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伙伴之情”的叙事策略与节拍表
2021-04-14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24
李 力 胡 漪(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2019年2月,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影片《绿皮书》一举斩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三大奖项。3月,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在中国大银幕上映,三周票房已突破4亿元。为何一部看起来古典平静、中规中矩的电影,会一举超过《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纪录,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银幕上票房最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本文将结合布莱克·斯奈德的电影《救猫咪》系列编剧书,分析《绿皮书》在叙事层面遵循了哪些“救猫咪”的编剧法则,在成功搭建三幕剧的故事架构的同时建立伙伴之情的人物关系,创作出这部“时时刻刻都在感动观众”的影坛佳作。
一、伙伴之情
电影《绿皮书》以音乐家唐·谢利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进行戏剧化改编,讲述了举止高雅、语言讲究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雇用行为粗俗的白人混混托尼做司机的故事。在一路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过程中,矛盾不断的二人引发诸多不同观念的争执,但又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斯奈德在《救猫咪1:电影编剧宝典》里一反传统类型片的分类方式,自行定义了10种电影类别,分别是:“鬼怪屋”型(Monster in the house)、“金羊毛” 型(Golden Fleece )、“如愿以偿”型(Out of the Bottle)、“麻烦家伙”型(Dude with a Problem)、“变迁仪式”型(Rites of Passage)、“伙伴之情”型(Buddy Love)、“推理侦探”型(Whodunit)、“愚者成功”型(The Fool Triumphant)、“被制度化”型(Institutionalized)、“超级英雄”型(Superhero)。如果电影故事能被这10个类型归入,就等于踏准了步子。按照斯奈德的类型划分,《绿皮书》即属于十大类型中的“伙伴之情”——伙伴共同经历某件事,谁也离不开谁,实际上他们是一个整体里不完整的一半。
黑人雇主谢利,是一位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著名钢琴家。白人司机托尼,靠坑蒙拐骗在酒吧站稳地位,是错字连篇、不时需要典当手表度日的粗俗小混混,《绿皮书》将两个天壤之别的角色放在一起,让其共居一车狭小空间,一路并肩前行,开篇布局就已胜券在握。“两个人物精确地完成了‘反差→互换→反转→互惠’的剧作程式。人物设定很妙,用了双重、交叉反差,白人司机VS黑人音乐家,社会底层的白人与跻身上层的黑人,肤色地位与社会地位反着来,这种交叉反差等于将常规反差设计DOUBLE,为剧情发展提供了双倍可能与空间”。
在《救猫咪2:经典电影探秘》中,作者斯奈德将在《救猫咪1》中的10个类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他认为在“伙伴之情”类型中,有三个必要元素:(1)一个“不完整”的主人公;(2)一个伙伴,使主人公的生活“完整”;(3)一种“复杂情况”,使之分开,又更紧密。《绿皮书》显然符合这三个元素条件,“复杂情况”是指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依然歧视黑人的大环境。一个不完整的主人公——托尼。电影伊始,托尼的“厌黑症”就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将两个来他家的黑人维修工使用过的玻璃杯厌弃地扔进垃圾箱。但到影片结尾,其“厌黑症”完全消失。如此一来,托尼作为主角也十分合理,因为有改变、有成长的那个人才能是更为主要的电影角色。伙伴之情的“另一个”一般则是独特的,如《雨人》里的达斯汀·霍夫曼,抑或是《灵犬莱西》(《绿皮书》中也提到了这部电影)里的“莱西”。谢利博士当然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举止优雅,钢琴表演无懈可击,犹如艺术品本身的他无须改变。在影片最后,他也适当地改变了,他变得更放松,能交出自己的心。扮演谢利博士的马赫沙拉·阿里凭此片斩获2019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电影的双男主结构一目了然。二人皆不完整,一个的存在使另一个完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谢利博士是二人中的主要角色,他的“不完整”在于那个年代对黑人的限制,这样他才需要一个白人司机兼保镖,以使之完整地自由行走于南方。优秀的“伙伴之情”型故事实际上是一种伪装的爱情故事。一开始伙伴之间互相厌倦,但他们的共同经历引出一个事实——实际上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是一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第一次见面,主仆二人身上的色彩搭配便富有深意:前来应聘的托尼身穿黑色西装,内为白衬衣、白T恤;谢利博士则相反,外为白色,点缀金色花纹的白色宽大袍子,内为黑色高领T恤。二人无论色彩、神态还是高低对峙的座位,都互为对比。而后来一路同行的阶段,二人服装也大量采用黑白灰的色彩构成。
才华横溢、美、端庄、孤独的谢利,有乐趣、真实、放松、爱家庭的托尼;在这黑与白——也是精致高雅的艺术与粗俗平凡的对立中,一直有一个中间色在其中平衡,那就是包容宽广的绿。绿色,会成为陪伴黑白伙伴之情的“情”。
在第一幕和第二幕的衔接点,绿皮书与蓝绿色汽车出现。除此以外,还有一颗顽皮的小石子作为绿色的有趣点缀。一开始,加油站小店的绿石子事件加深二人矛盾。托尼的台词很好:你破坏了我的乐趣。而等到最后结局,绿色小石子又成为二人大雪归途的小小幸运符。绿色小石子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托尼口中的乐趣,一种高高在上的谢利博士从不知道的东西。而到影片末尾,谢利也懂得了这一点,他开始使用小石子与托尼开玩笑,放下姿态,放松下来,并将石子带回家收藏,从此,三个博士学位的谢利应该拥有了一点关于“乐趣”的小知识。
黑与白,艺术与生活,在可爱、有乐趣的绿中,达到了和谐的伙伴之情。
二、救猫咪
《救猫咪》编剧书一出,“救猫咪”立刻成为热词,什么是“救猫咪”?
“救猫咪”是个比喻,即观众对于主人公行为的认同感。比如,在路边,有一个人在救猫咪。而一个路过的人,正无聊着,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看起救猫咪的行动。又有一个路人,好奇前面的那个人在看什么,就一起跟着看。于是,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围上来看热闹。如此一来,观众如同滚雪球一般发展壮大。若想要观众融入影片,必然要给观众营造一种对于主角的认同感。所谓“救猫咪法则”,简而言之,即不论主角是谁,干了什么,必须花时间让观众喜欢或关心或认同你的主角。
在主角首度登场时,会有一场称之为“救猫咪”的戏,主角除了亮相还会做点什么?给主人公设计去救猫咪的一幕,来让观众认识他的内心,认识主角是怎样的人,并因此喜欢他。《绿皮书》中,为塑造托尼这一角色,首先安排了一场“救猫咪”的“帽子戏法”,托尼救罗斯古德——实则是救自己。影片开场,金黄的路灯下,1962年的纽约COPACABANA酒吧门外,排队的客人络绎不绝。大佬罗斯古德将珍贵的帽子放在酒吧衣帽间,托尼偷偷拿走。罗斯古德因帽子丢失暴怒,而这也是酒吧停业的一个原因。随后,托尼佯装设法找到了帽子,送回,赢得了帽子主人的好感。这“帽子戏法”成功营造出了一个世故圆滑有心计的底层人物形象,为后续罗斯古德为托尼介绍做谢利博士司机一职埋下伏笔,也为影片最终托尼转变为一位为了正义,拒绝来自服务员贿赂的Big Man的对比做了铺垫。
托尼是一个行为粗俗的人,但他一直有“救猫咪”行为,其中最宝贵的一条,就是“爱妻子”。全片最温馨的“救猫咪”行为当属家书五封。临走时,妻子要求托尼写信,于是在俄亥俄州,托尼开始写第一封信,内容琐碎。一开始是谈吃的,后来也讲到了看谢利博士弹钢琴。弹起琴来不像个黑人——这是对黑人不屑一顾的托尼对谢利的最高赞美。影片第49分钟,托尼坐在博士对面写第二封信:今天早上,我吃了牛排和鸡蛋……也说了他和博士关系不错。旅程在信中继续展开,结束于他琐碎的描述吃肉丸意面。
第67分钟,托尼写第三封信,这是谢利开始代笔的第一封信,写信这个“救猫咪”行动至此由托尼转为谢利,展示他的优美言语天赋,情书写得动情又迷人,为人物表现加分:当我想你时,我想起了艾奥瓦州美丽的平原。我们之间相隔的距离,使我意志消沉,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此刻两个主人公服装色系由对立转为一致,谢利黄色格纹西装,托尼浅黄长袖T恤。下个镜头里,温暖黄色台灯下的身穿黄色睡衣的妻子笑着流泪读信,饱含着对丈夫托尼的深情与思念。而写信的“救猫咪”行为,在终场画面里也得到了回应,托尼妻子悄声感谢博士的信件。这种“懂得”的感谢令影片充满温馨、和解以及爱。
三、三幕剧与15座节拍岛屿
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中开发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电影编剧节拍表(Blake Snyder Beet Sheet),将120分钟的影片分为三幕,总计15个节拍点。这15个节拍点被他称为15座岛屿,是为了让人能快速掌握编剧技巧,写出一个有故事前奏、辅助、故事副线、冲突、高潮的标准剧本。《绿皮书》叙事流畅优美,得益于剧本节奏设置的精准把控,仔细拉片,可以找到《绿皮书》踏实又巧妙的“15座美丽小岛屿”的剧本节拍表。
(一)第一幕
《救猫咪》里标注为第1页到25页。《绿皮书》大致是第1分钟到第22分钟。
【开场画面】第1分钟的开场画面里,交代了托尼的职业、性格以及“帽子戏法”的小心机。
【主题呈现】第5分钟,托尼起床后发现两名黑人工人在家,偷将二人喝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显示他有不折不扣的“厌黑症”。
【铺垫】第1到第10分钟铺垫,由于夜总会关门装修,需要养家糊口的一家之主托尼急需一个新工作。虽靠吃热狗比赛赢得50美元交下月房租,但托尼需要更多的钱维持生计。
【推动】第12分钟(催化剂),“帽子戏法”的主人打电话来介绍司机的工作。
【争执】第12到18分钟,托尼与黑人音乐家谢利博士第一次会面,话不投机,托尼离开。托尼与谢利的第一次见面,二人谈吐举止、服装色彩皆形成鲜明对立。这是伙伴之情的起点,并不顺利。
在这个段落,还有两个小“催化剂”情节后置,一是托尼拒绝黑帮老大帮忙做“事”。二是托尼典当手表。均突出托尼家庭困境,为接下来的顺利被说服打下基础。
【第一、二幕衔接点1】第22分钟,谢利博士打电话将德洛丽丝说服,托尼决定接下工作。第一幕结束。
(二)第二幕
第二幕是电影剧本最重要的展开部分,是主人公追求目标过程中遭遇艰难险阻,以及如何面对、克服困难而达到目标的过程。英文剧本中第二幕一般在第30页到第90页,《救猫咪》指的是第25页到第85页,《绿皮书》第二幕为第24分钟至93分钟,节拍表踏得很准确。
【第一、二幕衔接点2】第24分钟。一路随行的蓝绿色汽车出现,点题的绿皮书出现,第二幕正式开始。
【B故事】第25分钟,切换一下,喘口气,爱情故事。
《绿皮书》的B故事显然是托尼与妻子的爱情。与妻儿道别,托尼答应妻子一路上给她写信报平安,约定圣诞节之前回来。B故事展示二人的伉俪情深和分开时的依依不舍。留下写信小线索,并留下圣诞节托尼能否顺利回来的悬念。
【游戏】第27分钟到65分钟,托尼与谢利博士踏上了南下之旅。也是《救猫咪》书中提到的精彩片段,作者说,这部分会是海报核心部分。《绿皮书》果然依此行事,在这个段落,有5个小情节,二人同车画面成为精彩海报。
1.第一站在到匹兹堡之前,是这段旅程的第一段路程,托尼与谢利博士在车上,因各种生活风俗意见不统一,矛盾重重。托尼一路抽烟,大口吃食物,聒噪,坚决不改拗口的名字,表现了将粗俗进行到底的决心。
2.第一站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谢利首场演出。谢利的双手在黑白琴键上流畅演奏,将托尼打动。镜头慢慢推向托尼特写,托尼露出惊讶表情。谢利激情弹钢琴的过程是艺术品本身,是美这个词的动态阐释。
3.第二站,俄亥俄州。如果在第一站,二人是完全黑白对峙的立场,那么第二站起,他们开始有交流。交流指的是,虽然意见不统一,但可以你来我往地解释。这一站的绿石子小插曲,让托尼好不容易因为音乐对谢利建立的好感又消失。
4.第三站,印第安纳州的汉诺威。演出场地脏乱差,且不是合同规定的施坦威钢琴,争执中,托尼拳打管理人员。下一个镜头里,谢利顺利弹上了干净的有着金色字迹的施坦威钢琴。这是托尼此行路上圆满解决问题的第一回合,再次显示了他强大的社交能力。一曲钢琴曲了,谢利第一次展露开心的笑。
5.肯塔基州,还未到第四站目的地过程中,有个可爱的吃炸鸡段落,二人友谊升华。
【中点】第55分钟,第四站,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谢利博士在酒馆被白人挑衅、殴打,本来在旅馆吃比萨饼的托尼(小道具绿石子再次出现)立刻前去成功营救。这是托尼第二次圆满解决问题。
《救猫咪》的中点在第55页,《绿皮书》这次节奏几乎一分不差,“中点”要么是主角的“顶峰”(伪胜利)或者低谷(伪失败),它与第75页的“一无所有”互为相反。“托尼酒吧营救谢利”这个段落之所以可以称为中点,是因为它的确与之后的“一无所有”形成对比。这次是托尼救谢利,下一次是谢利救托尼。
【坏蛋逼近】第60分钟到85分钟。《救猫咪》里的坏蛋,指的是邪恶力量不会放弃,主角已经无力搬救兵,他只有依靠自己。《绿皮书》中,坏蛋则表现为美国南方对黑人的歧视越来越大。但托尼和谢利二人的交流却越来越深入。博士代托尼写信也是此段时间开始,二人颜色也不再对立而是协调。这个段落由6个小情节组成。
1.点题小情节。第62分钟,车坏,托尼下车解决问题,站在车外休息的谢利博士与劳累辛苦的耕地黑人对视。
2.第63分钟,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开场介绍以及演奏受到大家热烈欢迎,但又遭遇厕所事件,被尊为贵宾的谢利博士不能使用室内卫生间。
3.第70分钟,佐治亚州,梅肯。西装铺事件让谢利博士再次因肤色受挫。
4.第73分钟,前面三个小情节的叠加与刺激,才有了这个谢利博士受辱的大情节。谢利博士在基督教青年会与一位白人男性发生摩擦被警察逮捕,托尼通过贿赂警察,成功营救谢利博士。这是托尼第三次取得胜利。但二人却因此发生激烈争吵。矛盾激化。默默上路。
5.第75到85分钟,交心。在孟菲斯,托尼巧遇老友,后者想让托尼帮他们工作,谢利博士害怕托尼离开他,任命他为巡演经理,并提出加薪。托尼打消其顾虑。谢利为前晚的事情向托尼道歉。托尼说了一句很棒的台词:“我在夜店工作了半辈子,我知道,世界,是复杂的。”二人矛盾化解,并深入交流。妻子那边,托尼的第四封信,受到大家庭的极大好评。
6.过场略写。第八站,阿肯色州小岩城,第九站,路易斯安那州。
编剧在写作从中点到“一无所有”之间段落是最艰难的部分,《救猫咪》作者举例说他写《小鬼当家》《十分贱女孩》两个剧本时,这段都是最弱和最难部分。《绿皮书》这一部分写得相当精彩,“歧视黑人”这个坏蛋越来越强大,但二人的关系却越来越近,加之温馨的家书,使戏剧过程紧张又温馨。
【一无所有】《救猫咪》将“一无所有”定在第75页。表面上看,主角必须像是彻底失败。“一切都是黑暗的,但只是暂时的”。《绿皮书》中“一无所有:开始于第85分钟。雨夜,警察见白人载黑人而找碴儿,托尼挥拳导致二人被捕。二人陷入一无所有,肯定要缺席下一站演出。好在“一无所有”时间很短,谢利博士给司法部长鲍比·肯尼迪打电话后获释。这一次,是谢利反救托尼。
【灵魂的黑夜】《救猫咪》将剧本的第75页到85页定义为“灵魂的黑夜”,这部分可能五秒,也可能持续五分钟,即黎明前的黑暗,主角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处于深渊之中。《绿皮书》的灵魂黑夜在第90分钟左右出现,二人因理念不同再次发生争吵。托尼说,“你一点也不了解你的民族。他们吃什么,怎么说话,怎么生活。而我每天为家人的生计奔波。你呢,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最顶层,到处旅行,为富人们演奏音乐。我住在街边,你坐在宝座上,我的世界比你的黑暗多了”。谢利说:“是的,我住在城堡里,孤身一人。有钱的白人付钱让我演奏钢琴。因为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文化。但当我一走下舞台,在他们眼中,我立马就变成一个黑人而已。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我独自忍受歧视,我不被自己人接受。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所以,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这雨夜疾呼的台词,当然是谢利的内心考问,也是他看不见希望的灵魂黑夜。
【第三幕衔接点】回到B故事,二人第一次同居一室。托尼自己在写第五封信。谢利检查信件,觉得不错。二人真正结盟。
【最后的反抗】第97分钟至104分钟,这是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亚拉巴马州,伯明翰。虽受到盛大欢迎,但谢利的更衣室却是一间小小的杂物间。托尼与三重奏另两人同桌吃饭,了解到谢利博士来南方巡演的真正目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这一次,谢利也勇敢起来,他与托尼决定离开此地,果断拒绝最后一场演出。
《救猫咪》认为主角至少是胜利还不够,他必须改变全世界,结局必须让人情绪上得以满足。《绿皮书》中谢利和托尼以二人之力无法完全取得黑人歧视的胜利,但二人最后的拒绝与反抗大快人心。
(三)第三幕
【结尾】《救猫咪》里认为结尾(第85~110页)是结束剧本的地方,在此处,人物形象定型,旧世界被颠覆,新世界被创建,坏蛋一个个被解决。《绿皮书》的结尾在第105~120分钟,它主要由三个事件组成。
1.黑人酒吧小插曲。第105~111分钟。谢利博士即兴弹琴,并与酒吧乐队合奏,展现了他性格的改变与亲和力。此时,谢利博士自始至终端着的架子渐渐放松下来。二人开心出门,早有防备的托尼鸣枪将窥视小混混吓跑。
2.最后一段路程。第111~120分钟,又由三个小事件组成。(1)幸运绿石子再次浮出表面;(2)二人在大雪里被警察拦下,虚惊一场;(3)雪越来越大,几乎看不见路。后谢利取代托尼成为司机,安全开回,托尼在后座呼呼大睡。全片最后一个小反转。
3.谢利回家。【终场画面】第116~122分钟,托尼回家,圣诞节气氛热烈,人群熙熙攘攘,托尼有点寡言。谢利博士来到托尼家,受到热烈欢迎。此刻,博士完全改变之前服装色彩,不再黑白强烈对比,而是咖啡色外套、红衬衣与花灰丝巾。终场画面温馨,托尼妻子与谢利拥抱,并对他耳语:谢谢您帮他写信。
作为一部典型的讲述“伙伴之情”电影,与《末路狂花》《虎豹小霸王》一样,影片使用了双主人公的螺旋结构。谢利博士和托尼一路南下,二人之间相互建构,彼此成就。谢利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绅士举止和严格的道德戒律,而托尼爱耍小聪明,热爱生活,崇尚暴力。二者的行事风格迥然不同,但正因如此,为了完成巡演,二人在一路解决问题的交错互动中加深了友谊,消融了偏见,增加了彼此的“完整性”,也间接完成了谢利博士改变南方世界的小目标。
黑人世界远非完美,白人的世界也不是天堂,他们只有像谢利和托尼一样相互忍耐、包容,并试着去理解对方,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成就自身,而这种建构正如影片的结尾一样,是开放的、未完成的。或许“爱的救赎”已经是老套的电影题材,但别忘了,爱与之衍生的宽容和尊重,却永远是消除歧视和恨最根本也最见效的宽阔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