外部社会环境缺乏紧密的沟通和联系,其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往往流于形式[3]。

第二,校企共建的教学基地运作效率低。由于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模式不同,使得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企业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要求不尽相同[4]。此外,虽然部分高校和企业签署了较多实践教学基地,但部分高校或企业只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挂牌与签约等程序性活动,只把基地的建设看成面子工程,真正投入较少,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协调,最终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效率极低,只是一个空壳。

第三,“双师型”的师资教师严重不足。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以工科为主的实践性较强的食品专业,年轻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无企业生产经验,与企业结合不紧密,再加上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无法将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达不到“双师”标准。

第四,高校、企业和社会投入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较少。校企合作是世界各国教育变革的共同趋势[5],但国内与发达的国外工科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相差甚远。因此,国内高校并不能简单地借鉴或照搬一些国外成功的实践基地建立的案例。

2 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

通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整体发展战略,结合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各专业及各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与特色,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食品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具体措施见图1。

图1 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具体措施

2.1 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将与当地多家著名食品企业,如西凤酒厂、银桥乳业和海盛集团等共同制订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时,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使以上内容与企业员工培训内容和技术人员的相关技能等相符并兼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加高年级学生的实验、实习和实践课程的学时,使实践与就业对接。

2.2 调整课程结构

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发展极其迅速,学生只有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实际生产工程中适应不同的工作,并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去除重复冗余的课程。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化学”“微生物学”“电工学”等课程为后续工程奠定基础,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开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等课程,通过全面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食品科学工程设计,新产品研发、食品储藏保鲜、食品运输及食品安全检测等基本能力的训练。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食品传统制造企业已经计划或正在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新产品的调研、设计和推广。因此,学院要根据新形势,开设“计算机、软件”“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具有“互联网+食品”的高素质“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2.3 培养“双师型”教师

食品学院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强,但很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对食品专业课程中大多数的应用、实践知识只停留在理论讲解阶段,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因此,学院和学习应当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相关食品企业参观学习,深入工厂车间,向车间技术人员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以实践操作、实际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使自己成为食品专业的“双师型”教师。

2.4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学院可以聘请当地著名的食品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诚邀不同食品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食品专业的认知,明晰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

2.5 校企共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创办“大学生创业创大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项目,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各项技能。同时,让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指导和评审当中,不仅能发挥其技能特长,还能将食品企业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大学生中。此外,可以积极转化大赛成果,学生的新思路、新产品还可以启发企业研发人员,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在中试后进行产品的制作和推广。

2.6 校企共建专业实习基地

高校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的,共建实习、毕业论文实训基地。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同食品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以顶岗、轮岗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全面性;高校和企业一起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共同鉴定学生的实习情况。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上岗培训的时间,又可以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此外,企业可以发现优秀的学生,补充企业员工,学生可以尽快找到心仪的工作,学院可以提高就业率,是三方受益的举措。

2.7 开展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结合实行实践性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横向课题;企业向教师提供生产的技术需求,与教师签署横向课题。教师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为合作企业服务。同时,让学生通过勤助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参与到课题中,教师和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改革和强化本科课程实验,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能够夯实本科实践技能基础;通过高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各自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汇聚校内外要素资源;通过构建“校企产教融合”的战略联盟机制,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产与教的紧密结合,进而推动食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改革,实现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培养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工科校企基地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