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海报:早期哈尔滨本土电影史料新考
2021-04-14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林 卉(南京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境内的电影业以上海最为繁荣,留下的影片档案记录也最为丰富。其他地区如中国东北部的电影业,除“满铁”和“满映”作品外,留下的痕迹相较于前者少了许多,又因其“伪满”的特殊时空属性,更加命运多舛。但这些作品档案的发掘与研究依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其中就包括本文要谈到的哈尔滨本土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心》。
图1 电影《心》海报
在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的电影传奇馆内,陈列着一张名为《心》的电影海报。据该馆工作人员李贵荣介绍,海报发现于哈尔滨,上书文字也显示这是一部与哈尔滨有关的影片,但因几经流转,其具体来处已无法查证;又因为海报所示影片在各中国电影史专著中无任何记载,近年来也并无专人研究,所以很长时间以来这张海报及电影都以神秘的面貌示人。
一、考证背景
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次年即传入上海,很快扩展到全中国;同样在1896年,还发生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即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后者随之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特权。
东北地区政治格局因《中俄密约》的签订而改变甚巨。东北地广人稀,交通发达,加速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变。“哈市在中东路未筑以前,本一片荒漠,三十年间,由旷野而成村落,由村落而成都市”。1903年,中东和南满铁路的建成通车,使荒芜的东北渔村哈尔滨,迅速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埠。人口聚集,经济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哈尔滨迅速成为与沈阳、长春、大连齐名的东北四大都市之一。
电影属于娱乐业,间接受益于经济繁荣,哈尔滨的兴盛,同时也推动电影业在东北的发展。据现有考证,电影放映者的足迹早在1899年前后就已到达哈尔滨,借势这座新兴城市发展的东风,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哈尔滨影院数量已跃居全国第三。更有研究显示,从人均占有影院数量看,哈尔滨已超过影院总数排名第一的上海,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
但这座城市在九一八事变后遇到了新的巨大变革。伪满洲国成立之初,哈尔滨的建置暂未变动。……1933年7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正式成立,哈尔滨首次成为独立于北满特别区和各省之外,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建置。一直到抗战胜利之前,哈尔滨电影业基本处于被日伪政府垄断的状态。然而,这其中也不乏例外,本文要考证的史料就是一例。
自2012年起,本文作者开始关注该海报《心》的相关信息。随着新的资料陆续被发掘,一度被影史遗忘的电影《心》的轮廓较之前已更加清晰。鉴于以往并无学者专门论述,特著小文一叙,从海报及同时期历史档案、媒体报道、学术文献等入手,尝试挖掘该影片在哈尔滨电影史上存在的痕迹,并结合几类证据,推断汇总出影片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其中部分重要影片信息,从未在学界披露,在本文中首次公开。
二、考证过程
(一)影片《心》海报
从图1可以看出,这是一张名为《心》的电影上映在即时的宣传海报。海报落款“哈尔滨印书局印”,尺寸为53厘米×77厘米,黄底红字,纸质厚实,有折痕但基本保存完好。
除影片名之外,海报上的文字还直观表现了三种信息。
第一,演职人员信息。
海报上所署的职员表中,主演丽特、偏正正、非非均可推测为演员艺名,且目前无据可考,但监制王献齐应为本名。在海报的日常展陈过程中,曾有多位前来参观的学者表达过观点,认为“王献齐”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电影演员王献斋名字的错误书写,但因后者在哈尔滨生活时年纪尚小,也并无在哈尔滨参加电影工作的记录,且无其他有力证据支撑,故此观点无法被采纳。
第二,放映空间及场地信息。
如图1所示,《心》为哈尔滨明声影片公司作品,上映地址为“大西洋”,疑似影院名。据史料记载,哈尔滨霞曼街上确实曾有一座由意大利人范斯白创办的大西洋电影院,但明声影片公司的存在还须考证。
第三,时间信息。
依据“本片准于十月二日(仲秋节)”公演这一信息,电影传奇馆内工作人员曾经推测,1925年的中秋节即是公历的十月二日,和海报信息一致,故影片上映时间应为1925年。但大西洋影城的创办时间已是1926年,晚于推测上映时间,这一观点也未得到其他史料支撑,故仍不可确定。此外,此海报上印有的印刷单位“哈尔滨印书局”,经查存续于伪满洲国时期,也非20世纪20年代。
至此,影片《心》海报所携带的信息分析告一段落。在将研究的关注点向外扩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历史研究、档案管理及媒体人员也都曾注意到这部影片的存在,与之相关的更多信息陆续浮出水面。
(二)新史料发掘
2015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的文章《哈尔滨:城史文物馆珍藏城市记忆》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城史馆的一些藏品十分引人注目,如……东北地区最早的电影制片机构——创办于1932年7月的哈尔滨‘寒光’和‘明声’公司——拍摄的电影《人间地狱》《心》《可怜的她》海报。”2016年,哈尔滨城史文物馆参与主办《往日华彩——哈尔滨早期外侨音乐、电影资料珍藏展》,部分展品照片得以在网络上流传,其中一张正是影片《心》的说明书。
图2 电影《心》说明书,哈尔滨城史文物馆藏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传媒大学电影传奇馆的库藏不断被整理,两份《心》的电影说明书也陆续被发现。
图3、图4 电影《心》说明书两张,中国传媒大学电影传奇馆藏
1.电影《心》说明书一
如图所示,图2与图3两张电影说明书内容相同,但后者保存更为完整,前者因破损而遗漏的文字也得以补全。页面左侧文字:
“哈尔滨明声影片公司首次出品 心
(心)的本事 东飞
纨绔子甄克谦。夤缘得入哈尔滨摩拿哥大学。甄天性恶劣。日事追逐。同校有女同学邵媛者。固一贞淑之闺秀也。与同级男生郑一凡者颇相善。郑品学兼优。为全级冠。故同学辈。咸加敬重。克谦对之。难甚羡妒。然实莫可如何也。
一日。适值假期。邵独处无聊。因往教室寻郑。拟作花园游。至则不意郑已他出。而克谦在焉。方为其密秘工作。邵媛欲前窥。甄起吓突之。并施以调戏。正强吻中。而郑归。甄遂窘逃。
是时诸同学拟作郊外野餐。见甄来。乃群架之去。于途中又遇女同学李淑芳者。亦被该等拥行。及至野餐时。某同学。劝酒于淑芳。甄在旁竟大感醋意。立起抨击。同学等素恨克谦。乘机群挞子。时一凡与邵媛并同学甘美娜等。适乘车兜风经此。遂为解围。甄不但无感。且疑伊之受创。系一凡嗾使。自是。甄之对郑。由嫉妒而变为衔恨矣。
小人心腹。专施报复。一日郑父接一信。系隐名者。内容备言一凡如何不务学业。行为不端。及父阅后。大发雷霆。遂至书与该校长。对一凡。须严加管束。校长突接此信。初颇莫名所以。继将此书与一凡观。始悟系克谦所为。以无佐证。姑置之。甄见一计未售。遂又致书于邵宅。在克谦以为诡秘异常。洋洋自得。不意所有事迹。已均被学校探悉。遂被革除。甄至是益恨一凡入骨。
光阴荏苒。瞬经半载。一凡于暑假期内。整装归里。甫入家门。即被老父逐出。虽经多方剖白。终至无效。无已。乃之身返哈。自谋生活。并时与邵媛嬉游。克谦自被革后。无恶不为。此时已沦为匪党。一日见一凡与邵媛携行。不觉旧仇新恨。齐上心来。更思有以中伤。以泄积愤。遂以利诱王小贞李淑芳二人。对一凡表示亲昵。乘机而资难间。一凡以小贞系旧日同学。遂坠圈套。殊不知小贞此时已为克谦之党羽也。数番阴谋。终生效果。邵之对郑遂渐由误会而至决裂矣。
克谦素愿既偿。而为小贞及淑芳之报酬所窘。无奈。乃决意合伙行抢一凡。正搜索间。克谦以枪威吓一凡。失慎竟误毙其伙。枪声一鸣。警察立至。克谦遂遭逮捕。天网恢恢。可谓疏而不漏矣。
克谦既入狱。饱尝铁窗风味。一凡非惟不衔前仇。反时往慰问。并济以金钱。克谦午夜扪心。深悟前非。遂决心忏悔。无何。以一凡之奔走。得某权势奥援。终于出狱。乃亟为一凡邵媛等撮合。一洗昔日之罪恶。从此克谦亦割头换面。竟为良善云。”
页面右侧为剧照两张、明声影片公司logo及两个文字框:
“本片的美景——全是本地风光
本片的演员——全是哈埠仕女
本片的精彩——全是心血结晶
本片的剧情——全是脑汁构成
提倡人道 改善恶风 银壇光芒 艺术先锋
介绍
本公司第二次出品!本公司为发展艺术起见出片力求伟大迅速现已将第二次出品剧本采选妥善系社会剧情现正开始练习阳历年前或可问世云。”
这一版说明书中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为“哈尔滨明声影片公司首次出品”,将《心》在明声公司的存在加以明确,并附加了“公司首部作品”的定位;另一处宣传语中所用描写“本片的演员——全是哈埠仕女”印证了《心》的本土地域属性。此外,对剧情的描述非常之完整。
2.电影《心》说明书二
另一版说明书(图4)上则提供了更多的剧照,还包含了一张“本片主演丽特倩影”,并有与海报相同名单在内的影片演职员表及民国时期常见的宣传用语。
“监制 王献齐 主演 丽特 偏正正 非非
演员表 甄克谦·偏正正 郑一凡·非非 邵媛·丽特 甘美娜·陆西 王小贞·孟君 李淑芳·张慧霞 校长·谢德万 教授·季明 季成·刘镜涛 钱笑颜·杨万珍 匪首·王子嘉 邵母·王玉坤 邵兄·弼宸 邵弟·小傻子 郑父·刘冠显 小舞星·安娜
紧张处能使你热血奔腾 惊险处能使你不寒而栗 香艳处能使你神魂颠倒滑稽处能使你喷饭突涕
本片特色 风景穿插胜过图画美丽
表情深刻能动观众心弦 光线清晰有如秋夜之月 情节曲折令人不可捉摸”
两张宣传单上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综合海报和两份说明书上的文字,可以完成如下信息的建构:《心》为1932年成立的哈尔滨明声影片公司首部电影,而海报里提到的王献齐的具体身份和影片《心》实际摄制、上映的时间还需更多史料支撑才能得以破解。
(三)已有研究及再考证
2019年2月,通过中国电影家协会收藏委员会成员、南京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余泳老师提供的线索,笔者在《哈尔滨电影志》一书中终于找到了与影片《心》对应的信息。
曾任哈尔滨市电影公司史志办副主任的姜东豪老先生,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哈尔滨电影志》的书稿,为追溯影片《心》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背景资料。书中四处专门提及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
第一编《四个概要》第二点提到:哈尔滨“解放前的电影制片厂共有两家,……明声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厂长:王献齐),成立于1932年,结束于1936年(地址在道里区警察街)”。
第七编《哈尔滨电影起源与发展》中提到中国人首创的地方电影制片长寒光、明声两厂“在永茂号照相馆配合下,完成有《人间地狱》《可怜的她》《心》等数部默片,在辽、吉、黑三省上映,后经上海转入南洋放映”。
第十编《电影人物》中对“从影先驱”贾蓉的描写中提到,“明声惟一出品贾蓉独立编导的故事片《心》,1933年10月2日首映于道外平安(今新闻)电影院前……反应动荡年代大学生生活”。
第十六编《大事记》中明确写道:大同二年(1933年)9月27日,大西洋电影院映出明声出品影片《心》;10月2日(中秋节)平安有声电影院上映本埠明声影片《心》。
因题材所限,《哈尔滨电影志》在2003年9月首印时仅仅发行了1000册,且没有查询到再次印刷的信息,所以流传并不广泛。而这之后出版的《黑龙江电影史话》《哈尔滨电影地图》等著作都简要提及了本片,且基本沿用了《哈尔滨电影志》中的说法。
书中有三处信息值得关注:
(1)关于《心》放映时间地点,书中两处信息有矛盾之处,第十编称1933年10月2日的放映为首映,第十六编则将首映时间描述为同年9月27日,10月2日为再次放映。在与现哈尔滨市电影公司工作人员郑文发沟通中得知姜东豪老先生已故,其在本书中所提及的信息无法再次确认。但综合这些信息可知,《心》在1933年10月2日确定曾经放映过。此外,影片在哈尔滨大西洋电影院和平安有声电影院两处的放映顺序也是一大疑问。结合海报信息,10月2日的放映场所应为大西洋影院,而非平安影院。
(2)《哈尔滨电影志》第十六编和本文介绍的《心》海报中都包含“10月2日(中秋节)”这一信息,而明声公司存续期内的1933年10月2日为农历八月十三。这一说法应与中国的传统民俗有关,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在历史上曾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
(3)书中关于该片编导贾蓉的资料出处标注为“1984年齐市《文史通讯》第四期,《漫议贾蓉》一文”,但经查该期刊并未发现此文。姜老先生在该书自序中提到,最终成稿时他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得家人协助才得以成书,故此处注释也许有误。幸而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哈尔滨文史人物录》一书中能够查询到人物信息“贾容”,提及“他和刘焕秋等自筹资金组建了寒光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拍了两部无声影片。一部为《可怜的她》,另一部为《人间地狱》。1936年寒光股份有限公司倒闭,他被明声影片公司聘去,在那里编导了一部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影片《心》”。人物描述与姜东豪先生的记录基本相符,虽在影片制作时间的记录上有偏差,但都确定了贾的编导身份。
(四)结论
至此,在综合研究电影海报、影片说明书、前人著作、方志史料、媒体报道后,影片《心》的考证有了新的进展。已有研究稀少且信息皆有疏漏,现通过考证基本可确定:1933年,哈尔滨第一批电影制片厂中的明声影片公司首部作品——影片《心》由厂长王献齐监制并联合当地永茂号照相馆摄制完成,同年10月2日曾在大西洋影院上映。该片编导贾容(蓉),主演丽特、偏正正、非非,主要剧情围绕哈尔滨摩拿哥大学一女两男三位学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前文提到的首映时间和地址的最终确认还需更多资料支持。
三、明声影片公司再考
哈尔滨这座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时崛起的新兴城市,为电影业在当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无论是被历史遗忘的《心》,还是那些尚未得以被发现、记录在册的影片,都曾诞生并放映。但因为地域远,没有引入成体量的影片创作队伍,所以哈尔滨的电影制作业远不及电影放映业发达。而历史在1931年的转折更让这座城市的电影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快就风光不再。在对影片《心》的考证过程中,也能侧面了解到哈尔滨作为日伪敌占区的影片创作境遇。
(一)历史位置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次年2月5日,哈尔滨为日军所陷。伪满洲国建立后需要电影作为其宣传工具,但直到1937年(伪康德四年)8月14日,伪政府颁布“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法”,才正式成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创立总会(满映)”。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在1932年之前,清末民初的哈尔滨既有影院又有影业公司,除俄国人曾经创办的麻生电影园和光明电影社开展电影制片工作外,曾有一家名为远东的电影公司1920年开始将上海的国产电影引进哈尔滨,促进了上海电影的传播。据《远东报》和《滨江时报》记载可推断,该公司一直到伪满洲国成立前夕还在正常营业。而伪满洲国成立之初,哈尔滨的建置暂未变动,成立于1932年的哈尔滨寒光影片公司和明声影片公司实则是首批由中国人创办的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本土电影制片机构。
(二)作品风格
据《黑龙江电影百年》一书统计,1923年及之前的黑龙江电影银幕完全被外片所占领,1924年后开始了国产片与外国片的银幕之争。1926—1932年间的国产片中,除少数炫耀忠孝节义、玉洁冰清、浪子回头、弃妇等维护封建礼教与改良主义之作品外,武侠神怪片统治着整个银幕。
《心》的剧情围绕大学中两男一女的感情纠葛展开,题材属于该时期占国产影片比重较大的社会伦理爱情题材,影片宣传单中提及该公司计划出品的第二部作品也“系社会剧情”。结合寒光公司同期出品的因父亲嫌贫爱富导致女儿爱情悲剧的《可怜的她》和描述贫困的卖花女爱情之路及其筹资开办工厂帮助失业灾民的《人间地狱》,可以看出这几部电影进一步丰富了上海以外地区国产电影的创作力量和作品,题材上都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叙事方法传统,宣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
(三)公司命运
九一八事变后,“电影审查迅速成为加强国家统制的一部国策”。1934年3月13日,(日本)内阁会议签署《电影统制委员会规则》,成立“电影统制委员会”;1935年11月,主管电影的两个政府机关——内务省和文部省推动成立官民合办的“财团法人大日本电影协会”,使其与作为政府机构的“电影统制委员会”相协调、相配合。协会声明中明确其成立目的在于“使电影是大日本帝国的国策”。1937年8月2日,伪满国务院通过了“电影国策案”,8月21日正式建立日伪统治东北人民的宣传机构之一“满映”。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1932年由于引进影片的成本日益增加而成立的寒光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前后受伪满国策电影的排挤而倒闭。明声影片公司的情况虽没有专门的史料描述,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与寒光大抵相同。寒光、明声之后,东北地区的电影制片业由“满映”所替代,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被用于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宣传殖民主义文化。
结 语
影片《心》在中国电影史中的缺失,既有年代久远档案难寻及边陲城市的重要电影进程时常被中心城市遮蔽等原因,同时更要归因于其所属的复杂时间和地点——日伪时期的东北地区,该时该地的电影作品讨论一度被“满铁”和“满映”研究所覆盖。但《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由中国人首创的本土电影制片业力量自发组织创作的作品,其性质远远不同于“满铁”和“满映”。
本次研究在以往基础上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推进:一,发掘了已有学术考证中未曾出现过的新史料——《心》的电影海报,并将其与该影片的其他档案、文献之间以作品为线索,在考证过程中完成统一梳理;二,对现有研究中给出的放映时间、地点提出了质疑,完成了以往文献中《心》的放映地点与海报信息的互证;三,本次研究过程是对伪满初期哈尔滨本土电影制片业作品内容形态的一次专门呈现,也是以明声电影制片厂为主要对象的首次研究。
哈尔滨早期电影文化的辉煌事实并不被大众所知晓,各种早期中国电影史著作因为种种原因对其缺乏应有关注和表述。在本次研究后依然有疑问待解答,如:现有资料显示寒光电影厂成立于1932年7月,明声厂则只有年份,如何断定寒光建厂早于明声?既然《人间地狱》《可怜的她》《心》等片被上海购入后转至南洋放映,是否还留下了其他线索?期待随着更多史料的发掘和研究者的努力,为《心》,也为中国电影史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李玥疫情期间协助作者在哈尔滨查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