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寻踪,只为守护那一群“高山精灵”

2021-04-13申祖

党员生活·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神农架金丝猴公园

申祖

清晨的神农架,云开雪霁后,大山开始萌动。

金丝猴自林中踏雾而来,它们一波一波地涌浪般掀动树梢,枝丫在它们脚下噼里啪啦作响,摇落一树新雪。在湖北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这样的场景不时可见。

1978年,科考人员首次在神农架发现金丝猴;上世纪90年代初期,神农架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初步判断只有500多只。

由此,一场守护金丝猴的行动迅即开启。

呵护备至,500余只金丝猴开枝散叶,如今已繁衍至1470余只。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1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

神农架国家公园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构成了华中地区最完整、最典型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是国宝级旗舰物种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区,有维管束植物211科1208属4276种,脊椎动物729 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15名共产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20余年躬耕山林,聚焦科研主业、践行使命初心,在1170平方公里试点区域锤炼党性,为神农架彰显绿色价值、完成试点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和成果支撑。

党员争先,当好科研攻关的“生力军”

2月24日,大龙潭南面山顶上还覆盖着层层白雪。背着一竹篓苹果,基地工作人员、预备党员杨忠林面对大山,扯开嗓子呼喊。十几分钟后,山脊的树丛一阵阵晃动。

竹篓里苹果的味道,很快被金丝猴察觉。它们从树上跳跃而下,三五成群守在路边,巴望着。到达固定投食点后,猴群聚拢而来,伸手接过“杨爸爸”递上的苹果。

“金丝猴比猕猴温顺胆小,胡乱抢的情况不多。”杨忠林指着一只20多岁、毛色有些花白的金丝猴说,“它的名字叫‘大胆,是第一个吃下科研人员喂食苹果的猴子,现在它的年纪相当于人类年龄的80多岁了。”

“由于过去人们的猎杀,金丝猴对人类不仅恐惧,甚至充满敌意。”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敬元介绍,千米之外,哨猴只要一见到人影,就立即发送报警信号,猴群眨眼间跑得无影无踪。

1993年,23岁的杨敬元开始跟随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朱兆泉,对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调查。

2005年,杨敬元的团队成立了神农架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并在金丝猴的自然栖息地之一大龙潭建立了金丝猴研究基地。党员姚辉、吴锋、黄天鹏、刘强等立即响应,自愿报名参加野外考察队,从此与金丝猴结缘。

当好科研攻关的“生力军”、开拓进取的“排头兵”。2010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组织申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全国1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攻关,逐渐摸清了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依托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和姊妹峰金丝猴人工繁育基地,神农架国家公园参与实施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等课题10余项,对金丝猴食物与营养、饲养关键技术、人工繁育以及繁殖力提升、人工繁育种群环境适应力等难题,逐一攻关。建立了川金丝猴疾病预防与控制快速诊断技术、退化生境修复和廊道构建技术、环境适应力评价技术、饲养繁殖技术体系。随着研究成果逐渐公布,神农架金丝猴神秘的面孔和基因密码一一展示在公众面前。

万里寻踪,只为追寻“高山精灵”的蛛丝马迹

雪后初霁,林子里泛着银光。忽然,一抹“金辉”从挂“玉”的树冠纵身一跃,跳上一座“树桥”,又迅速隐入银装素裹的密林。

这是一段只有6秒钟的视频,拍摄时间是2019年3月31日。这也是神农架国家公园自建成25处野生动物廊道以来,首次用红外相机拍到的金丝猴“跨桥”迁徙画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神农架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初步判断神农架金丝猴有500多只;2005年,第二次普查获得准确数据,1282只。

10余年过去了,金丝猴家族壮大了吗?分布区域、栖息地面积变了吗?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2019年4月,受组织委派,神农架国家公园直属机关总支书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辉牵头,13名党员积极响应,5天组建起一支50余人的调查队伍向深山进发。

“这相当于对金丝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但猴子身手敏捷、四处活动,调查起来难度很大。”姚辉说,“调查工作组预先制定实施方案,对金丝猴集中分布区设置17个调查小区,3至4人一组,采用网格化、拉网式线路调查法、社群大小调查法、实体观察法等,全覆盖跟踪调查金丝猴种群及栖息地。”

“金丝猴,不能离开视线。”这是调查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听来容易做着难”,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支部书记、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负责人吴锋说。金丝猴是“高山精灵”,多栖息于神农架原始森林腹地。猴子在树上一个小时的行程,队员们可能要走一天时间。为了防止跟丢猴群,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党支部前移“战斗堡垒”,按照具体情况,成立前线指挥部、临时党小组。几名野外科考经验丰富的党员先锋提出,“17时以后发现猴群的小组,当晚就在猴子栖息地周围安营扎寨,待天亮接着跟踪”,这个办法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

为了更好地调查金丝猴种群及生活习性,每个组都配备了红外相机、高倍望远镜、摄影摄像机。这样,关于金丝猴的一切蛛丝马迹,都能被录制、拍摄并实时上传,供所有队员精准掌握猴子行踪,研究金丝猴的习性,为科研团队研究提供原汁原味的一手素材。

渴了,饮山泉水;饿了,啃干馒头;困了,就地打个盹;有时还会遭遇洪水、猛兽袭击等危险……年轻人体力好,一会儿蹲密林,一会儿爬草甸,一会儿翻山丘,用脚步丈量金丝猴“流动”的家。“猴群躍,我们跑。跃到哪儿,跟到哪儿。”年轻党员莫家勇说,大伙儿满头大汗,却也乐在其中。

天保工程启动,为金丝猴筑牢安全屏障

谈及当年野外护猴,65岁的杨敬龙满是感慨:“我还清楚记得那串长长的名字:大胆、厚厚、孤儿、白头……”

2017年,杨敬龙正式退休,离开工作了12年的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

在成为金丝猴守护者之前,杨敬龙曾做了20年猎人。彼时,大山里林麝、野羊、野猪四处可见。“一年可以打30多个林麝,一个麝香卖50元,而当时一个鸡蛋才2分钱。”杨敬龙说,每次进山,他都不会空手而归。

高收入吸引村民纷纷加入打猎行列。山间回响的枪声越来越密集,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

国家天保工程启动后,杨敬龙交出了猎枪,烧掉了挂满门框的兽头,不再上山打猎。在杨敬元等人的劝说下,他加入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担负起喂养金丝猴的重任。

不止杨敬龙,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伐木刀,端起“生态碗”,捧出旅游宴,加入保护“同盟军”。

“噫……是打招呼、欢迎的意思,嘠……是危险示警,呜嘠……是严重示警……”在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科普馆,门口的“党员示范岗”牌匾醒目亮眼。党员杨万吉正在給来自重庆、北京等地的中小学生,讲解“猴语”的奥秘。

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党支部积极开展社区科普宣讲活动,逐步形成了“一个党员就是一名科普员”“一个党员就是一名讲解员”“一个党员就是一名生态文明的建设员”的工作惯例和制度体系。

支部党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科普读物、生态研学教材,印发给游客和学生,向大众科普自然科学和生态知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为主题的研学教育活动。全体党员“绿色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日益强化,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荆楚工匠”“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先进典型,以及3名湖北省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人选。

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也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10余载攻关,当好“红色技术员”

2021年2月11日是农历大年三十。清晨五点半,踏开晨雾,伴着鸟叫,基地负责人、党小组组长黄天鹏照例出发上山,去寻找这群相识16年的老朋友,“猴叫声、粪便、毛发……金丝猴基础行为的研究记录一天也不能中断,去晚了就不知道它们到哪个方向去了。”

这是黄天鹏和同事在基地度过的第15个除夕。“几乎没怎么看过春晚,头3年是因为基地没有电视机,后来有电视机了,但在野外追踪一天后,大伙儿回来常常累得倒头就睡了。”黄天鹏说,一年365天,基地的工作人员必须起得比猴早,睡得比猴晚,常常“两头不见亮”,为的是近距离野外观测保护。

“过去,跟踪观察金丝猴还需要用望远镜,为了不惊扰到它们,我们还会躲藏在用枯枝和树叶搭起的小房子里观察,现在情况已经好多了。”黄天鹏介绍,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神农架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全面关停,加上连绵大雪封山,金丝猴食物匮乏,越冬困难。

怎么办?基地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办好通行证,每周经过两道关卡,驱车前往30公里外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官门山珍稀植物园,为猴群采集女贞树的叶子。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官门山实验室负责人、党小组组长姜治国介绍,实验室后山上有一个占地20余亩珍稀植物园,除了珙桐、小勾儿茶、红豆杉、鹅掌楸等珍稀植物外,还专门种植有女贞树等金丝猴食源性植物。“实验室主要从事以神农架旗舰物种金丝猴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用研究,这里相当于金丝猴的一个秘密‘食堂,可在食物匮乏时,供它们打打‘牙祭。”姜治国说。

此外,神农架科学研究院党支部还结合科研职能,挑选党员技术骨干,开展“服务三农亮身份”活动,结对帮扶辖区村、社区群众。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繁育研究,采用现代植物组培技术,繁育出22种神农架珍稀濒危植物,培育种苗31万株,通过种苗无偿供应、土地流转、田间管理、后期收购等方式,帮助3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村民建起了“神农四宝”苗木基地、药材基地,积极助力社区共建和乡村振兴工作。

党员技术骨干、6个专业化党小组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建立“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扶大户、建基地,优化产购销,推动产业转型,变被动“输血”为强体“造血”。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保价收购等方式,累计培育珙桐、天师栗等20多个品种珍稀苗木33万余株,建立中药材基地2600亩,受益农户达576户,使社区居民年增收4800元。党员技术骨干们也被村民们亲切地誉为“红色技术员”。

猜你喜欢

神农架金丝猴公园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嘲弄别人可不好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深山里的精灵——金丝猴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金丝猴的日记
一见如故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