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思考

2021-04-14孙景全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孙景全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素养与技术能力,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期间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为导向,深入分析中职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融合策略与教学手段,期望能够在不断强化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与职业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与进步。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  工匠精神  教学融合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033-02

一、在中职思政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在传统时期,是一种优质技能和职业精神品质的体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期间,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能够进一步凝练职业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容以及作为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建立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和锻炼,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品质,同时在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与进步的过程中,形成具有长期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核心素养[1]。另外,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融合工匠精神与创新理念的课程教学策略,也能培养和磨炼中职学生的心智和韧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全方位成长与进步。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现状与反思

创新教学理念,融合工匠精神是近年来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重点突破和研究的教育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和教育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思政课程作为理论课程,在实际教育引导期间需要向学生讲解、传授大量的基础理论课知识,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和素质差异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能够精确理解教师传达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另外,工匠精神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很多需要克服和突破的难点,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也需要学生具有比较积极的上进心和动力,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发展和个人能力认知不到位,并不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因此在思政课程学习和相关知识理解的过程中,也不会主动代入自己。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政教学任务,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中职学生思想与道德素养水平有效提升和进步。中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任务落实期间,不仅需要强化对中职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也要关注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的引导。为了有效保障中职思政教育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积极总结现有教学问题和不足,主动创新和调整课程教学结构,完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重视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意识[2]。另外,对于一些中职学生上进心和学习意志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和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困惑,配合一些实践锻炼活动和工匠精神培养主题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与进步。

三、中职思政教学期间融合工匠精神的策略措施

(一)融入工匠精神内核,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工匠精神培养期间,遵循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与学习发展规律,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与创新方法融入工匠精神内核与内容,能够在不断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塑造与培养的基础上,发挥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引导优势,达成和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任务目标[3]。

首先,明确融合工匠精神的教學作用,根据中职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渗透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在充分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作用与价值;其次,关注学生思想态度变化以及个人学习素养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课程教学策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思想价值观念意识;最后,配合一些实际案例与职场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职场发展中的价值作用,能够强化工匠精神的教育渗透与教学融合,潜移默化改变学生职业精神和思想态度的同时,引导学生重视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安排,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知水平以及职业能力素养。充实的课程教育引导和多方位的思想价值建设,能够让中职学生意识到责任意识与职业观念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与自我提升目标,成为一名真正有上进心与敬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丰富教学引导策略,拓展课程教学思路

教育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现代化教育发展时期,职业教育作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工程,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创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完善课程教学形式,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效果与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拓展课程教学思路,营造良好课程学习环境与思政教学氛围。

首先,依据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内容与主题思想,强化对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意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配合一些活动任务的安排、课堂情境氛围的创设与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在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同时,强化工匠精神与课程内容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其次,清晰教学思路,丰富课程教学设计与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和懈怠情绪,与学生自身自制力不足、学习观念不明确有关,想要有效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改变课程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比如:趣味性教学情境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配合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信息,组织学生分析和了解热点话题背后的核心思想,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别意识。另外,随着学生问题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有关学生未来实训工作的安全演练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或者视频内容中存在的不合理职业操作和工作态度的问题。生动形象的教育引导案例,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针对性的任务问题研究形式,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强化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水平,帮助学生在掌握正确职业操作规划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职业精神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与进步。

(三)优化教育评价管理体系,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对于中职学生,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差异性想法,尤其是一些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抵触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核心因素,能够在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处理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能力。为此,合理应用教学评价策略措施,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评价制度内容,能够在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想法和观念,引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比如在有關工匠精神培养和课程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上交流互动机会,或者课下评价互动形式,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观念,配合一些合适的鼓励和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想法和思想观念。其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素养不足或者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或者以敷衍的学习态度应付学习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想法的问题,进行耐心指导和情绪疏导。文化素养差不代表学习能力差,先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想法,配合一些合适的学习激励安排,建立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学习习惯。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作用和价值,在融合工匠精神内容和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实践锻炼的形式与教学方法,多方位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对于学生积极探索、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自暴自弃、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教师不仅需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和教导,也需要设定相应的惩罚机制,约束学生懒散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清晰自我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的定位,不能够因为错误的学习态度和职业发展观念影响以后的未来职业发展与素质能力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强化中职思政教育,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合理渗透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和教学氛围,能够在培养更多优秀职业精神意识和思想观念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促进中职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进步。另外,不断弘扬和传承优秀工匠精神,塑造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和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叶美满.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 :170-171.

[2]岳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3):58-59.

[3]葛礼冬.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地探讨[J].职业,2020(36):32-33.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