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融合释放“红色动力”
2021-04-13赵博
赵博
近年来,枣阳市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和推进基层治理全过程,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配齐队伍,设立基金
建立市委主导、市镇联动、全程把关的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机制,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上得来”“下得去”“用得好”。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对47名不胜任、不尽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及时调整撤换。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由市财政每年统筹1000万元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资、贴息、奖补等。实施“党员创富”行动、乡村振兴“雁归计划”,发动1147名农村党员领办683个致富产业项目,吸引500多名在外能人、名人回乡投资兴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民主决策,动员党员
2020年,全市482个村中涉及村“三资”管理等3900多件事项,全部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民主、科学决策,村级信访矛盾量大幅减少。
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教育培训全覆盖工作,以积分量化党员考核,推动全市2.7万余名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扶贫帮困、文体活动等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红色动力”。
优化布局,改善环境
优化村庄规划布局。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按照就势造景、就地取材的原则,突出引领性、科学性、实用性、特色化相结合的理念。用心做好100个示范村的村庄建设规划、418个整治村的村庄指引性规划,着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儿时故乡”“梦里老家”。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市财政投入奖补资金1550万元,对6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功能进行提档升级,实现村级活动场所转变为基层服务阵地的目标。截至目前,累计修通“四好农村路”323公里,建成戶厕77110座、公厕578座,完成9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着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建好生态宜居村落。实施“绿满枣阳”提升行动,累计造林绿化2.76万亩,兴建2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15处,将95个村生活污水接入了集镇污水处理厂,完成了567户“四类重点对象”和294户“非四类重点对象”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极大优化了农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
整顿民风,弘扬新风
硬约束刹住歪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入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等内容,形成约束性规定。组建115个乡贤理事会、556个红白理事会、325个老年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五老”余热,带头遏制不良社会风气。
普法律强化正风。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镇、村两级共设立56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每村培养1至3名“法律明白人”。大力开展学法普法宣传教育,培育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善引导弘扬新风。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孝星”“最美婆媳”等评选活动,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推动“道德讲堂”“帝乡大舞台”等活动向村组延伸,打造文化直通车,弘扬社会主旋律,凝聚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枣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