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04-14卢春彦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师德建设

卢春彦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新时代的教师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的品德、社会公德、自身约束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师德师风的建设对学校的创办和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师德建设的意义,讨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求提升中小学师德的提升。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中小学校  挑战对策

【基金项目】此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立项号:GS[2020]GHB1936)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001-02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影响着学校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关乎民族振兴和国力强盛。

中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学生对善恶对错的分辨能力不强。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孔子曾经说过,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事业,更应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

新时代的师德建设是对传统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是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善,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要求。

师德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品德修养,是教师教学事业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重任。

(三)是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关键

教育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民素质提升息息相关。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者,以自己的修养和品德塑造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影响着社会道德风气的走向。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也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心修养和外部表现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要从个体开始,只有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外部表现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才能成为可能。

而个人品德的修养不是遗传得来的,需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个人从小学习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因此,教师要提高师德建设,提高个人品德和思想意识,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理念的缺失

师德建设的实施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师德建设理念。如果教师的师德建设理念不足,对师德建设的真正价值也就把握不准,不能自觉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师德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种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双重影响。师德建设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在切实有效的措施下进行。但是在许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没有对师德建设的内容和实施形式深入思考,师德内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变化,师德建设形式单一,对实施的过程和持续性关注不多。

受传统的师德建设理念影响,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处于被动位置,教师的学习主体性被忽略。师德建设的内容也较为形式化和陈固,不能站在教师的立场进行思考。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善,相应的奖惩措施也乏善可陈。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达不到师德建设的目的。

(二)学校师德建设制度的缺失

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对规范化工作管理和教师工作,学生学习行为起到管理和约束作用。学校的教师聘用制度和管理制度,評价制度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和师德建设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意见。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和任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师和学校聘用地位的不平等;双方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标准不够合理,对教师的师德建设考核内容缺失等。这些问题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学校在教师招聘中更加看重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能力,忽视了教师的师德、个人品德等素养考察。

学校在对教师的职业评价标准中更加侧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给教师造成注重教师忽视育人的教育错觉,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而师德制度的缺失也导致学校过度关注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教师职业表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存在缺失,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得不到满足。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的准入门槛过低,导致个别品行低下的教师混入教师队伍,降低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三、中小学师德建设具体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人在事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教育是育人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担负着实践和传播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重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师德建设起着引导作用,强调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智力发展、素质提高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师德建设要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个体培养,尊重教师主体差异,在制定师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形式时,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提倡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发挥个人主动性,实现精神满足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师德建设强调人性化的建设,在进行师德制度目标制定、实施策略和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需求,给予教师适当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照顾。学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注重综合考察教师的职业教学成果,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育人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师德内容,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和思想认识。学校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更人性化的管理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学校要明确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看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独立性,主动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服务,转变权力意识和管理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把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健康成长作为服务工作的出发点,达到师德建设的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引导。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真诚和热情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

(二)注重师德建设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在教学初期、中期和成熟阶段。教学初期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更加关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关注生存。中期阶段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开始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关注班级的发展和备课,关注学生的成绩。成熟期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开始自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制定师德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評价标准时要对教师进行分层,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教学经历、思想道德建设和个人品质等多方面的差异。

师德建设的内容要将教育政策和相关制度、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师德教育内容,引导中小学教师在现今师德教育观念下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自觉履行法律法规的意识[1]。心理教育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阶段的发展特殊性,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对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调节和调控,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念正确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处理与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三)注重师德建设的评价

教师在职业道德认识、价值情感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制定师德建设评价标准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进行多元评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要确定主要价值取向,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业务能力、教师职能等因素确定。其次要考虑到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在教学中的差异。并且在评价中要把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看到教师在教学育人中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看到教师的真正需求。进行师德评价时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特点,实现科学性评价。

长效的奖励机制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物质奖励或其他实质性奖励刺激中小学教师,促使其加强师德建设。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要明确奖励的标准和强度,也就是哪些行为需要进行奖励,不同程度的师德行为奖励力度也不同。奖励机制要公开透明,接受其他教师的监督。这个奖励机制是长期的过程,因为教师的师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人的品德修养、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社会良好和谐氛围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师德建设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燕茹.中小学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1):29-30.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师德建设
探讨中小学校虚拟演播室的改建
关于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