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高考的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14严红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新高考小组合作学习高中语文

严红丽

【摘要】近几年,新高考试点工作逐渐推进普及,高中教学工作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新高考制度的施行之下,语文作为高考大纲的重点科目之一,其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何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强化高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语文教师需要展开教研思考的重要课题。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一直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以及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新高考背景,针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091-02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推动教学发展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将合作学习融于教学过程,有利于推动教学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互换”,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同时也是教学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课堂主题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最终整合出本小组的探究结果。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作为主体,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同时,语文教学一改之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状,课堂教学实现“翻转”,整体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提升。

(二)满足学生能力发展需求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为了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审美、探究意识以及能力的提升,要重视全新教学方式的引入,进而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多元能力发展。基于学生合作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其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同时,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多元素养也得以提升,新时期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探究中缺乏实质性合作内容

虽然新高考政策以及素质教育已经逐步铺展开来,但仍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与影响,并未贯彻实施小组教学改革策略,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存在流于形式,合作不彻底的问题,多数教师仅仅是将学生划分为人数均匀的小组,设置组长职务,并未进行深入地合作改革,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大幅度提升。其一,小组合作分组缺乏科学性。高中语文教师常是以成绩、座位为标准来进行小组分配的,虽然能够提高小组整体的灵活性,但是这样的小组分配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导致学习能力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无法实现优劣互补,从而也很难达到相互促进的合作效果。其二,小组合作目标不够明确。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正式开展课程实践之前并未结合授课内容和学习现状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任务与目标,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处于漫无目的的被动学习状态中,不仅无法体现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还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参与度不够均衡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构建小组合作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参与小组活动的平台与机会,但是存在着两极分化的问题,相对积极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会更加踊跃和积极,甚至还会帮助同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使得本身内敛的学生会加大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而松散的学生也更加懒散,逐渐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使得以上同学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和课堂发言,最终使得积极的学生更加積极,懒惰的学生更加懒惰,使得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形势更加恶化。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教师并不是有意忽视行为懒惰或是性格内敛的学生,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比如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内容繁杂,而在进行分组后能够较快地开展教学环节,为防止一些学生耽误课堂时间会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却间接性地忽视了以上学生。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监管与督查,还有便是组内人员分工不够明确和科学。

(三)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

部分语文教师在正式开展小组活动时并未设置问题悬念或创设语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突出。其次,很多教师依旧沿用先前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其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降低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活跃度。同时,很多教师并未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比如多媒体、投影仪等等,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比较陈旧,而教师也无法实现激趣教学。此外,还有的语文课堂上表现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并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层次,所设置的小组任务或比赛项目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得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质量。

三、基于新高考的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优质合作情境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当前的教学工作形式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传统以教材+板书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合作课堂了。在新高考背景下,为了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学中,这首诗将革命青年在动荡时期的感慨和心情进行了充分表达。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诗词及内容的记忆,对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难以深入体会,不利于其阅读理解。基于此,笔者便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了网络资源的搜集,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诗词朗诵视频等资源进行整合,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为微课通过视频形式播放。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和音频,可以有效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笔者在课堂上构建了一个“爱国主义”的合作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鸿鹄之志以及爱国之情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整首诗的朗诵。在朗诵中,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每一句诗的情绪及重音所在,之后再让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朗诵展示,每位成员负责不同的诗句,使其在朗诵中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实现了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

(二)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小组合作探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在交流碰撞中实现有效的拓展,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帮助。但是在以往的课堂中,因为课时限制,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内容讲解上,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较为被动,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对此,语文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探究空间,立于引导位置,弱化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通过多样化的探究任务设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讨,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故都的秋》一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适当地开展小組合作,在不同的阅读进度中设置不同的探究任务,如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后,提出探究问题“你觉得作者是在颂秋还是悲秋?”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论点选择分成不同的阵营小组,并从文章中找到对应的表达,辅助论点的表述。在这种探究任务的设置下,不同阵营之间的学生会产生竞争意识,进而会积极阅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促进深入阅读的同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再如,笔者介绍了作者郁达夫的生平以及《故都的秋》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请说一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作者眼里的秋天会是这样呢?”这两个任务展开探究,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的讨论会更加有方向,在小组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交叉探讨中,其思维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发展,对本文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解读,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开展小组活动,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活动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展开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对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合作能力的综合成长。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多样化的活动,保持课堂上的活力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拿来主义》一课教学后,笔者在课堂中设置了一个“辩论”活动。首先,笔者根据本文的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个辩题主题——在当前时代,我们对文化遗产是否应该采取“拿来主义”?让学生根据这一辩题选择自己的持方,进一步展开合作活动。在这样的辩论活动中,学生主要分成两方阵营,一方支持应该采取,另一方则支持不应该采取,同阵营的学生需要密切合作,探讨出富有力量的观点。依据自身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深刻辩论,有的学生认为采取“拿来主义”可以让我们的文化遗产更加繁荣丰富;有的学生则认为采取“拿来主义”会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变得“不纯粹”……经过合作辩论活动,学生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思维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路径,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优质合作情境,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小组合作探讨,开展小组活动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等,不断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成效,促进高效课堂构建,帮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学周刊,2020(12):86-87.

猜你喜欢

新高考小组合作学习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合”乐而“不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