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04-14阳丽华
阳丽华
【摘要】随着市场的不断变迁,人力资源对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占据着关键地位。为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取得良好同步,全国中职院校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就必须不断探讨和创新变革。因此,本文将对全国中职院校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性教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希望根据当前该学科专业的教育状况提供相应的教学变革对策,以便于使全国中职毕业生在面临未来岗位时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050-02
将机电一体化工程作为一门融合机械、电气、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在培养现代技术型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必须提高当前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使得其所培养的人才都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能力,以形成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才能达到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学科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速,也使得当前的中职院校在培养电气技术专业化人才培养时,有了新的依据。
1.关于提高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效率的需要
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教育效率,符合中职教学的人才培养特点。中职教育改革作为国家一个长期的基本政策,为实施我国制造业的伟大振兴计划奠定了基本保障。其中,培养电子技能娴熟的技术型人才,是推动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深化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提升电子信息技能的专业教育效率,则正好与当前中职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相吻合,既能够凸显当前中职高等教育优势和特点,与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相应差异,也能够为当前制造业企业输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更符合了当前新时代“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制造业需求。其次,提高机电一体化教育效率,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员的就业竞争能力。中职学员的专业知识和学员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有着密切联系,而机电一体化教育效率的提高,也充分体现了以培养的专业知识为重要教育导向的中职教育理念,在利用比较完备的教育课程系统来提高学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在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定证书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在掌握了电气技能、智能化控制、机械技能等专业知识之后学以致用,逐渐形成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调试、维护与操作能力,从而建立了相应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并以此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学员的基本专业知识。
2.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特征
2.1综合性特征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电气学科、机械工程专业等方面的各种专业性学科知识,从而使得它具有了内容涵盖范围较广的鲜明特征[1]。因此学科专业的相关老师在授课时,必须充分考虑电气技术学科机电一体化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实践课程之前,必须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课程方案编写,并寻找合适的时间进行实施,以便于帮助学生在了解机电一体化基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刻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经过对所学新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真正保证学科专业的实训任务顺利开展。
2.2實用性特征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实训教学活动为主导,而传统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实际课程开展模式一般是由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装置,为学生进行展示有关机械设备的三维或立体图片,并且播放有关机械设备的操作录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完成,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但是由于仍然与学校进行的实际设备运用训练产生了差距,因而无法使得所培养学生的实际素质更加符合招聘企业要求。实践课程通过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中的实施,以在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采用机电设备的实际操作形式进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机电设备的掌握程度与机械仪器的实操水平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实验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共同提高[2]。
2.3拓展性特征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普遍所具备的课程要求表明,多数的中职学校因为教学场所和设施等原因的限制,不可以充分适应机械专业学校的实训教学发展需要[3]。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老师在组织学生实践性活动时,也常会根据本学科和其他交叉性专业之间内容的联系,从而借助和运用了各专业的实验机会和教育资源,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实习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设置,并由此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综合性认识与实际水平的全面提高。
3.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策略
3.1整合课程内容,统一理论实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际两方面,因此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就不能够单纯地认为仅仅将教学内容进行表面加减,而是必须将二者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与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系统总结和有序重组,即通过先进行理论方法、技能和工艺的导入,促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完成由书面内容向实践能力的过渡,进而为学生奔赴实际工作岗位和胜任工作任务,打下能力基石。此外,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着力减少理论教学课程比例,提高实际课程的关注程度与实施频次,以及通过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考试的参与实施课程评估改革,同样也是通过统一理论实践课程进行中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效果提高的关键策略[4]。
3.2完善实践条件,拓展学生视野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学科机电一体化等实践性教育过程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中职学校方面为学生所创造的丰富实践性教学操作机会[4]。所以,根据全国及当前中职院校所普遍存在的对机械学科辅助性课程要求的具备状况分析,学校还需要进一步着重完善学校的机械实训室,以及机电一体化车间等基础教学设施的建立,从而在保证每一个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都拥有充分动手实操机会的前提下,才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任务进行过程中完成自己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
3.3创新应用形式,增强实训成效
中职学校电子信息技术学科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通过专业技能与相关素质的全面具备,使学员可以适应机械企业对机电技术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特定层次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很有必要进行机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验[5]。其可以通过与电子企业积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具体实际掌握和真正进入实际岗位,理解机电工作的现实环境和内涵,使学员能够通过实际工作经历的总结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反思,从而实现二者的共同提升目标,在充分调动学员对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学员对其专业化素质的全方位提高目标,从而为学员日后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老师通过指导学员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进行项目实施,也是通过其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途径,达到实施教育效果提升的有效做法。
3.4采用先进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在了中职机电一体化课程当中,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调动学生机械学习的热情,从而成为了改善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手段。也因此,信息化课程能够使枯燥的机械工程理论知识更加有趣直观,从而打消了中等专业学生的机械学习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录像、照片等丰富方式,给学习者掌握机械工程理论知识提供了比较轻松的环境,提高了学习者对机械工程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能力[6]。同时,要加大中等专业院校机电一体化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采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完善学校实习基地,将企业也加入到学员的实习课程之中,从而构成更加立体、丰富的机械技术实践性课程系统。也可以说,机械技术实践性课程不但带给学员机会运用学到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外,更教会了学员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和别人进行互动交流,这也是中等专业院校学员为满足职业需要,所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3.5培训“双师型”教师,打造全新教师队伍
建立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服务娴熟的“双师型”专业师资,这是实现中职机电一体化教育走向更高水平的需要。一方面,学校应吸纳部分已掌握了机械、电脑等先进科学技术的老师补充到教师队伍当中,并采取在企业开展实际锻炼的形式,来提升他们的教育技术水平,并以此实现老教师的年轻化和专业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老教师的培养,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引导老师参加有关机电新科技方面的短期培训,以达到老教师教学能力的与时俱进。
总之,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秀的技工人才,是提升中職电子技术学科机电一体教育效率的基本目标。所以,要进一步改善当前教学模式的缺陷,从课堂、教材、手段等多种视角入手,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多优质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峰.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J]. 教育,2016(5):34-34.
[2]朱晓军.浅谈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20(16):25-25.
[3]陈令荣,李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探索[J].知识经济,2020(13):85+87.
[4]管天福.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J].湖北农机化,2020(6):116.
[5]李红艳.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应用[J].科技风,2020(9):63.
[6]朱祎.项目化教学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价值[J].天工,2019(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